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综合应用地质分析、有限元数值模拟和计算机技术,对南保凹隐的构造应力场、构造和沉积演化史进行了。论述了南保凹隐在不同发展阶段构造应力场分布规律和构造应力对构造体系、沉积体系和油气藏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指出在应力驱动下,油气运移方向和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孔店组高凝油油藏具有含油面积小、分布零散、平面及垂向分布复杂的特点,其成藏规律一直是勘探的难点。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利用试油成果配套分析技术分析探井的得失成败;利用油源对比技术明确油气来源、进行成藏体系划分;利用输导体系研究技术明确油气的运移路径;运用油气成藏规律控制因素研究技术明确油藏控因;利用流体势分布研究流体势对成藏的控制作用。孔店组主要为岩性-构造油藏,各断块、各小层具有独立的油水关系。从宏观来看,构造背景控藏,南部斜坡带是孔店组最有利的油气富集带,北部洼陷带的成藏条件相对较差,大构造背景上形成的反向断块油气最为富集,王家岗构造带和王66构造带是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3.
断裂体系对圈闭形成演化及油气运聚成藏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借助三维地震资料,对东营凹陷青西地区断裂体系静态特征进行精细描述,依据级别和走向进行断裂分级分组,并明确平面及剖面构造样式,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构造演化过程,明确构造对圈闭发育等的控制作用,研究最终确定东营凹陷青西地区断裂体系的时空发育规律和构造格局形成演化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为指导,通过对油气基本成藏要素、油气成藏模式和油气分布规律及主要控制因素的研究,展示了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并通过滚动勘探实践进一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垦东凸起位于郯庐断裂带北端,为前第三系潜山背景上发育起来的浅层披覆构造。由于潜山带内部不同潜山的雁行式排列而使其潜山披覆构造呈沟、梁相间排列;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古生界、中生界、古近系、新近系。通过对垦东西部主体带新近系油气藏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及主要控制因素分析表明,研究区新近系主要发育他源构造岩性油气藏,具有以曲流河沉积为主的相模式,油源主要来自黄河口凹陷,其次为孤南—富林洼陷及莱州湾凹陷,控边断层及区内小断层、不整合面、渗透性砂体为其主要运移通道。构造和岩性共同控制油气分布范围,曲流河砂体发育情况影响油藏的展布方式。研究对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巫山县区域的滑坡宏观发育规律进行研究,运用Scheidegger法对重庆市巫山境内的新构造应力场和水系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巫山境内的主压应力场方向为53°,MaxⅠ18°和MaxⅡ88°是新构造应力场的两个优势剪切分布带。而境内滑坡主要沿53°和143°方向分布,与地应力场的两组剪切带很相近,占统计灾害的66.7%。分析认为,区域内地质灾害的运动方向与新构造应力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辛北地区为复杂断裂控制的油气聚集区,具有断层多而复杂、断块碎而小、沉积与油气成藏受断层控制的特征。在对区域断层特征及构造样式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断裂构造与油气分布的控制关系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辛北地区的断块分为反向屋脊式和地堑式,平面上呈平行状、羽状和斜交式组合样式,剖面上呈阶梯状、"Y"字型组合样式;辛北地区油气分布主要受控于断层的组合样式,油气多分布在反向屋脊式断块中,油气聚集位置是地层上倾与断层的结合部位,这些构造部位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
沾化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以深湖环境为主,页岩非均质性强且分布规律复杂,制约页岩油的勘探进展.以精细岩心观察入手,系统分析薄片资料、分析化验资料,以有机质、沉积构造、矿物结构、基础岩性作为沉积类型划分参数明确深湖环境泥岩沉积类型,并以组合方式分析泥岩的空间展布特征,证实粗碎屑沉积理论中瓦尔特相律同样适用于深湖环境沉积研究,...  相似文献   

9.
孤东油气田地处黄河入海口北侧新淤积的海滩上,构造位置处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北部。桩西-孤东披覆构造带南端,三面临洼,处于十分有利的油气富集带上,到目前为止,已在该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藏。应用地质、地震勘探及钻井资料,对该区浅层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深部天然气沿断层向上运移,形成古生新储型气藏;储集层主要由馆陶组辫状河沉积砂体和明化镇组曲流河沉积砂体组成;发育有馆陶组上段、明化镇组两套盖层,成藏和保存条件优越,因此孤东地区天然气的勘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以w2测线发育过程中的中间阶段为例,对乌尔逊凹陷的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大磨拐河组沉积时期为稳定拉张阶段,主要受古地形控制;伊敏组沉积时期为断陷萎缩阶段.平衡剖面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进行地质构造解释与选择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盆地中沉积体系的形成演化受构造作用的控制或影响。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对临南洼陷构造特征和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孔店期至沙三期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及砂体的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从孔店至沙三期临南洼陷控洼断裂活动为走滑-伸展性质,控制了盆地结构和沉积砂体入盆位置、沉积砂体空间位置、展布范围和发育规模等。孔店期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浅水的扇三角洲、三角洲,至沙三期由于断裂活动增强湖盆扩张发育深湖-半深湖,并在三角洲和扇的前缘发育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在洼陷北部和南部都有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等发育情况北部好于南部。  相似文献   

12.
