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我国面临着专利侵权赔偿数额偏低的困境。本文收集了1185个专利侵权赔偿判决书,研究影响我国专利侵权赔偿数额偏低的主要因素,揭开赔偿数额低的“黑箱”。研究结果表明:专利的商业价值和权利人的保护能力对赔偿数额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专利价值越高,获得的赔偿数额越高;保护能力越强,获得的赔偿数额越多。但是,计算赔偿的方法对专利商业价值和权利人保护能力影响赔偿数额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法定赔偿对赔偿数额产生消极影响,即适用法定赔偿的案件会获得较少的赔偿。为了激励创新,我国可以通过提高专利价值、增强保护能力和完善确定赔偿数额方法的方式提高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2.
周竺  黄瑞华 《科研管理》2007,28(1):65-67
本文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侵权赔偿数额对专利潜在侵权人及专利权所有人行为的影响,为合理确定侵权损害赔偿金额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实践中,专利侵权诉讼往往存在难以确定损害赔偿数额的问题。我国在专利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确立了多种赔偿数额的计算依据,并创设了法定赔偿制度用以解决这一难题。但在实践的操作与运用中,又产生了举证困难、法官自由裁量权是否适当等诸多问题。本文从专利损害赔偿的理论出发,结合法院审理实践,对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11—2016年、适用法定赔偿案例、不同产业类型、不同类别专利的800件专利侵权案件中影响侵权法定赔偿数额的因素:侵权时间、专利类型、专利保护期限剩余时间、侵权专利数量、国别、侵权人个数、侵权人行为个数、专利是否实施、主观过错、侵权人规模、是否出口、产品价格等12个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得出:(1)各类产业的参考因素对侵权专利赔偿额的模糊灰色关联度存在较大差异。侵权行为个数、专利类型、侵权时间和侵权人规模对法定赔偿额的影响都比较显著。相反,国别、是否出口对法定赔偿的数额影响较小。(2)发明专利侵权赔偿额方面,专利是否实施具有最大的模糊隶属度,其次是侵权人行为个数、侵权时间、专利保护期限剩余时间等。对于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赔偿额方面,侵权人行为个数具有最大的模糊隶属度,其次是侵权时间、专利保护期限剩余时间、专利是否实施等。笔者希望该研究成果能为相关的职能部门或研究人员对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美国专利法规定了惩罚性赔偿,是为了加大对故意侵权人的惩罚力度,遏制专利侵权行为。但是,惩罚性赔偿也可能因为过度赔偿而激励诉讼,减损专利公开功能,进而阻碍技术创新。近年来,美国不仅提高了"故意侵权"的认定标准,而且司法实践中惩罚性赔偿适用比例和数额呈下降趋势。我国应该首先借鉴美国的完全赔偿原则,而非惩罚性赔偿。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立法中应明确规定,侵权产品使用者并不必须承担停止使用侵权产品的责任;只有在侵权产品使用者卡观上是恶意时,权利人才能要求其承担停止使用侵权产品的责任。本文对是否停止使用这两种情况下,专利侵权产品使用者是否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及赔偿的数额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严格保护"的专利法律政策,可体现在授权标准和授权客体的调整、如何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如何确定侵权赔偿数额以及如何从源头打击侵权行为等方面。严格保护要符合比例原则,即专利保护范围和强度与该专利的创新贡献度相协调;对于软件相关专利的授权审查,仍应遵从实用性、新颖性、创造性等专利实质条件标准。等同理论的适用必须与本法域内技术发展程度相适应,以期达到最大程度提升技术创新效率的效果。赔偿数额的高低,实践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权利人举证是否充分。在源头打击方面,在故意侵权案件可尝试追究公司股东及高管的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8.
全面赔偿原则以及惩罚性赔偿原则是民事侵权责任法领域两大民事侵权赔偿责任原则,在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侵权纠纷中,有的国家仅仅遵循"填平原则"而适用全面赔偿原则;而有些国家在全面赔偿原则的基础上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原则"。本文试图通过在对比分析专利侵权纠纷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责任原则的基础上,简要阐释我国专利侵权纠纷的赔偿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9.
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对专利侵权适用专利使用费赔偿的条件、经济依据和赔偿倍数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当专利权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和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都难以确定时,可适用专利使用费进行赔偿;专利使用费是专利权人在专利产品市场上未来经济利益的现值,可视为专利权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以专利使用费的一定倍数作为赔偿额具有经济合理性,应该根据诉讼成本和侵权发生的概率对赔偿额的弹性来确定赔偿倍数.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台湾地区,是否引入源于英美法系的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演变路径既是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在台湾地区的发展历程,也折射出立法部门对于保护专利权的态度变化。造成台湾地区立法反复的主要原因在于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与大陆法系传统相异、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负载遏制专利侵权行为发生的立法目的。我国大陆地区本次修改《专利法》不应以儆效尤,应暂缓引入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  相似文献   

11.
