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评析当代意大利政治思想家诺尔贝托·博比奥的"自由主义式的社会主义"思想,其要义为:一个民主的社会主义必须以自由主义民主政体之维系为根本前提,也因此必须是一种自由主义式的社会主义.作者从博比奥对当代各种其他主义和理论的批判切入,尝试重构他庞杂的政治论述,厘清其思想脉络,说明其困难之最主要症结在于对一种韦伯式社会学论述的误用,并设法为他解套.全文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节概述意大利"自由主义式的社会主义"传统之历史背景与思想传承;第二节勾勒博比奥自由主义思想的基本轮廓;第三节检讨博氏在20世纪70年代中对西欧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著名批判,以进一步厘清他为自由主义民主政体辩护的论据;第四节则以博氏关于西方民主体制的诸多负面观点为主轴,更深入地分析他的思想进路与困境;最后,作者提供个人的看法与批评,重新定位博氏思想的贡献,并指出其内在限制.作者判定博氏"综合"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思想传统的尝试并没有成功,但他的民主思考确有不少发人深省之处.  相似文献   

2.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视为一个反犹主义者.但陀氏为什么反犹,却一直未得澄清.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廓清陀氏笔下“犹太人”的两层含义:一,犹太种族;二,“犹太人思想”.陀氏的大部分反犹话语是将矛头指向以功利主义为道德表象、以资本主义为现实形态的“犹太人思想”.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一立场使他走向民族主义,我们应有所反思,警惕对陀氏的“圣化”.  相似文献   

3.
1785年4月26日,约翰·詹姆斯·奥杜邦出生,开始了注定与鸟类结缘的一生.现在,人们回忆起奥杜邦时称他为美国画家、博物学家,他绘制的鸟类图鉴被称作"美国国宝".他的作品为早期科学家进行鸟类研究提供了生动素材,他的存在让人们相信了科学与艺术的互通性. 爱上自然,爱上野鸟 1785年,奥杜邦出生于海地,是一位法国船长和他的法国情妇的私生子.幼年的奥杜邦一直随继母生活在法国.在法国南特的生活,赋予奥杜邦广阔而无拘无束的田野和森林,此时,他便开始对大自然与鸟类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中那只“有强烈意识的耗子”不喜欢按照理性与利益的规定去做事,在此意义上,他无聊.但“耗子”还有一种愿望,他相信在“二二得四”的人类利益清单之外,还有一种更为宝贵的尊严意识:人想要做他愿意做的事,想要证明自己是人,而不是被理性操控的提线木偶或是钢琴上的琴键.他为此否定规则,否定理性,甚至拥抱苦难,制造破坏和混乱.这个主题在陀氏之后作品中得以延伸,其笔下主人公多抱此否定思想并走向毁灭.“耗子”的“尊严意识”是这部小说精神意涵的核心,也是打开陀氏其他作品思想世界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实际液体的伯努利方程出发,分析奥氏粘滞计内液体流动的能量损失问题,并得出奥氏计中流过毛细管的流量公式以及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和为全民服务的教育制度.他的泛智教育思想和一系列教育原则以及一切教育工作都遵循自然的主张,都是以"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为核心的.他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就是研究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办教育,这也是夸氏民主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和为全民服务的教育制度.他的泛智教育思想和一系列教育原则以及一切教育工作都遵循自然的主张,都是以“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为核心的.他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就是研究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办教育,这也是夸氏民主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   ……  相似文献   

8.
十四行诗是莎士比亚思想和艺术的高度凝练的结晶。他的十四行诗双关语的采用 ,可以说出神入化 ,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我们从中可窥探 ,他语言艺术殿堂的奥秒  相似文献   

9.
徐弢 《培训与研究》2006,23(10):81-82,62
亚氏《政治学》中的法哲学思想是他《政治学》中思想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城邦政体论述内容密不可分。亚氏的法哲学思想不是凭空得出来的,他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以前政治思想家关于法治方面的思想,另一方面认真考察城邦与政体中的法律和法治实践经验,通过比较和鉴别而得出,也就是说具有深厚的经验基础。因此,亚氏的法治思想是理论性与经验性、实证性与现实性、道德性和法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文学史上一位颇具特色的作家。他特别倾重于表现苦难及苦难之中人的追求与犯罪,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他得出的最后结论是宗教信仰。他的创作尤其是代表作《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都贯穿着浓厚的宗教思想,往往触及人的灵魂深处,陀氏是一位拷问人类灵魂的大师。  相似文献   

11.
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表明:在远古的思想家那里,几乎可以找到以后各种思想、学说、观点的胚胎和萌芽。作为人类思想组成部分之一的美学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由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斯多德作了系统的阐述。许多基本的、重要的美学思想都是由他提出来的,并且一直对后世发生着影响,其中最基本的、最重要和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他的典型观了。亚氏在其最重要的美学著作《诗学》中,在西方美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明确地建立了自己的典型理论。然而亚氏的典型观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呢?在谈到这一问题时,人们往往拿他和古罗马时期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进行比较,认为亚氏在典型问题上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相统一的倡导者,而贺拉斯则是类型说的倡导者①。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也是持这种观点的。笔者以为,亚氏的典型观不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相统一的典型观,而是类型观;类型观的首先倡导者不是贺拉斯而是亚氏。在西方美学史上长期发生影响的实质上是亚氏的典型观。本文谨提出这个看法,就教于朱光潜先生。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回顾竞技武术入奥历程,通过归纳竞技武术成功进入青奥会的原因,追问竞技武术入奥失利主因,经省思提出竞技武术入奥的发展对策.研究认为,在竞技武术成功进入青奥会的背景下其入奥失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由项目国际普及程度不足转变为项目国际影响力不足;奥运“西化”下竞技武术入奥已成政治问题;项目竞赛规则的可操作性不强与套路编排的攻防规律不符.认为竞技武术入奥应以继续坚持国家政策为导向,遵循竞技武术入奥项目设置的全面性与合理性,以加强竞技武术国际化传播促武术入奥、以注重竞技武术产业化发展促武术入奥.  相似文献   