在定边地区富县组地层的构造特征、沉积相分布及砂体展布的分析基础上,从油源、油气运移路径及盖层等方面分析了富县组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上三叠统延长组的深湖相泥岩为富县组提供油源,油气通过网络状的砂体向上运移,在构造和岩性圈闭中聚集;岩性圈闭是富县组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区沉积微相由西向东从砾砂质河道渐变为洪泛平原沉积,砂体厚度减薄,直至尖灭;定边东部地区较高,微幅构造发育,有利于形成上倾尖灭性岩性油气藏及岩性-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巴彦呼舒凹陷位于海拉尔盆地扎赉诺尔坳陷带的西南部,是一个孤立的呈北东向展布的二级构造单元,整体上为一个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其基底呈“三洼两脊”的构造格局;盖层继承了基底的构造格局,在基底三个洼地上从南到北依次形成三个向斜,在三个凸起之上形成三个构造群.巴彦呼舒凹陷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但是其油气资源潜力很大.为此,对巴彦呼舒凹陷构造特征和演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以便为以后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白驹凹陷近年来在勘探领域取得突破,多口井在泰一段获工业油流或油气显示活跃,展现了该地区的勘探开发潜力.在岩心的观察描述、粒度分析、录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之上,结合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对研究区进行沉积相标志识别以及沉积微相分布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泰一段以三角洲前缘亚相及前三角洲沉积为主.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前缘席状砂、远砂坝等5种微相.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冷湖四号构造E1+2有利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冷湖四号构造E1+2主要油气储层砂体的分布受地层沉积影响,具有薄、多、散、杂的特点.用常规技术手段很难对其进行刻画,严重影响了勘探部署工作.该文利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以及神经网络预测等技术手段,对该区下第三系路乐河组(E1+2)主要含油层段砂体展布情况进行刻画,进而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之上划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为进一步勘探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冷湖四号构造E1+2主要油气储层砂体的分布受地层沉积影响,具有薄、多、散、杂的特点.用常规技术手段很难对其进行刻画,严重影响了勘探部署工作.该文利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以及神经网络预测等技术手段,对该区下第三系路乐河组(E1+2)主要含油层段砂体展布情况进行刻画,进而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之上划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为进一步勘探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十屋地区近期油气勘探进展与近中期的勘探方向表明,隐蔽油气藏是今后勘探的重要领城.而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是寻找岩性地层油藏的主要途径和权威性工具,是促进油气勘探,突破新领城、寻找新目标、确保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建立全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查明沉积体系及物源、分析构造演化期次及构造地貌坡折对层序、沉积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渤南洼陷沙四段是胜利油田主力含油气层系,但油气分布极不均匀,利用钻、测、试油及储量等数据明确该段油气分布规律,并通过成藏要素等的对比,揭示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沙四段普遍含油,但上、下亚段,甚至砂层组间,同层段(砂组)不同构造位置油气富集程度、油藏类型均存在差异。分析认为,对沙四上亚段,储集体发育与否决定了洼陷带能否成藏,储层物性好坏决定了油气富集情况,地层压力控制了洼陷带含油高度;对沙四下亚段,两期构造活动控制形成垒堑格局,控制了油气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9.
大民屯凹陷位于辽河断陷盆地的东北部,发现五套含油气储集层,其中前第三系潜山和下第三系砂岩是最重要的产层。凹陷含油气丰度较高,是我国东部著名的“小而肥”含油凹陷,也是闻名于世的高蜡高凝油生产基地。从资源量的分布来看,各层系和各区带资源量比较均衡。其中沙三段和太古界石油总地质资源量4.6亿吨;荣胜堡洼陷和中央构造带在4.2亿吨以上,各层系和各区带均具有较大的剩余资源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奖励》2008,(4):42-43
饶阳凹陷是华北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第一大凹陷,地跨河北省任丘、安新、高阳、蠡县、肃宁、河间、饶阳、安平、献县、武强等10县(市),勘探面积约5280km^2。1975年该凹陷发现了举世瞩目的任丘潜山大油田,次年建成了年产原油1000万吨的石油生产基地,1979年原油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的1733万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经历了近25年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之后,该凹陷油气资源探明率已超过50%,勘探进入了发现难度越来越大的中后期阶段,利用传统的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方法继续开展凹陷中正向构造带的油气勘探已多年没有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