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旨在对全国各地的方言文化进行抢救性的调查和保存。井陉是河北省唯一被列入《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丛书的方言点。《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井陉》由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桑宇红教授及许慧敏、刘晶共同编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12月出版。全书共计30万字,收录井陉方言文化图片600余张,方言文化词条610条,说唱表演19条。  相似文献   

2.
在诗词写作中,借助典籍中的现成意象来表达特定场景下的情感.则能使语言富有更多的文化韵味,诗人的情感也因此而具有特殊的文化蕴涵。毛泽东诗词在现代人写作的旧体诗词中所以独占鳌头,就是因为他用的虽然都是熟语,却有着丰富的文化意味。“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落花时节”虽是平常语言,但因为采自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就有了久别重逢的意味。“风雨送春归”.如同口语,并无用典的痕迹,但却是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的意境的浓缩,从而增强了惜春的情感意蕴。《清平乐·六盘山》:“今日长缨在  相似文献   

3.
韩愈对丰富汉语成语有重要贡献。以《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为工具书,从《韩愈全集》八卷文集中共检索出韩愈首创成语151条。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47篇杂文(含杂著)中的53条首创成语进行了语法、语义和文化分析,总结出韩愈杂文中首创成语的结构特点、语义变化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论语言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文化”的理解和分类 1.“文化”一词的由来 什么是文化?古往今来,人们有过种种的认识。早在先秦时期,儒家的言论中就多次提到“文”。例如,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提及“文”的约有20余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于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子罕)  相似文献   

5.
《论语·季氏》载孔子谓伯鱼:“不学《诗》,无以言。”这句当时看似普通之极的话头却谶语式地预言了《诗经》与未来中国语言文化关系的发展前景。两千多年过去,当我们今天把中国语言文化隐喻品性作为一个问题来考虑的时候,我们惊异地发现,春秋以前的古老典籍虽然并非仅有一部《诗三百》,但是作为语言文本, 《诗经》以外的其他任何典籍都未能像《诗经》那样对中国语言文化隐喻品性的形成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描述和说明这一影响关系,正是本文企图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既可以用自己的观点、经验解释《红楼梦》,也可以用《红楼梦》的故事、见解来解读自己的经验、观点。我们如果只是谈自己的创作显得狭窄了一点。在这里说明一下,《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其实《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毛泽东主席曾经有一句名言:中国有什么呢?中国有悠久的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众多的人口,  相似文献   

7.
邢福义教授主编的《文化语言学》指出:“汉代至清代的经籍注疏中”存在的争议,大都“涉及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着重对《诗·周南·关雎》语言所指对象进行文化思考,具体地说,就是对诗中的“语言单位(词、短语、句子、句群和篇章)进行文化内容的探索”。《关雎》诗的语言所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语言植根于一定的文化之中,只有把语言学习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走出传统学习误区。西方文化主要有两大来源:《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这两大来源对西方国家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能将这两大来源的相关文化知识融入教学过程中,那教与学都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汤亭亭是美国华裔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主要代表作有:《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和《第五和平书》。通过分析汤亭亭四部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发现中国文化内容的多少、作者对各层次中国文化的选择、以及对一些中国文化的态度不尽相同,这种不同表明了作者逐渐从族裔作家向普适作家转变。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70代年末我国的法律语言研究开展以来,大批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科学体系的专著、教材出版面世.如刘愫贞主编的《法律语言:立法与司法的艺术》,宁致远、刘永章的《法律文书的语言运用》,许秋荣等人的《法律语言修辞》,余致纯主编的《法律语言学》,潘庆云的《法律语言艺术》,王洁主编的《法律语言学教程》,华尔赓等人的《法律语言概念》,陈炯的《法律语言学概述》,李振宇的《法律语言学初探》,姜剑云的《法律语言与言语研究》,彭京宜主编的《法律语用教程》等等.在大量法学著作里也都用一定的篇幅论述了法律语言的问题,诸如吴大英、任允正的《比较立法学》,吴大英、刘瀚等人的《中国社会主义立法问题》,高铭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孕育与诞生的过程》,谷安梁主编的《立法学》等著作.且令人瞩目的是:在20世纪西方学术界浩浩荡荡的"语言学转向"思潮的影响下,国内法律语言学界也开始关注法律语言的研究转向,专家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法律语言.法律语言与哲学、法律语用学、法律语言逻辑学、法律语言修辞学、法律语言语音学、法律语言心理学、法律语言与文化、法律语言方言学、法律语言语义学等法律语言学理论研究以及法庭语言研究、法庭翻译、专家作证、法律双语和多语研究等法律语言语用研究,开拓了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其中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也试从文化角度浅谈中国古代法律语言.  相似文献   

