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敏红 《考试周刊》2013,(24):128-128
<正>长期以来,政治课大多以讲解和说教为主旋律,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学生昏昏欲睡,老师草草收场,所以导入至关重要。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导入,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而愉快地进行学习。巧妙地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有法,但是导入无定法,我针对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  相似文献   

2.
课程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好的课程导入能把外语学习带入新的意境之中.应用各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是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精彩的新课导入能成为高效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能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调动求知欲。故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时,精心把握好导入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将围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实验巧设趣味的教学情境,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的连贯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等展开分析,以此来调动孩子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内驱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并促使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效率低下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顽症,而上好语文课,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课堂导入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自然、活泼。而课堂导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列举如下:一.精选歌曲导入,相得益彰我们在教某些课文时,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  相似文献   

5.
王艳平 《中国教师》2013,(Z1):266-267
教学导入在教师的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基于初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导入设计的好,会激发学生学生的浓厚兴趣,提高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所以,教师可以把教学导入作为一门艺术,为了实施好这门艺术,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一下方法进行课堂导入设置:一、"丢包袱"导入法这种"丢包袱"导入法在教师教学中会经常用到。对新课进行导入设计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好的课堂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思维迅速归位,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讲究课堂导入艺术,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精彩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展开分析,并就几种导入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东林 《考试周刊》2014,(34):50-50
<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教师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教师导入得好,就能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所教的课文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学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同时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为整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流程的流畅运行提供可能。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十分注意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怎样有效导  相似文献   

8.
写文章讲究一个好的开头,这样能紧扣读者的心弦,讲课也要讲究有一个好的导入方式,这样才能先声夺人。导入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能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情景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形成进攻型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能自觉、轻松、愉快的去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感受,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生物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好的兴趣.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原因,也是培养兴趣的前导.要想做一名优秀的高中生物教师,首先要做到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如何上好每堂课,提高教学实效性?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一、注重课堂引入,集中学生注意力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运用简洁而有悬念的导言,使学生处于  相似文献   

10.
写文章讲究一个好的开头,这样能紧扣读者的心弦,讲课也要讲究有一个好的导入方式,这样才能先声夺人。导入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能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情景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能自觉、轻松、愉快的去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感受。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郭凤梅 《考试周刊》2014,(46):114-114
<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无从谈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下面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导入得好,导入得巧妙,就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例如:上"How was your weekend?"一课时,我一进课堂就宣布:"Let’s play a game,today!"同学们一起高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的课前导入即一堂课的开场白,它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带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强烈的探究心理,投入新课的学习,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由此可见,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导入用得好,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由于对历史事件的陌生,往往在学习时不能马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实效不明显。如何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新奇、有趣的导入法,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它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导入法"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设计出新颖的历史课导入法呢?不妨采纳下列几种趣味导入方法。一、影视图片导入历史课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学生没有亲历,对历史环境也不了解,如何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比如在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课时,课前我利用网络下载图片、剪辑影视视频资料,通过课本中插图,加深对  相似文献   

14.
课程的导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不仅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将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课堂导入方式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蔡玲 《成才之路》2012,(24):43-44
正语文课堂教学相比其他学科来说更强调艺术性,而课堂中首先应该出彩的部分应该是导入这个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每节课一开始的导入语是整个课堂的开场白,好的开场白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灵感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立即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平淡无奇的开场白一开始就让整个课堂处于沉闷的氛围中,任你后面表现得多精彩,学生注意力都很难一下子集中上来。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导入艺术是至关重要的,掌握形式多样的、简洁高效的导入艺术,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写文章讲究一个好的开头,这样能紧扣读者的心弦,讲课也要讲究有一个好的导入方式,这样才能先声夺人。导入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能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情景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形成进  相似文献   

17.
一、精心设计导言,激发学习兴趣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恰当的导言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精心设计导言,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其思考,运用有趣的资料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一堂语文课,新课导入至关重要。导入,是教师在开始讲授新课之前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虽然它只占几分钟,只有几句话,但作用却很大。成功的导入,就如同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能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对课堂导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导入是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行为的一种方法。高职英语教师课文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课文教学的"序曲"。在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如果能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心设计和恰当的导入方式,则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潜在的学习兴趣,从而能较主动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为进入课文的主体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20.
梁洪柱 《考试周刊》2011,(11):193-193
在生物教学中,新课导入得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设计导入新课的导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