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聂志柏 《新闻前哨》2009,(12):49-49
传统媒体要借鉴新兴媒体的特质,让传统媒体来适应新兴媒体的挑战.这里需要强化的有几点,一是强化新闻的真实性.这一条是我们的生命线。过去讲人人是麦克风.现在人人都是记者,甚至人人都是媒体。  相似文献   

2.
章夫  黄静 《青年记者》2020,(7):52-53
在信息纷杂、“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发出理性声音,表达有力观点的新闻评论,可以帮我们“拨云见日”,更加接近事件的真相,更客观地看待世界,还能给人以精神的力量。2019年12月8日,红星新闻评论频道正式上线,旗帜鲜明地喊出“观点供应商”的定位,力求“观点有趣、行文至软、理性有力”。评论是媒体的一面旗帜,对塑造媒体形象、涵养媒体气质、展现媒体特色至关重要。红星评论以专业的知识、理性的思想、高度的理念为标准,寻求新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3.
传媒微语录     
《新闻实践》2012,(2):77-78
“人人都能成为媒体,还需要专业媒体吗?”有人提出了疑问。实践证明,回答是肯定的。如今,一家媒体独家占有信息越来越难,独家报道的内涵也已经发生新的变化。同样的新闻事实,如何判断新闻价值,从什么样的坐标和角度考察新闻现象。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报道并呈现给受众,无不考量着新闻人的独家视角、独家分析、独家解读。面对媒体竞争,做有思想的新闻应成为人民日报报道高出一筹的基本途径。从共享的新闻资源中寻找独家视角,用有思想的深刻解读帮助国内外读者观察世界大势、关注中国发展。人民日报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电视的不断发展,新闻评论曾经辉煌一时,从央视到省级卫视,再到地方台,曾经涌现出大量优秀新闻评论节目。但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舆论表达已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在当下媒体融合的大势之下,电视新闻评论如何突围?地方台还有必要保留新闻评论吗?笔者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不仅需要,而且应该成为地方台的生存"王  相似文献   

5.
一、新闻评论教学的传统互动模式新闻评论人才该如何培养,学界观点不一。有人认为要实施课题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积累新闻评论的教学经验并形成系统的理论。以指导后续教学;有人认为要夯实基础。可以通过讲授、研读或观摩名家作品以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来进行:有人认为要强化实践。多开展实际的新闻评论写作与摄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新闻采编、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有人认为可安排学生到媒体评论部实习或包干一个媒体专栏,或联系媒体著名评论员以“一对一”的方式帮带学生。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向媒体从业人员提出新的挑战——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前,我们不仅需要像传统新闻从业人员那样,告诉读者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更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告诉读者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事件?它所带来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在媒体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相对于新闻事实而言,后两者——也就是媒体向读者提供的对于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更是媒体间新闻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以经济和人文多重专业视角审视经济新闻事件,以便向读者提供更趋科学、理性的价值判断,也便成了新的市场形势对于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一、以专业视角客观描述新闻事实面对扑朔迷离的经济新闻事件,耍想对其进行客观的描述,仅仅看表象或者完全遵循采访对象的说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利用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剥开重重迷雾现出事件本质。  相似文献   

7.
目前,新闻评论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主战场,作为最具战斗力的形式,所有的媒体都在倾力打造新闻评论板块。不论是电视媒体、平面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新闻评论在整个媒体新闻竞争力布局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如不少国际媒体新闻评论以专栏专家形式出现,本身就说明了新闻评论的核心地位。如果我们再观察一下港台媒体以及海外华人媒体,新闻评论的分量更是日趋厚重。国内读者熟悉的凤凰卫视,新闻评论栏目颇受肯定。所有这些都充分展现出新闻评论对于媒体增强竞争力和提升话语权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时代,新闻壁垒被完全打开,人人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使新闻的专业属性被严重侵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思考新闻业的走向,并给予清晰的解答。  相似文献   

9.
我主要想讲三个问题。第一问题,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我们都是主流媒体.当然要做好主流新闻.但是我个人觉得.在一些地方媒体.包括电视媒体上,在这个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是两种:第一种对主流新闻有一种很机械和很片面的理解.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去报道一些政府的会议、领导的活动.有一些是需要的.但是量已经大大超过。生搬硬套地摘要一些政治口号和公文语.对老百姓关心的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也仅仅是片面的介绍.应该说老百姓看这些新闻犹如嚼蜡。另一个偏差,是将主流和老百姓对立起来.他们认为老百姓不爱看主流新闻.所以他们少做.  相似文献   

