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君 《考试周刊》2014,(15):157-157
德育课程教学是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强调把德育工作放在职业学校教育的首位。在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中存在学校重视不够、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实效性较差等现实问题。职业学校应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和教学,建立和健全德育教育教学督导机制;德育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扩大德育教育的主体,建立全面合理的德育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强化学校德育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德育课程是实施德育的根本。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学校德育课程的设置及教学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文章在追思学校德育由融合、繁荣、衰落、再融合的基础上,对当代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16,(6):99-101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基于美国的社会背景、学校德育背景提出了关怀教育理论。关怀教育理论强调学校德育要视学生为一个有生命的且完整的人,重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真切地融入到德育学习中,充分发挥德育中教师的榜样作用。关怀理论倡导用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对学生进行教育。它启示我们,学校德育必须把关怀教育列入整体德育目标体系之中,要营造充满关怀的学校德育氛围,让学生在关怀中幸福愉快地学习和成长,在关怀中学会关怀。  相似文献   

4.
学校德育课程是指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学思想政治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管理上看,可以区分为普教的德育课和高教的德育课。在教育实践中,显现出德育课程的阶段性关系、德育课程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德育课程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相关性问题。学校德育课程规划关涉到德育理念的整体性、德育发展阶段的整体性、人的整体性等思维理念。其中,核心的反思是人的整体性和教育的整体性以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朱莲萍 《现代教学》2013,(10):50-51
德育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坚持这个原则,一切从这个原则出发,学校德育就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我校努力以人的成长为核心构建起多元德育课程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一、丰富德育隐性课程《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十分明确地提出"激活所有学科的德育内涵",这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中的隐性课程,是达成学校德育目标的重要渠道,也是与我们全体教师直接相关的艰巨任务。课堂是学校实施"两纲"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  相似文献   

6.
论学校德育的人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德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方法上,一味讲求单向灌输;在德育内容上,与学生生活相脱离。教育的最终日的是实现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怀,使人幸福。因此,人性化是学校德育的最终趋势。德育的人性化体现了现代德育精神,它符合人的本性,也符合德育的本性。所以,学校德育要加强主体性,更新方法,使德育回归学生生活,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刘洁 《上海教育》2010,(17):79-80
校本德育是以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为前提,以德育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学校德育特色的创造性为基本内涵,以学校和地域的优秀文化传统、优良的教育传统为背景条件,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以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为构建主体,通过德育课程建设、德育管理、德育研究等工作的校本化来体现德育是学校的自主行为。其中,校本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特色通过课程予以确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德育课程是落实德育目标的重要渠道。目前学校德育课程发展存在着直接德育课程知识取向严重以及间接德育课程应试化倾向明显等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面对的现实教育压力和陈旧的教育观念。通过提升直接德育课程的魅力和更新教师教育观念的方法,可以促进学校德育课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学校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合理安排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唤起主体参与,做到学校德育制度化、德育活动课程化、“三位一体”合力化、网络德育自控化、德育评价自主化。一、学科德育制度化要把“学科德育”、“教书育人”、“教师人格”作为极其重要的内容来要求教师,规范教师,并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听课评课、考核评优中去,强化管理,从制度上保证把学科德育落到实处。打破学科德育界限,以培养社会主义人文综合素质为核心…  相似文献   

10.
学校德育生态研究旨在用整体的德育生态观的关照德育中出现的问题,而在学校德育生态系统中,教师作为德育实施者,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德育生态建构。基于当下校园欺凌频发的问题,教师在整个学校德育生态系统中的应然取向包括以下四点:一是教师把自身作为学校德育生态整体性的一部分,强调"身教";二是教师对学生生命性的关注:引导学生敬畏生命;三是教师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而保持德育内容的动态性;四是教师要注意营造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与相互理解和尊重的生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权华  沈瑞 《现代教学》2014,(Z2):76-78
<正>道德是高度情境化的东西,把它从各种生活的体验中、各科知识的蕴藏中抽离出来,依靠单独的政治课、班会课等课程,配备专职的德育教师,设立专门的机构(如政教处、学生处等)实施,结果把德育变成了某一门课程、某一个教师、某一个机构在某一规定时间内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的教育,主观目的性太强,人为设计的痕迹比较明显,学生们往往有防范抵触的心理,效果并不理想。从南京市对中小学德育需求的调查报告中发现:学科教学的德育作用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寓  相似文献   

12.
正当下,"文化"已经成为教育热词,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校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应该是校长必修的德育课程。近年来,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我校把文化育德作为手段,文化育人作为目标,努力使文化育人润物无声,让校园文化滋养教育的生命。践行文化育德,提升德育品质,校长应是强有力的引导者和实践者。要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校长和德育工作者首先就要成为有文化的育德人,还必须懂得学校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并从哲  相似文献   

13.
高职课程改革进程中,德育课程的改革是高职课程改革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对高职课程设置、教材的内容及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德育课程设置中突显隐性课程的价值,高职德育课程的改革必须要把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注意德育课程的建设方法,把隐性德育课程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德育课程是实施德育的根本。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学校德育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文章在追溯学校德育课程从融合、繁荣、衰落到再融合过程的基础上,对当代学校的德育课程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德育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但由于许多教育工作者认识上的不足,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道德教育或政治教育。甚至有些教师把德育理解为政治课教育,认为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是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德育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不是一种品德的养成。当然德育也不仅是学校德育,按其发生的场所还包括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三者是按学生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所经历的德育形式来划分的。而学校德育教育是德育养成和品德内部矛盾运动的主要场所,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道德影响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课程"广义上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某一门学科。"德育课程化"是学校德育的有效实施,是借鉴学科教育之长,按照课程的要求对德育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评价,以期增强德育教育的有序性与有效性。郑州市第七十四中开拓创新,积极进行德育课程化的尝试,在全国首开高中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围绕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开展各项工作,打造核心校风,推出教育品牌,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把德育课程化分为养成教育课程的实施和  相似文献   

17.
要提高德育课程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必须让我们的学生进入德育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全过程,而且在全过程中让学生与教师有平等的主体地位,形成"双主体"德育课程。学校德育的困惑与反思国家十分关心教育,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尤为关注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然而,目前学校德育中还存在以下六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梁年 《华章》2007,(Z2)
一、让政治课发挥德育作用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和家庭构成德育网,其中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程。可从以下3方面来说明。第一,从德育的构成看.德育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所构成,内容上包括哲学、经济、政治、法律、道德规范等诸多领域,因而习惯上人们把政治课与德育课同义,有的学校称  相似文献   

19.
整个学校就是一所德育学校整体结构化和综合系统化是当代学校德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对于学校内部而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是德育教师,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是德育课程,学校组织的所有活动都应该是德育的活动,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有异常丰富的载体。对于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德育是重中之重,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各科教学要渗透德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教书育人。那么,从哪些方面创新呢?从思想观念上创新,从手段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