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评论已经成为报纸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文娱新闻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娱评论作为一支新军,在评论界的地位也不断上升.多家内地报纸都开辟了专门的文娱评论版,篇幅不断扩大,见报频率日益提高,文娱评论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前景可观.不过,目前的文娱评论版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内容、版面语言等方面仍在探索,仍有一些瓶颈和困难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2.
戴江泓 《新闻实践》2014,(10):72-73
当文娱新闻成为报纸不可或缺的版块内容,当铺天盖地的娱乐资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快餐,地方报纸的文娱版如何独树一帜赢得读者的青睐,从而为报纸赢得一定的影响力呢7笔者以在文娱报道一线近二十年的经历,谈点粗略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文娱版的"风情韵 致"问题 一切文化都离不开地域文化的 肥沃土壤。报纸的文娱版也须首先 关注本土的文化新闻,特别是要关 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新闻。 在这一点上,《温州晚报》文化版 从开办至今就遵从重视地方文化新  相似文献   

4.
翻开国内都市类报纸,经济版均以证券类、产经类的新闻居多,而消费类新闻大多揉杂于普通新闻版,显得很"低调"。从笔者就职的温州都市报看,近几年来,报纸每周会安排证券新闻5个版,消费新闻每周仅安排2个版,在实际运作中,往往还被缩减,每年近百个版消费新闻,最终见报的只有80个左右。那么,都市类报纸为何要"低调"对待消费新闻呢?实际上,从目前不少都市类报纸操作消费类新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方媒体的文娱报道越来越注重本土文化内容,注重“文”的层面,淡化网络上泛滥的纯娱乐新闻.注重推出自己的策划和本土文化相关联的系列报道,文娱报道的文化取向越来越明显,“接地气”成为文娱报道的一个核心准则. 一是打造“独家”利器.独家、独特是地方性报纸在新媒体时代抢夺读者的“利器”.作为地方性报纸文化报道的采编人员,需要对当地文化现象有最敏感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一、娱乐报道现状:一边"热火朝天" 一边"沉默寡言" 打开时下大大小小的各家报纸,文化娱乐新闻几乎都占据着显著位置.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文艺创作和日益活跃的大众文娱生活为媒体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报道空间;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使人民群众对娱乐信息的需求日增.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体有责任、有义务为读者提供新鲜、及时、大量的文化娱乐信息,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但是,目前在某些社会关注的娱乐热点报道中,媒体的反应却犹如"冰火两重天":一边是都市类报纸的"热火朝天",-边是主流媒体的"沉默寡言".  相似文献   

7.
服务性专版从版面内容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某一专业或专项的服务性报道为主要内容,叫专项性服务版;另一类以多个专业或专项的服务性报道为主要内容,叫综合性服务版. 服务性报道的产生与服务性专版的形成都体现了报纸站在受众立场、更好地为受众服务的精神,鲜明地体现了服务性专版"为受众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了与受众心连心.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报纸以种类多、数量大而闻名,尤其以"厚报"著称.多年以前,就有人笑称随便拿一份美国报纸能砸死一只老鼠.国内有报人对美国报纸的版数做过统计,大型日报每日版数普遍接近100版,星期日版常常在200至300版之间.[1]"厚报"的结果就是"多版化".  相似文献   

9.
宋若虹  陈颖 《今传媒》2007,(7):13-14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民生新闻、社会新闻、文化体育新闻是都市类报纸的长项,而思想性强,报道角度高屋建瓴,报道形式较严肃的重大主题报道是日报所关注.基于这样的认识,都市类报纸较少涉足重大主题报道,或即使涉足往往也是蜻蜓点水、欲言又止.  相似文献   

