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600年前,郑和船队从福州扬帆出海七下西洋,曾踏足非洲东岸。2008年3月,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组织策划了"穿越非洲—龙行天下"记者自驾车无后援跨国远征,去非洲探寻郑和的足迹。摄制组用105天时间穿越了安哥拉、南非、博斯瓦纳、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及等十国,总行程20000多公里。我们用镜头收藏了非洲文明的灯火和  相似文献   

2.
非洲在"一带一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成为拉动"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力量.肯尼亚是目前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的重要支点,也是目前沿线国家中获得中国资助最多的国家.对于中国来说,文化的传播应该成为走进非洲、走进肯尼亚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一带一路"的经济和其他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政经资讯     
话语"20世纪70年代,我在肯尼亚工作过7年。肯尼亚有一座叫蒙巴萨的港口。15世纪初,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中国航海家郑和就率领船队到过那里。作为当时最强盛  相似文献   

4.
新书架     
《非洲踏寻郑和路》本刊讯由人民日报记者李新烽撰写的《非洲踏寻郑和路》一书已由晨光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调查研究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的第一本著作,系统、全面、生动地论述了郑和船队在非洲的行踪及其留下的遗迹和产生的影响,提供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为了获得丰富、详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作者从1999年起的6年时间,只身访问了津巴布韦、布隆迪、卢旺达、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坦桑尼亚、莫桑比克、赞比亚、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塞舌尔、纳米比亚、安哥拉、刚果(金)等十多个国家,行程数十万公里。该书不仅应…  相似文献   

5.
陈颖 《中国出版》2023,(S1):247-250
《麒麟的远航》以“郑和下西洋”抵达非洲、带回长颈鹿的故事为背景,以“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为创作初衷,以儿童视角为依托,生动再现了值得永世铭记的历史壮举。本书讲述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郑和船队到达非洲后,广交友谊、多行善举,并与当地的小男孩莫萨结缘。船队返程时收到的礼物中有一种叫作“基林”的动物,由于发音相似.  相似文献   

6.
王磊 《兰台世界》2017,(17):111-113
明朝时期封建制度逐渐呈现衰落的趋势,而处于世界中心地位的中国,其影响力也有所动摇。明成祖为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宣扬本国国威,便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时间之长及规模之大在中国以往的航海中是空前的。郑和及其航海活动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对中国与亚洲、非洲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肯尼亚最初的新闻传播业由其宗主国英国直接创立.1963年独立后的肯尼亚大众传播业,其民营化程度在非洲国家中是很高的,但同时政府对传媒的控制也较为严厉.肯尼亚的传媒业集中在几个大城市,乡村和偏远地方十分缺乏大众传播.本文从肯尼亚的政权模式、政党、传媒资本构成等角度,分析了肯尼亚的传媒特点.  相似文献   

8.
峰会期间,北京的大街小巷都深深地印刻着非洲痕迹。而阵容强大的非洲记者团也为峰会增添了格外夺目的色彩。阿里克斯·卡桑古是肯尼亚总统新闻处专职记者,这是他第二次到北京。他说,目前肯尼亚的国际机场正由中国方面承建,而中国也有一些公司在肯尼亚有办事机构。因此,他想通过这次机会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呈现给读者,满足肯尼亚人民对中国的好奇、向往和关注。针对此次峰会,他将侧重于肯尼亚与中  相似文献   

9.
每次到设在新闻大厦的工作现场,我都有误入非洲的感觉:那里,总有来自非洲不同国家的记者忙碌的身影。谈到对中国的印象,所有记者都表现出友好态度。然而,许多非洲记者对于中国的看法也是片面而零碎的。很多记者曾经有过在发达国家出差或常驻的经历,同时也来过北京、上海、深圳、香港这样的大城市,所以很自然地就产生了一种对比,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跨入发达国家的水平。只有一位肯尼亚的资深记者曾随国家代表团出访中国多次,到过北京周边的乡村。他觉得中国的城乡间及地区间也有经济差异,他渴望了解中国如何解决农村问题,来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峰会期间,非洲各国记者格外忙碌,除了关注这个中非多边关系的盛事,还要赶场参加许多双边活动。在平时的聊天中,和事后阅读其中一部分人发表的文章时,感觉"务实"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峰会上,备受非洲媒体关注的话题是胡  相似文献   

10.
国际新闻圈     
肯尼亚热情迎接中国客人新华社社长穆青,去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到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参加新华社驻非洲国家记者会议。穆青同志这次并非对肯尼亚进行正式访问。但肯尼亚新闻和广播部还是派了它的首席新闻官员兼新闻代理副局长奥迪扬博·奥基泰到机场迎接,并在贵宾室里举行了正式的欢迎仪式。  相似文献   

