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杨奎  黄东怡 《当代体育科技》2023,(22):123-126+132
醒狮文化是岭南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以岭南醒狮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政府、市场和社会团体等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探讨岭南醒狮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对岭南醒狮文化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市场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市场机制;社会团体应积极参与传承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进一步促进岭南醒狮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体育收藏的内容主要有古代体育文化收藏、民俗体育文化收藏、近代和当代体育文化收藏,收藏途径分官方和民间体育收藏两种,而传播形式则以展览为主;我国的体育收藏前景良好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题材不新、流通难等。建议让体育收藏走进高校、与大型赛事结合、加大市场培育、扶持地方和民间收藏团体等来推动体育收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科学》2014,(3):97-10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社会转型期的体育文化失范表征、危害以及矫治策略进行探讨,认为:体育文化失范制约着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体育文化失范在转型期主要表征为对待体育态度和行为上的功利化倾向以及泛政治化倾向;体育文化失范所带来的体育文化价值衰败和体育精神的丧失如不加以引导和矫治就会由个体行为扩展成为一种团体的、普遍的、合法的潮流和趋势;遵循和重视体育文化的发展规律,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丰富体育文化理论研究,加快体育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体育文化的发展、繁荣与进步是当前体育文化的矫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体育文化基本概念辨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进才 《体育与科学》2003,24(6):32-33,36
本文在转述对体育文化概念的多派理解后,提出应该依据文化理论的基本原理,对体育进行文化学的分析。文章对“体育文化”以及与体育文化相关的“体育文化模式”、“体育文化冲突”、“体育文化交流”和“体育文化丛”几个概念给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学角度,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上位概念的分析,得出“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技能为主要形式,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文化活动过程中由体育工作者、学生和其它教育工作者共同创造的,以不同形态存在的特质所组成的一切事物,’的定义,理清它与“文化”、“体育文化”、“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依据人类进行身体教育时所需的支撑条件,将体育文化分为:体育智能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规范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6.
因地理、文化、社会、宗教的不同,世界体育形成了东方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两种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的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已被世界广泛接受,东方体育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与人民的青睐。然而.西方体育和东方体育又都面临着不同的困境,西方体育文化与东方体育文化要得到进一步的长足发展,必须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7.
毕道远  秦文 《体育世界》2008,(12):54-56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和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本文在阐述高校“和谐校园”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以及“和谐校园”建设的发展现状。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并从中论证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的关系。最后总结了高等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培养校园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当局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资源,坚持以人为本,让师生通过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面貌,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强国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柏慧敏 《体育科研》2009,30(4):28-30
从文化研究视角论述了要成为体育强国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基因上的可能性,继承传统体育文化模式的必要性,提升体育文化竞争力的策略性,以及争取世界体育文化话语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构建现代化的民族传统体育先进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代面临包括现代体育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的冲击,必须借多元文化冲击的东风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同时要继承传统,博采众长,不断创新,以构建现代化的民族传统体育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立足史实,采用历史学、文化学等理论,对新中国50年来中西方体育文化在中国的冲突与融合进行了研究,旨在找出中西方体育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原因,揭示其历史根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主要分成三个发展阶段;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始终处在与不同派别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之中,但其主旋律是以融合为主;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中国体育文化始终未占据主导;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与当时的社会大文化特点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个人调研、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文化论视角阐述了农村体育文化建设要根植于农村现有文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并利用乡土文化特点引导和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文章针对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农村体育文化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广大农民文化消费观念的滞后性及体育文化知识缺乏等因素的影响进行研究,指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实现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城市体育文化发展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社会学中文化的相关定义以及城市学中的相关理论,从文化组织视角、城市体育文化圈视角以及文化事件视角,对我国城市体育文化发展方式进行分析,多视角的阐述发展城市体育文化的形式与方法,为发展我国城市体育文化提供理论借鉴,进一步推动城市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海"水上居民"疍家是一个"以海为生、以舟楫为家"的特殊群体,其传统民俗体育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疍家上岸后,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传统体育文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疍家传统体育的适度开发,可以增加北海滨海体育休闲旅游的文化特色,实现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以同处祖国西南红水河流域的山城广西马山县的壮族与瑶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民族在运动风格、活动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体现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和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差异。研究这种差异,对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推进和强化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形势下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体育意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村落,弘扬本地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中外体育文化相遇的发展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文化相遇现象理论,通过文化自觉,从多元文化发展和分类体育的角度探讨分析了中外体育文化相遇后在中国的发展格局。得出了两种特质各异的体育文化相遇后,在现代中国形成了西方体育剔除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体育文化、西方体育压抑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校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平衡的大众体育文化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回族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在民族融和与文化冲突中形成和发展而成的体育文化,包含体育文化形式、体育文化现象、体育文化精神等诸多内容。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分支,回族体育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共性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诸多研究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研究范式,作为回族特有的体育文化,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弘扬与传承、创新与发展,这是体育文化发展的趋势,也是文化传承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挠羊"是山西省忻州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运动,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空间。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挠羊"文化空间日渐式微的原因,探讨了"挠羊"发展所需环境及其空间,从而更好地保护其乡土气息文化,使忻州"挠羊"更加真实的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9.
民族体育文化历经长期的积淀,是国际体育文化的雄厚资源。民族传统体育既具有一般体育文化的通约性,又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在文化层面上民族体育文化是现代竞技体育难以比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继承与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行政视角下的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行公共行政模式促进了我国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但也面临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从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视角对当前我国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认为,若要保持我国农村体育文化快速可持续发展,必须保障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中乡村和农民的体育文化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农民体育话语权,形成国家主导下的农村体育文化服务和文化市场服务相结合的综合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