10.
以整版人物图片作为封面的形式,期刊杂志上采用较多,报纸采用较少;生活娱乐类报纸采用较多,地市党报采用较少;以文娱界明星或行业精英作素材的较多,以社会多个领域为素材、贴近普通大众的较少.而作为中共亳州市委机关报的<亳州晚报>,在周末版"药都周末"上则大胆采用这种形式,每期一个整版推出一个封面人物,立足本土,贴近社会,强化视觉力量,为报纸在创新表现形式、彰显媒体特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大报"一词在业内用得很寻常.所谓大报,往往指的是中央和省一级的主流报纸,特别是党报,在类型和形态上与专业类、生活类报纸自然有所区别.这倒不是因为大报开版大,更重要的是它拥有独特的地位和定位,被赋予特殊的使命和内涵,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12.
当"图文并重"逐渐从理念变成现实,许多报纸,尤其是都市类报纸,近几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视新闻图片的运用.有的把有分量的新闻图片放在一版的显要位置,有的甚至做成封面式的头版.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就是将"图文并重"简单地理解为各版都有图片,定期出摄影专版,盲目追求数量多、版面大,而没有重视其内容是否具有新闻性和信息量,没有重视其独立报道新闻、传递信息的作用.而受众对于新闻信息已从"量"的需求转向了"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提起会议报道,记者感到难写,编辑感到难办。难写者,还得写;难办者,还得办,以致带来会议报道成灾。报纸、广播、电视上是大会小会会连会,领导文章篇连篇,编辑记者满腹牢骚,读者听众议论纷纷。特别是地方报纸,会议报道更为突出。近来,笔者浏览了80多种地市县报,几乎是期期报纸有会议报道,家家报纸有会议报道,而且大部分会议报道发在一版显著的位置。有些报纸的第一版上,一期就有二三篇会议报道。有家报纸一期一版上,发了8篇稿子,其中4篇会议报道占去版面的五分之四。这些会议报道,多属一般工作会议和业务会议,如春耕、夏查、秋收、冬管等“四季歌”类的会议。  相似文献   

14.
报纸的"网事"版是报网互动的一种产物和表现.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地区的<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和<钱江晚报>(宁波版)等3份报纸的"网事"版为研究个案,考察了"网事"版在期刊、版面安排、选题、报道模式和报道思路等方面存在的异同,以期对新闻实务界探讨报网互动的模式和形式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周建设 《青年记者》2016,(20):40-41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纸媒面临空前的挑战.尤其是面向市场的报纸,出现了人才流失、发行量减少、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在纸媒中,涉农类报纸(以下称“农报”)全国只有三四十家(包括省级党报的农村版、农村报、农民报以及部分面向“三农”的科技类报纸).这类报纸由于体量较小,影响不大,抵抗风险的能力很弱.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多家“农报”陷入发展困局,徘徊在亏损的边缘.如何转型发展成为“农报”迫在眉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如今,国内报纸的"换装运动"--由"薄"变"厚",正方兴未艾.众多晚报和都市类报纸,每份都是厚厚的一大迭,一般为36版、48版和52版;遇到双休、重大节庆和活动,一般出64版、68版和72版,多则出100版.其内容琳琅满目,版式丰富多彩,色彩靓丽夺目,让人宛如进入一个豪华无比的"信息超市".  相似文献   

17.
邱沛篁 《新闻界》2003,(5):41-41,44
随着我国报纸传媒的发展和都市报的崛起,都市报文化娱乐版显示出日益重要的地位。从总体上讲,我国许多都市报文娱版,都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在传播与建设社会先进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生活要求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是,应该看到,也有一些都市报文化娱乐版在办报思想、办报方法和内容上,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存在着四大误区:第一个误区是:雷同化。一些都市报文娱版大同小异。互相抄袭,没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这种雷同,首先表现在报道内容上。不是从自己报纸的定位、任务和读者对象出发,去…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时政报道、文娱体育报道等,经济报道往往较抽象,很容易造成数字多、术语多、行话多、枯燥、乏味的情况.笔者认为,从拓宽经济报道的视角人手,不失为改善经济报道可读(听、视)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报纸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没有读者,就起不到宣传作用。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办报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围绕可读性做文章。只有讲究可读性,增强吸引力,才能使报纸的质量得到提升。让可读性强的新闻上头版去年,我们把让可读性强的稿子上头版,作为增强报纸可读性的措施之一。一版是报纸的“脸面”。读者看报,往往是先看一版。而一版往往又是报道党委、政府和领导活动的“要闻版”。如果在安排稿件时,不考虑广大读者的需求和可读性,全都安排的是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内容,那么读者势必会“一目十行”,这样做其实并没有真正发挥一版的作…  相似文献   

20.
翻开时下一些报纸的文娱版,乍一看,琳琅满目、热闹非凡,但细看就会发现,盲目随俗、哗众取宠的问题比比皆是。以"性"为卖点打"擦边球",追求"眼球效应"的低俗化现象严重。事实上,这些年来国内媒体文娱版面不断增加,但有价值的信息却日渐稀少,"八卦"等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