11.
余传友 《青年记者》2017,(32):73-74
在与非洲长期的交往中,黄皮肤的中国人形象逐渐进入了非洲人民的视野,并构建了较好的国家形象.据皮尤研究中心2017年的全球调查显示,中国在非洲国家的形象好于中国的整体世界形象.①然而,中国对非洲的认识显得纷繁复杂,种族偏见、同情及面对共同的历史困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看待非洲的复杂视角.中央电视台非洲题材纪录片体现国家主流意志,旨在为我国观众呈现出客观真实的非洲形象.  相似文献   

12.
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扭曲非洲形象,旨在确保它批评、指责、教化非洲在文化、政治和道德上的合法性;"非洲范式"也是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在非洲形象的深层次原因,中非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面临中国在非"声誉管理"问题.但与此同时,西方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与非洲发展关系,为中国调整对非传播和外交战略提供了空间,中国可以实行差异性、匹配性对非外交战略,精英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传播战略,提升中国在非软实力,实现中国在非形象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13.
付玉 《传媒》2019,(3):60-6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非洲研究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然而该研究最大的问题在于将非洲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这就使问题显得大而空泛,容易弱化国际传播策略的有效性。具体的国别研究才是提升跨文化交流水平的前提,也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基础。肯尼亚作为东非地区一个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传媒产业的发展可以折射出整个东非地区的新闻传播业状况。基于此,本文将对肯尼亚电视产业发展做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国际传媒秩序中发出非洲声音,如何让普通非洲人能自由获取多样新闻产品?公平、共赢、包容、责任应成为指导国际媒体在非竞争的基本原则与理念.媒体"殖民主义"非洲媒体行业发展滞后,没有一家非洲媒体是国际性媒体,在国际新闻方面,几乎百分之百依靠路透、美联、法新、彭博等西方通讯社.南非、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的媒体行业在非洲已算是具备较为发达和完备的新闻传媒体制与机构.  相似文献   

15.
1983年8月23日至27日,津巴布韦举办了第一届国际书刊展览会。除津巴布韦以外,坦桑尼亚、莫桑比克、赞比亚、肯尼亚、加纳等非洲国家,纳米比亚、西南非洲等非洲解放组织,以及中国、美国、苏联、英国、加拿大、瑞士、瑞典等25个国家的100多个出版单位参加了此届展览会。津巴布韦政府对这次展览会甚为重视,对中国第一次派国际书店参加书展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2016年9月21日至24日,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组织的中国出版代表团参加了内罗毕国际书展.据了解,此次内罗毕书展中国代表团给非洲小读者带来了杨红樱新作《亲爱的笨笨猪》系列童话故事.活动现场,手捧图书要求与代表团成员合影留念的小读者们络绎不绝.此外,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如浙江"对非合作"出版成果展,浙江科技出版社与肯尼亚爱格顿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非洲农业技术发展》英语版新书首发式,以及浙江科技出版社与爱格顿大学孔子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迎接“风凰”号单桅帆船胜利到达蒙巴萨,探寻郑和航海足迹,近日太仓市人民政府率团前往肯尼亚,参加“凤凰”号下西洋成功到达终点庆祝活动,档案局也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中,并征集到一些宝贵资料和照片。该局在肯尼亚不仅征集到“凤凰”号到达终点、海滩欢迎仪式、文艺晚会、勇士访谈等珍贵资料和照片,还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目睹了郑和航海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吴隽然 《东南传播》2015,(12):57-60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更是中国向世界履行"负责任大国"义务的全球战略,为中国和非洲大陆的共同发展打开了新的机遇之门,给中国和非洲这两个最大的发展中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下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也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了给"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打破西方媒体给非洲民众灌输的"中国新殖民主义论",中国必须提升在非洲的传播力,在传播理念上要尽量和西方国家进行区隔,淡化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着眼经济和民生发展,要遵循"中国方式"的传播理念来传播中国和非洲,要用发展的眼光报道"真实的中国"和"发展的非洲"。本文旨在探讨在"一带一路"这一全球战略下,中国该如何提升对中非文化差异的重视,吸取过往传播经验教训和西方成功的传播策略,为新时期中国在非洲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及构建有利于中非共同发展的话语体系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12,(24):2-3
中国网络电视台"我爱非洲"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频道开通8月5日,中国网络电视台面向非洲用户研发的"我爱非洲"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频道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开通仪式。"我爱非洲"手机电视频道通过移动多媒体平台播出。  相似文献   

20.
要闻     
《中国传媒科技》2011,(4):8+10-13
<正>新华社"新华手机报"在肯尼亚开通新华网内罗毕4月19日电(记者王雅楠谭晶晶)新华社"新华手机报"(英文版)1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通,这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家新闻手机报。正在肯尼亚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肯尼亚副总统穆西约卡共同出席手机报开通仪式并触摸启动按钮。这一手机报由新华社、华为公司与肯尼亚当地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萨法利联合推出。新华社作为内容提供商,通过华为公司的技术平台,直接面向萨法利1700万手机终端用户,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