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赵榜飞 《考试周刊》2013,(30):32-32
<正>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深深地感到新课程改革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十分密切,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我自身及身边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足迹看,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人文性方面的专业成长影响最大(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培训活动,时常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学习培训,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内容、教学行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新课程改革促使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体不断出现,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而世上没有生而知之,只有学而知之。学习是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程改革给教师这个职业带来越来越多的冲击与震荡,强烈地呼唤教师的专业塑造和成长。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曾经从小就爱语文,理想中语文教学就是在"语"与"情"灵动辉映的韵味中享受精神世界的愉悦。然而真做了,才发现这门学科的繁琐,难以把握。课文要点众多,作文繁琐难改,考试内容花样百出,甚至题在书外。我常常问自己:教师该如何成长?一路走来,在语文教学这片天地里,我愈发体会必须在学思行中提升,用专业素养来提高自己。形成语文专业素养必须  相似文献   

3.
笔者经过几年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如果不想穿新鞋走老路,不想在课改中裹足不前,不想在课改中无所适从,就必须走专业化道路,提升专业思维,拓展自己的专业空间,做一个积极投身课改的真正的语文教师,让自己与课改一同成长。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度"来要求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已成为语文新课程成长的瓶颈;而新课程学科听课评课,则可以在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机智、开展综合评价、利用信息技术和增强行动研究等方面培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点,进而推动语文新课程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促使语文教师从更宽阔的视域中审视自己职业的内在尊严和价值,在各种文化的交织和冲突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促成角色创新。本文就从教学、心理、自我等不同方面谈了新课程赋予语文教师的新的角色。语文教师要努力重塑新形象,在参与课程改革中实现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6.
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怎么能有先进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应对,只有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才能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实现语文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与课改是同步成长的,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对新课程的必须保证。因此,教师只有强化自主发展意识、专业创新意识和反思研究意识,才能促使自己的专业能力能持续发展,适应新课程对历史专业老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在新课程标准关照下,教师积极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常常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诗情画意。面对新课程,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应对,只有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才能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实现语文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如何才能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发挥其作用,并有效改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必须把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科特点相结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同时要把新课程教学理念和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新课程教学理念在具体学科教学中生根发芽。小学的语文教师要积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把新课程教学理念和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联系在一起,把教育教学的目标转变为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并重。  相似文献   

10.
正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它也是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的必然需求。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坚持与新课程共成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必须融入到新课程之中,并以自己的专业发展来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教师专业发展事关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很多,其中很有效的一个途径就是不断地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学校  相似文献   

11.
开展有效的语文教研活动,对促进语文教学以及教师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研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改进和创新。一、初中语文教研活动的现状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要求,需要教师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满足要求,教师除了自己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教师是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的专业水平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学校的生命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应依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教师为本,以教师整体和个人的发展为宗旨,以学校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改实验等领域为阵地,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促进教师专业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结合,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自我专业水平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将教师的个人提高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形成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总之,教师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长期过程,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而学校应该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帮助教师形成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自我专业发展能力,让教师真正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子,学校成为实实在在的教师专业化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已迫在眉睫。笔者以中职一线教师的多年经验和思考,认为目前中职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教师的成长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研究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社会同步发展.按照新课程理念,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它赋予我们教师更多的新内涵.教师要成长要发展,就要加强自我反思,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使新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当一节课上完后,我们要及时反思这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有哪些新的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便于在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我们在反思中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完善和丰富自己.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我们在不断地反思中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达到新形势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下面说说我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发展的成长体会.  相似文献   

17.
<正>近十几年来,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不论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还是实施、评价和管理,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形势一片大好,且有继续深入的趋势,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面临着巨大的角色转换任务。如何适应新课程发展,落实新课程理念,更好地实现专业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笔者结合自己从教十年的教学体会与感悟,总结出了语文教师获得自身专业成长的三大攻略。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而学校应该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学校的发展首先要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学校要帮助教师形成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自我专业发展能力,让教师真正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要真正提高教师的内在素质,必须寻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帮助。一、营造学习型教师队伍成长氛围,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1.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要使教师静下心来读书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汲取新知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过程.实施新课程,关键在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如何做到"我与新课程同成长",相信这是每个生物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付诸行动的要事.下面,笔者从5个方面来论述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更加全面性,这是教学发展/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结合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的组成进行分析,并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定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