13.
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瓦尔特·本雅明的文化批判思想是该学派的重要理论建树"否定辩证法"和"启蒙辩证法"的直接思想来源,然而他本人的理论关怀却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否定与批判,而是在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解构之后寻求积极的建构,表现了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对历史与社会的高度伦理责任感.但他的批评方法极其独特,是神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奇妙结合,因此他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以弥赛亚主义的救赎为目的.他认为这样一个乌托邦原本是人类的本原,是在现代性中被打破的,所以批评的终极指归是重建本原.由此,他的整个理论关怀用他所喜爱的名言来概括,即"本原就是目标".本文以德法文论的差异走向为背景,以本氏思想与这一背景的关系为参照,勾勒出他的文化批判思想和哲学方法论的地形图,使他的这一思想主线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全世界被公认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都对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创作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 通常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中,以悲剧成就最高。而莎氏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佩斯》——中,《哈姆莱特》(写于1601年)一向被评论家认为是莎氏最重要的作品。别林斯基称莎氏为“戏剧诗人之王”,而《哈姆莱特》则是莎氏“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 《哈姆莱特》一剧的基本情节取材于丹麦王子哈姆莱特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三下三上”,历经艰难坎坷.那么,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邓小平几经沉浮而又百折不挠的呢?邓小乎在同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谈话中讲道:“我之所以能经受住如此多的打击,是因为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从不失望,因为我知道,政治犹如大海的波浪,人在上时而上,时而下.”伟人邓小平的战斗历程,处处闪耀着革命乐观主义思想的光辉.这一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评析当代意大利政治思想家诺尔贝托·博比奥的“自由主义式的社会主义”思想,其要义为:一个民主的社会主义必须以自由主义民主政体之维系为根本前提,也因此必须是一种自由主义式的社会主义。作者从博比奥对当代各种其他主义和理论的批判切入,尝试重构他庞杂的政治论述,厘清其思想脉络,说明其困难之最主要症结在于对一种韦伯式社会学论述的误用,并设法为他解套。全文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节概述意大利“自由主义式的社会主义”传统之历史背景与思想传承;第二节勾勒博比奥自由主义思想的基本轮廓;第三节检讨博氏在20世纪70年代中对西欧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著名批判,以进一步厘清他为自由主义民主政体辩护的论据;第四节则以博氏关于西方民主体制的诸多负面观点为主轴,更深入地分析他的思想进路与困境;最后,作者提供个人的看法与批评,重新定位博氏思想的贡献,并指出其内在限制。作者判定博氏“综合”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思想传统的尝试并没有成功,但他的民主思考确有不少发人深省之处。  相似文献   

17.
"组织者"教学方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创立的.他认为,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可以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介绍一些引导性材料,这些材料比学习材料更一般、更概括,并同学习材料关联,使学习任务变得清楚明了.奥苏伯尔把这些引入的较为一般和较为概括的材料称为"组织者",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认知桥梁".设计此法的目的是通过呈现"组织者",使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他需要知道的新的知识之间架设一道知识之桥,使他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奥苏伯尔  相似文献   

18.
雅斯贝斯的生存美学可一言以蔽之为"生存艺术形而上学".由对艺术根源的探问,他将致思的重心落在艺术家个体能否作为独立的"生存"从事白由的精神创造.以"生存"为辐辏.他所倡导的生存论教育乃是一种旨在成全人的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这其中包含着对人的审美自由的成全.在此基础上,雅氏详尽阐发了他的艺术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湖湘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张拭对佛学持彻底的否定态度,抨击甚多。在他看来,佛学是虚诞之学,流于自私自利的境地,未能分清天理、人欲之间的差别。张拭的佛学观建立在儒释思想比较分析的基础之上,并以自身理学中的“仁说”“格物致知”“居敬主一”等思想消解释氏,目的就是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抵制释氏对儒学的侵入。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自幼好佛,有其家庭的影响,更与当时社会崇尚佛教以及唐王朝采取的儒、道、释三教调和的统治政策有关.他政治上遭受严重打击并被贬往永州,对佛教禅学崇奉益笃.他既受“统合儒释”思想的支配,也更需要利用佛教禅宗的“心静土静”来排遣身心的苦痛.他的佛教禅学思想对其诗文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是在大量的释教碑铭文中直接宣扬佛旨,或以儒释思想相同之处来阐释“统合儒释”的思想;二是在大量“序”“记”类文章中,或“就佛言佛,不入佛语”,或以写景、状物、记事为佐表述禅意,或于辟佛的论辩中论述禅法;三是在一些山水游记和诗作中,显露出禅意.禅宗的“静心”宗旨和空泠静寂、闲淡自然的禅机与禅趣形成了他“旷如”“奥如”、清新峭厉的文风和峻峭幽厉、澹泊古雅、清劲纡徐的诗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