10.
又一茬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将结束学校生活,踏入工作岗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面对理想与现实,他们会有很多困惑,比如:学了多年新闻专业,毕业后能不能适合媒体的要求?老师传授的东西,哪些对今后的工作最有价值?在人人都能做新闻的时代,新闻专业还有优势吗?媒体在招聘人时看重什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新闻媒体必须同时做好二件事:一是描述事实,一是评论事实。前者是事实性信息,后者是意见性、观念性信息。前者是传播资讯,后者是传播思想。要做好思想媒体,既要做好信息传播,更要做好新闻评论。特别是要通过强化新闻评论,提升广播电视的思想高度、思想深度和思想张力,以提高广播电视的思想影响力、引导力。  相似文献   

12.
灾难报道,最能体现媒体的新闻专业精神。公众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社会需要关注什么等等,都需要媒体把握和释放。这就需要新闻的专业精神。所谓专业精神,就是要有对灾难的敏锐洞察力,客观真实理性报道,新闻重点突出,而不是面面俱到,一哄而上,不加选择的情绪化。这样的报道,只会不得要领,杂乱无章,使公众对灾难的了解变得茫然。  相似文献   

13.
优秀的新闻媒体必须同时做好二件事:一是描述事实,一是评论事实。前者是事实性信息,后者是意见性、观念性信息。前者是传播资讯,后者是传播思想。要做好思想媒体,既要做好信息传播,更要做好新闻评论。特别是要通过强化新闻评论,提升广播电视的思想高度、思想深度和思想张力,以提高广播电视的思想影响力、引导力。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对于地方党报来说,新闻评论让一张报纸树起了传播主流思想的大旗,做强新闻评论,可以凸显报纸个性,让报纸讲中国话,讲地方政府需要讲的话,讲多数群众讲的话,讲充满正能量的话。  相似文献   

15.
中国媒体本处在西方媒体战的火力下面,为什么却不知不觉地受到对手立场的控制?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举利比亚战争的例子,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基本上都是拷贝CNN的。最典型的,当那天攻占的黎波里的时候,马上CNN就报道来自路透社的消息说卡扎菲被抓住了,卡扎菲的儿子被抓住了、被打死了。这很明显是媒体战,  相似文献   

16.
新闻要善于讲故事,评论也得讲"抖包袱"。通过说事,顺便把理说清楚了。写的人用心,读的人省力。"要要要"的八股体,为什么没有几个人想要,原因是把"评论"前的"新闻"二字丢掉了。  相似文献   

17.
何锋 《新闻前哨》2003,(8):59-59
地市电台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不断地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尤其应加强新闻评论工作。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拿出精力主攻新闻评论这一薄弱环节,变弱项为强项。 一、尽快建立专业评论队伍 1、成立新闻评论部。台领导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高度重视评论工作,挑选业务能力强的记者充实其  相似文献   

18.
梁衡 《当代传播》2007,(1):9-13
新闻在社会上是一个耀眼的职业,我相信每一个报考新闻专业,又能进入到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以及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心里都存有一个当名记者、做一名杰出传媒人的梦想.这里需要首先弄清楚的问题是,干新闻要不要讲责任,责任和记者自身的成功矛盾不矛盾?责任到底是单纯的付出,还是同时能让媒体和记者收获成功的双赢?这是我们要探讨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导言现在,国际新闻备受国内媒体的重视,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杂志等纷纷以国际新闻作为提升媒体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国际新闻报道成为中国新闻媒体竞争的重要阵地。由于国际新闻资源内容丰富、获取便捷、可选性强,近几年在国内还涌起了一股办国际新闻专业媒体的热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新闻媒体在传播国际新闻时,如何呈现中国表情?这是我们传媒必须思考和应对的重大课题。那么,何谓“中国表情”?表情者,喜、怒、哀、乐也。我们在向受众报道每天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少不了会有感情倾向。那么,你因何而喜,怒从何来,因何…  相似文献   

20.
方朝春  邓晓旭 《东南传播》2014,(12):118-120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媒体间的竞争已由信息的竞争转向观点的竞争。都市报要提高媒体竞争力、与电视网络等媒体形成多元共存,首要措施是转战新闻评论"战场"、提升本报新闻评论核心竞争力,探索新路径以提升本报新闻评论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为例,分析提升都市报新闻评论核心竞争力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