贺宁馨  董哲林 《科研管理》2006,41(2):115-122
为评估我国专利司法保护的有效性,亟需适用于我国的专利司法保护强度量化模型。首先通过分析专利司法保护对企业专利决策行为的影响,提取关键参数,构建了专利司法保护强度的量化模型,然后基于手工整理的一万四千多件专利侵权案例,得到了我国近十多年的专利司法保护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我国专利司法保护强度对专利密集型产业和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利润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出专利司法保护强度的动态演变;我国专利司法保护强度的调整远落后于产业的发展。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优化我国专利司法保护强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贺宁馨  李黎明 《科研管理》2016,37(10):137-145
首先,以我国2002—2012年的605件专利侵权诉讼案件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我国专利侵权赔偿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侵权时间、侵权人数等12个变量对赔偿额有显著影响。其次,根据回归结果,选取以上12个变量,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专利侵权赔偿额,结果显示:该模型对0-5万元区间段赔偿额预测的正确率达94%,对5-10万元区间段赔偿额预测的正确率达68%,对10-50万区间段赔偿额预测的正确率达85%。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完善我国专利侵权赔偿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毛牧然 《科学学研究》2012,30(6):841-847
 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可以将专利侵权分为轻过错专利侵权和重过错专利侵权。如果将专利侵权过错分类制度移植入我国的《专利法》,就可以依据专利侵权的过错类型改进我国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政策,再依据专利侵权的损害赔偿政策改进我国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通过专利制度价值分析后发现,新政策与制度较之当前的政策与制度能够更好地实现专利制度的正义价值、效率价值和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专利侵权滥诉,是指专利权人在明知或者应知其所拥有的专利权并不真正具备专利性,而只是在形式上合法的假性专利权的前提下,仍然向法院起诉未经其许可而使用该专利技术者侵犯其专利权的滥用权利行为。专利权人明知其假性专利权而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是恶意诉讼行为;专利权人在应知而不知其假性专利权的情况下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属於过失诉讼行为。假性专利的恶意诉讼行为和过失诉讼行为都是专利侵权滥诉行为,专利侵权滥诉是滥用专利权行为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引言 近年来,现有技术抗辩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第三次专利法修改草案也引入“现有技术”抗辩的条款,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改稿)(2008年2月28日修改)(以下简称“专利法修改草案”)第六十四条规定:“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案涉及名称为“智能型家用全自动豆浆机”的发明专利(专利号ZL99PP2253.4),由王旭宁于1999年6月1日申请,并于2001年P2月5日获得授权。 2001年P2月8日,王旭宁将上述专利在全国范围内独家许可山东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下称九阳公司)实施,合同规定的许可期限同于专利有效期,许可费为300万元。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我国专利司法保护的有效性,亟需从微观层面分析企业在专利司法保护制度之下的专利决策模式,为调整专利司法保护强度提供政策导向。首先分析专利司法保护制度下的企业专利决策行为的通用模型,然后对我国专利侵权赔偿额进行实证调研,将调研结果与模型相结合,得到我国专利司法保护对企业专利决策行为的作用机理。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专利司法保护制度的调整对企业专利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法定赔偿额的参考因素覆盖了其它三种专利侵权赔偿额的参考因素,具有一定积极作用。随着最新的《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专利法大幅提高法定赔偿额及增加惩罚性赔偿,专利保护将明显增强,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创新的专利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专利行政诉讼案件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其一定法院对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有关专利申请的审查决定和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有关复审和无效审查决定的司法审查案件;其二是法院对各地方知识产权局关于专利/专利申请权属纠纷和专利侵权纠纷调处决定的司法审查案件。本文旨在对前者有关专利性司法审查的专利行政诉讼作一疏理:通过回顾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9.
新专利法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条款增加了新的不侵权抗辩方式,即现有技术抗辩。与现行的公知技术抗辩方式相比,现有技术抗辩具有较高的抗辩成功率和较低的抗辩成本,必将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不侵权抗辩方式。“万艾可”案经历了侵权起诉、不侵权抗辩(宣告专利权无效)和司法裁决等过程,最终以辉瑞公司胜利而告终。新的抗辩方式“现有技术抗辩”给国内“万艾可”生产企业带来了一线希望,如何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相关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