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莲英 《考试周刊》2011,(30):115-116
"学习是为了阅读,阅读是为了学习"。学生具备了较高的阅读能力,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些做法,现与大家共享。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阅读课的主要活动是学生读,而不是教师讲。  相似文献   

2.
刘江涛 《成才之路》2011,(17):41-41
"阅读理解"题是集语言、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为一体,综合考查同学们初步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手段。"阅读理解"题由阅读材料(可分短分材料和列举表格)和理解内容两部分组成。它所提供的阅读材料通常为幽默故事、成语典故、寓言以及任务、事件、科普文章等,它是理解内容的依据。理解内容可分为判断式、选择式和回答式等,它是对阅读材料的总结与概括,此种类型题考查的内容侧重于学生的语言技巧方面,即阅读速度、理解程度及对短文进行综合评估的能力。现就其考查内容、解题步骤及技巧作一说明,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李文 《考试周刊》2016,(5):111-112
培养历史阅读能力是历史学科发展和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是历史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但在五年制幼师中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首先通过专题课等附加式地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基本特征、历史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其次通过"渗透式"的阅读教学,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生阅读方法的内化,提高历史阅读能力,实现迁移即扩展阅读,用课内掌握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扩大知识面,畅游于阅读的王国,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影响着他们对信息的吸纳、知识的获取、视野的开阔。因而,在语文的学习中,没有一个教师会轻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他们总是利用一切机会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措施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比较"不失为一种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吴军 《考试周刊》2011,(9):95-95
任务型阅读阅读教学能够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倡导运用任务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来帮助学生有效地化解其中的阅读学习重点和难点。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方法起到积极的优化作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满足他们的英语阅读学习发展需要。这种任务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技能。  相似文献   

6.
商务英语阅读课程应实施以"任务"为载体的"实用阅读"教学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分层教学中灵活进行"任务融入",为学生在未来职场上的商务交际打好语言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姚丽琴 《广西教育》2014,(33):51-51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在一年级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合理安排阅读教学。 1.巧妙设计导语,吸引学生入境。 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他们听课效果的重要保证,所以课前开篇导语尤为重要。如《孩子的脚印》一课导语可设计成谈话式:  相似文献   

9.
英语阅读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采用适合学生的教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旨在探索"四目标"英语阅读法,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达到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窦红 《考试周刊》2011,(44):62-63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小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靠保证。教师通过阅读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是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中是学生接触大量深奥知识的重要阶段,他们所学科目量变多、质变难,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够丰富,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升,他们对文本一般都是"一目十行"式地粗略阅读,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深究文章蕴含的深刻思想,大多都是快餐式阅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得不到显著提升。文本细读可以改变学生的阅读现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必要的知识结构。一、文本细读的内涵及意义1.何为文本细读从根源上来看,文本细读这一教学方法并不是土  相似文献   

12.
刘红 《宁夏教育》2011,(12):33-34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渠道。针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论述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导——读——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根据输入假设理论,在大专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发"i+1"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的阅读课程资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发适合自己的阅读资源,可达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通过研究分析《新编实用英语》教材、近几年大学英语三四级试卷的阅读部分及阅读教学现状和学生阅读现状,及阅读实验论证得出结论:在专科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发利用阅读课程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徐爱萍 《学子》2013,(9):87-87
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明确课文的学习任务。一篇文章阅读后不能把握学习任务,就说明课文还没有理解。因此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去训练,才能逐渐形成能力。从语文教学过程来分析,这一点可在课前预习时慢慢培养。其次,学生阅读不可"偏食"。小学生往往热衷于一些情节紧张、故事性强的作品。但学生在求知阶段,读书的目的在于提高语文素质,因此让他们努力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而多方涉猎,全面吸收是更好的选择。要求学生阅读认真,特别是面对优秀作品时,不能走马观花,而应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和  相似文献   

16.
封云 《考试周刊》2011,(43):71-71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江山",研究作文教学也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讲,老师作文批改任务繁重,且对学生的作文改进收效不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常有老师反映,学校开展阅读的障碍往往在于一些学科教师的误解,这些教师总是把阅读当作语文或外语学科的任务,而没有认识到阅读是一种基本学习能力;他们非常在意学生的答题能力,而把"阅读"当作无足轻重的东西,他们认为,自己也没有"阅读",一样学好了数理化,也的确"走遍天下都不怕"——殊不知他这个"都不怕"正是最可怕的东西!这种狭隘的认识误导了很多学生。我在某市做报告,互动阶段,有老师问我一年读了多少本书;我没计算过,想到一年来写过七八篇书评,于是随口说:"大概七本吧。"没想到后排一位一直伏在桌上瞌睡的30多岁的教师站起来问:"你一年读了七本书,难道不觉得有点浮躁  相似文献   

18.
中学应用文教学的任务与方法张恩波应用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当前形势和学生现状来看,中学毕业能升入高一级学...  相似文献   

19.
英语阅读理解水平,是衡量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重要准绳。许多学生因无法寻得解答阅读题的规律而深感困惑,有些即便能读懂文章,也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低估"自身的阅读能力,影响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研究发现,遵循阅读理解解题"三部曲",不仅可让学生快速提高应试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起学生学好英语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20.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时代的发展赋予我们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且更要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法指导。从"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指导学生科学记忆,提高记忆的品质;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发展学生智力"四方面,浅谈了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具体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