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毅传》是唐传奇的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柳毅传书》则是元杂剧名家尚仲贤所作,在后世也享誉盛名,本文试从这两部作品着手,比较同一母题下的两篇名作在情节上的传承与发展,并探究导致这种变化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
唐传奇《柳毅传》中塑造了有情有义的柳毅、美丽坚韧的龙女、刚直暴烈的钱塘君的形象 ,三个人物都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3.
《柳毅传》是唐传奇的代表篇章,后世多有改编之作,《柳毅传书遇洞庭水仙女》是《新编醉翁谈录》中的一章,也是《柳毅传》第一部改编的成形之作,不能不引起研究者重视。本文试从情节和题旨两个角度分析《柳毅传书遇洞庭水仙女》对《柳毅传》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柳毅传书》是以唐代传奇《柳毅传》为本事改编而成的杂剧,它在人物塑造等诸多方面较之《柳毅传》都产生了革新。试以点对点比较两者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差异,并从传奇小说与元杂剧文本属性、唐代与元代文人境遇及其所受市井熏染程度、元代与唐代审美文化的时代差异性三个方面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龙女故事渊远流长,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神奇幻想故事之一,《柳毅传》就是其中的佳作,之后又衍生出元曲《柳毅传书》和《张生煮海》。但其中龙女形象却几经变化,本文试从这三部作品入手,总结龙女形象的演变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元人李好古所作的《张生煮海》是对唐传奇《柳毅传》的重新演绎与翻案。在儒释道思想的交织中,书生、龙女等人物形象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张生煮海》既表现了元杂剧独特的风格,又将深刻的思想蕴乎其中,其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是值得思考与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唐传奇《柳毅传》塑造了一个"豪侠刚烈、凛然正气"的柳毅形象,元代尚仲贤将其改编成《柳毅传书》。主人公柳毅豪侠的一面被削弱,演变成一个拥有世俗价值观和爱情观的人物形象。究其缘由,柳毅形象的演变主要由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造成的,唐传奇的作者欲借小说以炫才明志,北曲杂剧的作者则需要迎合观众世俗化的接受心理。柳毅形象的变化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和语言风格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柳毅传》是一篇杰出的唐人传奇,《教师教学用书》在人物形象赏析中对柳毅这样分析:“柳毅确是“义夫”,一个侠义之士,怀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急人之困,见义勇为,不避艰险,不负重托。柳毅为龙女传书,完全出于同情与义愤,并无私心杂念,后来钱塘君看他们俩十分般配,令其成婚,柳毅严辞峻拒,执意不从。柳毅是正直无私、志坚品洁的正派儒生。”(引用有删减)。读完《柳毅传》后,笔者认为以上说法似乎拔高了柳毅的形象,柳毅并没有如此高大完美。  相似文献   

9.
唐代李朝威所作《柳毅传》,既具思想性,又具艺术性,故对后世影响极大。国家邮政局2004年印发《柳毅传书》特种邮票时,曾引发了一场故事原地纷争。笔者通过对早期传奇创作的取材,故事主人公原籍,洞庭湖的传说产生的背景与遗迹,文献记载与文化积淀诸方面进行考察,认为《柳毅传》故事原地在洞庭湖。  相似文献   

10.
袁本《中国文学史》评价唐传奇《柳毅传》称柳毅“豪侠刚烈、凛然正气”;称洞庭龙君“忠义仁厚、嫉恶如仇”。对此敝人不敢苟同,敝人主张“发掘《柳毅传》中人性丑恶的元素,还原形象性格”。  相似文献   

11.
用书生的形象来表现侠客的作风,李朝威的《柳毅传》实在是出色之作。书生柳毅为了打抱不平而替饱受虐待的龙女传书,正是侠客作风的具体表现。在故事发展到钱塘君硬要说服柳毅娶龙女时,柳毅虽有“叹恨之色”,却终“不诺钱塘之请”,反映了知识分子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龙女的处境就是当时一般妇女所遭受的凄惨命运的真实写照。最后龙女宁愿舍弃高门,不惜一等再等,终于得到了与柳毅结婚的机会,也正体现了当时妇女追求人身解放的初步要求。钱塘君是作者所塑造的理想人物,这在唐人传奇小说中的确是罕见的,那种快人快语、天真直率的作风,让人马上联想到“黑张飞”、“莽李逵”等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2.
元代李好古所作的《沙门岛张生煮海》是演绎于唐传奇《柳毅传》的一部作品,并在后世享有盛名。文章试从其中主要人物龙女和儒生两个形象入手,探究元戏曲对唐传奇的改编特点,以及从中折射出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龙女故事渊远流长,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神奇幻想故事类型之一,《柳毅传》就是其中的佳作,之后又衍生出清传奇《蜃中楼》。但其中龙女形象却有很多变化,文章试从这两部作品入手,总结龙女形象的演变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柳毅传》是唐传奇中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前人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的语言、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而鲜有从思想的维度对其进行解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注重思想内涵与伦理教化的特点,《柳毅传》就蕴含了丰富的儒、释、道思想。这些不同的思想极大地拓展了《柳毅传》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增添了传奇作品的思想魅力,为《柳毅传》成为传奇名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柳毅传》的主题思想,一些文学史、论著认为是通过神话故事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爱情婚姻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包办婚姻的不合理,肯定和歌颂了青年男女的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要求。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仍沿用这种提法,说:“这个传奇故事对包办婚姻作了愤怒的批判,表达了婚姻自由的理想,在这个意义上,具有反封建的意义。”这本书还收录了两位先生的赏析文章。一文写道:“《柳毅传》描写的人神恋爱婚姻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寄托着作者对于自由爱情的理想。小说中有不少描写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例如龙女的不幸悲剧…  相似文献   

16.
《柳毅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享誉后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后世也不乏改编之作,清初戏剧名家李渔将其改编为《蜃中楼》。从两篇作品中的儒生形象入手,比较二者在形象塑造上的异同,从而探寻清代文学对唐代文学的传承规律。  相似文献   

17.
小说总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习惯心理的反映,李朝威的小说《柳毅》通过一个带有宿命意识的外壳,展现了那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与社会习俗下的普遍心理。“义辞”是柳毅在道德枷锁下言不由衷的自白,“拒婚”则是封建社会里男权主义的外在表现。龙女与柳毅的最终结合与其说是她努力奋斗的结果不如说是她遵从社会规范。社会对她的一种恩赐与补偿。  相似文献   

18.
唐传奇小说《柳毅传》叙述落第儒生柳毅为受夫家虐待的龙女传信,救其脱离困苦,并终成眷属的故事,是一篇描写人龙相恋的神话小说。但作者通过洞庭龙君、柳毅、钱塘君等形象的塑造,寄托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人格理想与仁君仁政、儒侠互补的社会理想,又远远超出了人神之恋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陈丽军 《考试》2009,(1):103-104
一部成功的能够流传于世的小说,其主题一定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柳毅传》就是这样一篇蕴含深层主题的小说。本文从两个角度来解读《柳毅传》。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是广为流传的古典文言小说集,其中不少篇章题材取自于唐传奇。卷十一的《织成》一篇就脱胎于唐传奇《柳毅传》。基于此,从女性人物形象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从中得出人物形象演变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