11.
李国正的新著《古汉语文化探秘》有两大特色:一是打破语言与经学、文学等学科的界限,以多学科多方位观照古代文献语言与文化;二是系统探讨解读古代文献疑难的科学方法,把语言学作为一种方法论来看待。  相似文献   

12.
评论家刘锡庆评汪曾祺的散文时说 :“文字功夫极深 ,可谓不温不火 ,炉火纯青” ,“是雅俗杂糅 ,是陈年佳酿”(《散文 :五十年的沉浮与成就》)。正如这样 ,《胡同文化》语言朴实平淡不乏雅致 ,是“佳酿” ,很有味儿 ,尤其是地道的京味儿和幽默味儿。一、《胡同文化》的京味儿作者汪曾祺在北京生活四十余年 ,北京的民风民俗到了作者笔下 ,一股浓郁的京腔京调的“胡同”韵味 ,醺人欲醉。先看看那些独特的京话动词短语 :“约 (y仭o)二斤鸡蛋什么的”(意为称重量 )。“挪窝儿”(搬迁 )。“处街坊”(和睦相处 )。“随一点‘份子’”(随便表示个…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的变迁、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的民族文化。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先进思想、物质形态的具体表现形态.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的、被我们世代传承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如有老子的仁爱思想,儒家的庄子、墨子思想,有道家文化,有周易占卜,有《孙子兵法》,有《诗经》,有敦煌莫高窟这样的宏伟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读物。绪论简明扼  相似文献   

14.
<正> 蔡尚思在《书林》今年第五期著文指出,作为一个中国文化干部,应当懂得一些中国文化名著。这一类书应当尽量读一读,以便得到基本知识,这些书的目录如下: 文学十种:《诗经》、《楚辞》、《李太白诗集》、《杜工部诗集》,《白香山诗集》、《韩昌黎诗集》、《宋元戏曲史》、《水浒》、《红楼梦》、《鲁迅杂感选  相似文献   

15.
在我看来,有些学者强调儿童读经的理由未必经得起推敲。比如郭齐家先生在文章里提到的:“既然西方人从小诵念《圣经》,伊斯兰人从小诵念《古兰经》,我们中华民族有那么多的文化经典,为什么不培养少儿诵读呢?”(《小学语文》2009年第9期)这里的逻辑是值得推敲的。西方人读《圣经》与中国人读《孝经》(力倡儿童读经的当代学者蒋庆曾出版系列读本,他将《孝经》列为第一。另有学者认为《孝经》是不必读的儒学伪经、文化糟粕)的差别大得很,  相似文献   

16.
《弟子规》传统文化与服务外包行业语言沟通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外包行业作为中国新兴的行业,改变了制造业在中国的传统格局,创造了大量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和服务模式,也对服务人才的素养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沟通是现代服务外包企业经营管理和员工在企业中经常需要遇到的问题。服务外包行业有没有一条可以实践的价值沟通标准,或者说至少在现在服务外包行业市场混乱的情况下,能否在《弟子规》传统文化中开辟一条沟通渠道来解决市场上服务外包公司面临的困境,是一个大的机遇和挑战。《弟子规》传统文化在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服务外包行业认可度极高,《弟子规》传统思想与企业文化结合也比较紧密,用《弟子规》传统文化延伸出的行为规范沟通篇章解决沟通难题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7.
流行歌曲《青花瓷》一度唱响中国大地,该歌曲表面上展现了一个缠绵的流行的爱情故事,却无法掩盖歌曲中传达出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那份割舍不了的文化情结。本文从意境、歌词、曲调等三个方面对这首流行歌曲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8.
高一册新教材选了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胡同”书上有了明确的解释,但“文化”一词难以界定,再加上当前“文化”大有泛滥之势,从烟文化、酒文化到风筝文化、豆腐文化甚至有人提出所谓的电子文化,弄得学生很难理解“文化”的含义。古代的“文化”,按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的解释为:一、指典籍,如《诗》《书》《礼》等;二、指人们的礼仪风俗。因此,“文化”就是文治教化、礼乐典章制度。也可以说是按照人文来进行教化。如:汉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束皙《补亡诗·由仪》:“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前蜀杜光庭  相似文献   

19.
骆小所教授主编的《文化与语言: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以调查、统计和比较为主要方法,以分析归纳和考证为辅助方法,对云南的语言重新进行了识别和确定,对云南的少数民族语言与汉族语言的语言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有重大的创新,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关系之密切,也许可以用“水乳交融”来形容。例子俯拾皆是。庾信《马射赋》中有“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联,王勃《滕王阁序》中化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于是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与……齐……,……共……”之类是语言格式,但它一旦撑起了名句,充当了名句的基本框架,便同名句一起升华成县有特殊价值的文化现象。因此,当我们读到金庸《天龙八部》三十二回中“不知此人请了哪一个腐儒撰此歌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