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天奉献给大地,白云奉献给草场,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小孩?"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很多家长忘记了孩子需要足够的时间、耐心陪伴,丰裕的物质生活让我们很多家长忽略了孩子稚嫩的内心需要父母的细腻呵护,  相似文献   

2.
孙世红 《西藏教育》2012,(12):56-58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工作中接触了很多身心俱疲的家长、老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声称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学生。可是孩子却并不理解,教育达不到预期结果,这让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其实我一点也不怀疑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爱,可是我却遗憾地发现他们爱错了方式,或者说他们不会爱。  相似文献   

3.
安扬 《家长》2013,(4):15-16
一、对中小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有什么好处?1.可以让孩子更加体恤父母。近几年,我们的很多教育专家都呼吁家长"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设想,却忽视了孩子对家长应有的体恤。职业教育正好弥补当代中国家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班主任说我的女儿学习好,性格活泼,独立生活能力强,要求我在家长会上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推辞不过,我就向大家介绍了下面几点家教体会。一、让孩子经受点挫折“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大多数父母的认识。如果说让孩子吃点苦,有些家长就不一定理解了,有的家长虽然理解但是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对孩子而言,家庭的温暖是必要的,但不是惟一的,他们还需要挫折教育。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受到挫折教育,能提高耐挫折能力,他们就能适应社会生活。挫折教育的思想,我早已知道,但是把这种理念转化为对孩子的教育行为还是去年的事。去年…  相似文献   

5.
亲子游戏是通过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在关爱和愉快当中体验天伦之乐,使得孩子在体能、智能、情感等方面的得到良好发展,并且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那么,在我从事的聋儿康复教育工作当中发现,由于孩子的失聪,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甚至溺爱自己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因为对孩子过渡放纵,孩子变得"不听话"、韧性、娇纵.孩子很难配合家长完成每天的训练,让家长非常焦急,孩子不配合训练,训练效果肯定不理想,那怎么办呢?为了解决家长的燃眉之急,我想方设法通过游戏去改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在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当中,我尝试着让家长积极参与到训练中来.并让家长充分发挥她的热情和智慧,让家长和孩子之间逐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可以在父母那儿也能感受游戏之乐,激发学习和游戏的兴趣,习惯成自然.象这样父母参与训练的方式也被称为亲子同训.  相似文献   

6.
一路暖暖的     
雪濛 《大学生》2016,(Z2):44-45
如果说走就走的自我旅行需要一种勇气,那么带父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则需要一种觉悟。我们总说自己向往自由,父母又何尝不是呢?只是自打有了我们,他们的生活里便多了一份本能的奉献和克制。爸妈今年都已经四十多岁了,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我这样一个不太让他们省心的孩子,为了给我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他们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把青春都奉献给了事业。其实,父母是很想和孩子一起旅行的,闲暇时,他们时不时和朋友一起出游,国内只差几个省没去到,我也偶尔帮他们报团参加出境旅游,目前也玩过了几个国家。  相似文献   

7.
现在许多家长都给我来信,问我相同的一个问题,即孩子在学习时,是否需要父母的“全陪”?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谈。美欣姐姐每个家长朋友都希望自己家庭幸福美满,孩子聪明大方,学有所成。而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不是单单靠钱能解决问题的,而主要是靠家长的陪伴和用心。现在有很多的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在小学阶段,有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读书比较专心,而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学习的专注程度就不够。也就是说同样是花钱让孩子去补习,而有的孩子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可见,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家长朋友们,不要把孩子交给…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随着竞争的加剧,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几乎所有的家长为了提升孩子的素质及综合能力而不惜高投入,不仅孩子累,自己也累,最终的效果还未必好.看看现实生活中,多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大包大揽,帮孩子收拾书包、穿衣服,连喝开水都要帮孩子倒,怕孩子烫着,还有不顾孩子的意愿帮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不顾孩子繁重的作业还要给孩子额外布置相当多的家庭作业,还要抱怨孩子不知父母的付出. 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教育方式的问题?我女儿目前在交大附中初-10班就读,孩子入学大半年来,适应良好,各个方面发展均衡,受到很多任课老师的赞扬.作为家长,我一方面感到很自豪,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反思、总结、提高.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会经常看到我们的孩子在公共场所肆无忌惮地喊叫、奔跑和吵闹,而很多家长却漠然视之。让我们看看北欧的孩子和家长是如何做的吧!最近,我到北欧四国旅行.对那里无所不在的儿童"公共意识"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芬兰的赫尔辛基国际机场排队安检去  相似文献   

