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文体学可以理解为是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研究文学作品的一种跨学科研究。诗意效果是关联理论中的一种特殊效果,主要通过弱隐含来达到文本的最佳关联。隐喻越多,其诗意效果就越强,最佳关联性就越小,所付出的认知努力就越大,而这样的文本就越满足经济原则和美学原则。本文从隐喻的最佳关联性出发,探究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的主题——男权主义下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翻译有其自觉的文化意识和美学目的,他的翻译实践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看,庞德的中诗英译符合原作与译语读者的明示-推理交际要求,以较小的认知努力获得了足够的语境效果,成功地实现了原作与译语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译者通过实现诗歌思想情感的对等和有效传递原诗的意象,忠实再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同时,庞德所采用的两种翻译策略--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都在技术层面上保证了以意境忠实为基础的最佳关联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关联理论的研究中,诗意效果是指言语的特别效果,它通过言语一系列弱隐含的实现,获得其最佳关联。诗意效果产生于大脑的一种特别的活动过程,它以广泛的一系列情景假设的启用和连接为基础,为人们在搜寻关联理论对它的解释过程中所触发。  相似文献   

4.
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方式和交际策略,在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关联理论框架下,阐释转喻出现和存在的合理性,认为转喻的使用符合交际中以最小认知努力获得最佳语境效果的最佳关联性原则。隐喻的理解要借助语境,并结合交际参与者的认知环境,从中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5.
语境作为语言存在的载体,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语境并不是预先给定的一系列静止的因素,而是动态的,是人对与语言使用有关的知识的认知化概念化的知识结构。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只是选取某一特定语境。这一特定语境的选择是通过寻求最佳关联性来实现的。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认知和语言交际以最佳关联为取向。任何交际行为的双方都想传递最佳相关的假定或期待,听话人则想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推导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隐喻作为重要的认知过程,其表达和理解也不能脱离特定的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6.
王惠 《考试周刊》2010,(2):41-43
隐喻识解中认知语境的关联作用可从隐喻理解的各个过程来分析。认知语境的关联性是识别和理解隐喻的依据和基础.在受话者对隐喻进行辨认和选择时受话人的推理过程就是在多个认知语境中选择对新信息最具关联性的一个。受话人对认知语境进行理解和延伸中产生即刻语境,隐喻的理解靠的是听者假定言者话语具备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动用自身关于喻体的百科知识,构建前提,推理结论,从而获得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7.
诗意效果是关联理论提出的语言的一种特殊效果,是属于语境效果的一部分,产生于通过一系列弱隐含来达到最佳关联的过程之中,其主要影响因素有隐含义与文体。隐喻越新颖及其弱隐含越多,其语境效果就越强,相应地其诗意效果也越强。在此重点探析诗歌以及小说等文学语境中的概念隐喻及创造性隐喻等的诗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关联翻译理论跳出了"不可译论"及"对等原则"的窠臼,从效度与信度、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语境效果与心智努力三方面体现关联。在翻译及其教学中贯彻该理论,即要求译者准确把握译者意图、读者期待、互明语境、认知模式的变量属性,做到准确理解原文,平衡文化缺项,代偿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9.
幽默言语翻译的目的是传达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体现幽默效果。根据关联理论,英语幽默言语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行为,英语幽默言语翻译是一种动态的阐释过程,译者的责任主要是努力寻求原幽默言语的认知语境与目的语认知语境的最佳关联,实现幽默言语翻译的目的。根据Gut t提出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的策略,详细阐述了直接翻译的适用情况和补充法、转换法、功能翻译法、译出隐含法等间接翻译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关联理论与英语听力关联理论是心理认知学上的一项重要理论,关联理论认为在日常的语言交际工作中,交际的完成本身依赖于一定的关联,主体之间的话语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关联关系的存在,能够在一定原则的指引下寻找到彼此对话中的最佳关联语境,在这种语境环境下了解话语中隐含的含义,然后才能很好地理解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