10.
有一天,配班老师神情怪异地跑来告诉我,一位家长怒气冲冲地扬言要告我,我一下子被吓懵了。好不容易弄清了原委后却让人哭笑不得:原来他的孩子本来年年评上好孩子,上学期却没评上,他认定这是老师不公平,对他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后来在我的努力沟通下,此事慢慢平息,家长也逐渐由不理解转为信任。但这件事常常会引起我的思考:面对新世纪,父母究竟该给孩子什么,父母这样的疼爱究竟是一种“爱”还是一种“伤害”?我们都知道,未来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隐在规则和内部动力,孩子的成长不会是一帆风…  相似文献   

11.
编前:牧歌的全名叫欧阳永牧,他是个中国孩子,是个小学生,只不过他的家和学校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现在,让他的文字带我们走进加拿大小学生的生活——家长访问日在加拿大,每学年有两次家长访问日,分别在5月和12月。老师会提前叫我们带信给父母,请父母选择一个方便的时间来学校会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对于情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学会关爱、懂得理解并能够在情感上支持他人,成为人际沟通和交往的重要部分。现在的幼儿,都是父母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为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备受家长的宠爱。很多家长都把自己的全部爱心奉献给了孩子。可是这种单方面的给予,往往让孩子接受了爱,却不能学会去爱别人,娇生惯养、骄纵跋扈的现象时有发生。时间长了,  相似文献   

13.
让我长大吧!     
《小学生》2005,(9)
教育专家敬告家长一位著名幼儿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但是现在的父母对孩子总是事事包办,倍加阿护,平时很少给他们独立做事的机会,致使许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而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儿童是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未来是属于孩子的,我们疼孩子、爱孩子,就要为孩子作长远打算。天下所有的父母们,放开你的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家教指南》2008,(6):62-63
感恩、孝敬是一种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这种优良传统如今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却逐渐淡化。在许多家庭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饭后,家长忙着收拾杯盘碗筷,而孩子或者在聚精会神地看电视,或者在尽情玩耍;家里买了好吃的东西总是先让孩子享用,而他们却不知道请大人品尝品尝;孩子身体有病,父母问长问短、精心护理、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  相似文献   

15.
本月我们将编辑部的来信统计了一下,发现好多信件都谈到了同一个问题:孩子自理能力差。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很多家长不知所措。一些家长老是以孩子学习重要为借口,将生活中的一切“负担”扛上;另有部分家长虽有心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却不见效果。家长们为难啊。这不,一到周末,我们的会客室便热闹起来。家长李女士(来自四川):我孩子的生活甚至书包都由我们来打理,孩子学习忙,要是哪天没有给他准备好书包文具,他肯定会落下东西。可孩子就不愿我们帮忙,还说要自立!家长王先生(来自北京):现在小孩的生活自理能力都相当差,就我的孩子,过去在幼…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却成了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为什么孩子的努力、孩子的进步,父母却视而不见? 让我们听听发自孩子的心声: “爸爸妈妈:压力,也许能使石墨变成璀璨的金刚石;然而,太大的压力也会使金刚石粉身碎骨。”“爸爸妈妈:你们不惜一切为我创造安静优越的物质条件,可我更需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你们能为我营造吗?”  相似文献   

17.
孩子任性、乱发脾气等问题让很多家长束手无策.如果听之任之,等到孩子长大成人,这些问题可能会更加棘手.孩子任性,父母该怎么办呢? 对策1读懂孩子 案例:双休日,我领着3岁的女儿逛商场.因为很久没去商场了,所以我兴致正高.女儿却总是发脾气,还老是让我抱.我一边哄,一边劝,怎么也不管用.就在我蹲下来抱女儿往外走的瞬间,才恍然...  相似文献   

18.
鹰的启示     
有这样一个画面: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父母把鱼头给了年逾古稀的爷爷,把鱼尾给了年过花甲的奶奶,把味美的中间一段分给了孩子。对于这对父母的做法,我不敢苟同。也许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就是爱孩子;可我觉得如果家长们只一味地让孩子养尊处优,而不注重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给孩子多方面的锻炼和教育,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你好! 第一次翻开你们编辑的《家长》杂志我就爱不释手。对我们父母来说,这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刊物。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正常、健康的孩子,一直是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在孩子成长的四年中,我一直在寻找教育儿子的最佳方法。早期教育、开发智力……花费了我不少的精力和财力,儿子却  相似文献   

20.
毛作祥 《辽宁教育》2013,(4X):39-40
<正>从孩子来到世间,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开始教他说话,教他认识周围的事物,学习生活的常识,养成基本的习惯。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反过来,孩子是否也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呢?家有稚女,我在陪伴她成长的过程中,也常被那种童真和纯美深深震撼。细心静品,倒可以让我们悟出不少生活与教育的真谛。以孩子为师,尊重和发现儿童以孩子为师,并不是让稚气的孩子获得师道的尊严,而是让我们放下家长的架子,多一些谦虚,尊重孩子,重新认识和发现孩子。然而,现在很多家长以孩子的"未来规划师"自居,为实现他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