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波 《武当》2003,(10):13-15
“搓提势”和“探马掌势”应用法 搓提、探马掌两势于实战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主动出手攻击对手时,以前手一抹,发足自下向上搓踢。以拳向前上方搓打,找对手腿、膝、胸、颌部位攻击;亦可在对手出击打我面门或耳门之际,我以前臂、拳挑挂而进闯,拧身上以足之前掌搓撩,踢刮对手的小腿骨或膝关节,同时抖臂、拳  相似文献   

2.
马雷石 《武当》2004,(1):19-21
心拳十二大势为心意六合门重要的十二把劲力的盘法。必须在六艺的基础上方可盘习,每一大势内必含六艺内涵。现据南阳张志诚一脉谱传心拳七世陈合龙、水氏家传心意拳水普慈、唐百仪一脉丁正喜等恩师所传及本人练功浅见,整理出十二势的定法盘法,望习者在定法中盘出随心所欲之内劲,方不失其真谛。不到之处,望心意(形意)同门及武林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李波 《武当》2003,(9):7-9
“双羊顶”应用法 “双羊顶”实战应用为:对手以直拳、横勾拳、劈掌等手段击打我头部,我的双拳、臂(或单拳、臂)迎其攻势,挑挂闯进对手怀中,以肘顶击其胸部的日月穴、华盖穴、黑虎偷心穴等要害部位,并以腿足别绊、盘锁、顶撞对手前腿,下跺碾摧其足背;旋身闯挨进,以双拳、掌向下劈砸对手头顶的元宫穴、面门、太阳穴、耳门和颈部等要害处,亦打亦制摔,使其伤、残、死;或重创其摔制擒之。  相似文献   

4.
马虹 《精武》2006,(1):34-34
此式取“金刚捣碓”之名,形容拳势之雄壮有力。此式人称“母式”,因为声东击西、化打结合等陈氏太极拳固有战略战术特征,几乎都体现在此式之中。技击含义:接应左前方之敌,敌以右拳 (或掌)向我击来,我提双腕从敌右臂外侧接应。先掤后(?)、敌挤靠我再走大(?);敌退,我则顺势反拿、踢、撩发之。来,则顺势 (?);去,则顺势发。陈照奎老师称此法为“愿来就来,愿去就去;来之欢迎,去之欢送”, 体现了太极拳化打结合之妙。预备势:松静沉着应敌之姿,从容泰然备战之态,既有大将临阵之风度,又有严谨机警之神韵。动作一:设敌从我左前方以右拳(掌) 向我胸部击来,我以双手掤出接应。掤劲  相似文献   

5.
争势强强对抗的比赛中,在每个环节里,都客观地存在着"势"的问题——势能压人,势能欺人,势能控制全局。它实际上与下棋的先手、后手相似,与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得势就占上风,就能体现积极主动;失势就处下风,就会导致消极被动。主动的势使人自信气壮,被动的势让人心虚压抑。因此,这是一对矛盾,它需要我们在训练和比赛中,一定要注重对势的理解,对势的体会,对势的追求。下面,笔者把实战各环节得势与失势的一般规律总结、归纳、提炼出来,希望能帮助读者一目了然。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吃透看穿、领会理解、贯穿融合"势",就能形成极为先进的打法,建立起极为积极的意识,具备极为主动的能力,产生极为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呼吸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神、意、气是构成其内功的三大要素。其中气与呼吸法,既是练好内功,又是学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它对整体技术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拳论说:“能呼吸然后能灵  相似文献   

7.
张迎忠 《精武》2006,(1):35-35
太极拳是目前在我国影响最大的拳种,有诸多打法与拿法。本文,笔者想以三个太极拳势为例,谈一下太极拳的摔法。一、击地捶势实战技法一:白衣为甲,黑方为乙。当乙方用双手从身后搂抱住甲方腰部时,甲方立即内气下沉,两脚扎根, 身体前俯,后背与臀部向后紧靠乙裆,同时双手抓住乙方两手腕(图1)。甲方趁乙方后撤腿时,立即出右步,向后蹬击乙方的右脚,上身前倾,与后腿成直线,右手抓住乙方右腕,猛向前捋采,同时向左转身,用左肘横击乙方左侧头部耳门,令乙方从右侧向前栽倒(图2)。实战技法二:当乙方出右步,冲右拳击打甲方面部时,甲方用右手缠绕乙方右手腕,左手待机击发(图3)。  相似文献   

8.
在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在集合站队尤其是在组织教学时,往往很乱,有的小同学甚至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很长时间也安静不下来。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三种教学组织方法,效  相似文献   

9.
马虹 《中华武术》2002,(1):26-27
总述:此式取“金刚捣碓”之名,形容拳势之雄壮有力。金刚,系传说中诸神中力气最大者。最后,掌拳合击似捣碓之势。此式人称:“母式”。因为太极拳棚搌挤按采捌肘靠诸法,顺势借力、造势借力、避实击虚、声东击西、化打结合、引而后发、螺旋进化、整体运动等等陈式太极拳固有战略战术的特征,几乎都体现在此式之  相似文献   

10.
曲天戈 《武当》2004,(9):10-12
华山行功十三势,乃是全真道华山派正门清教中亲传口授的一种秘法真传,一直“秘而不宣,内部延传”。本功取法自然,于有意无意之中,使精气神三宝得以锻炼,从而养生长寿,容光焕发,达同天再造,返老还童之奇效。  相似文献   

11.
郭宝洪 《武当》2003,(8):18-19
“金刚捣碓”是陈式太极拳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拳势,它充分体现出了陈式太极拳特有的轻沉兼备、螺旋运化、刚柔相间、曲折连贯、腰为主宰、以身带臂、节节贯串的韵味。淋漓尽致地表现缠绕诸靠、螺旋进退、上惊下取、套封插进、闪展腾挪、腿手并进、柔化刚发的技击风格。因此拳谚云:“会不会,全看大捣碓”。也就是说,你陈式太极拳功夫如何,火候几成,不用看完整的套路,只需看一看“金刚捣碓”就明白了。所以,凡是练陈式太极拳者,均在此势上下过功  相似文献   

12.
岳武  唐金柱 《武当》2004,(10):5-8
“武当宫阵绝技秘练图”是“天象与人法”的有机结合,互相生衍的产物;是道内宫观摆阵合演走转之象法。  相似文献   

13.
杨典 《棋牌世界》2004,(6):25-26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弃马局,是马方主动激起波澜,挑起争端的布局战术。马方为避免走平炮兑车、左马盘河等俗套开局变化,而采取急进右炮过河或补士象两种战术手段,以弃左马为诱饵,使红车陷入泥潭,力求抢时争速,反击抢攻,由此展开了一场“子”与“势”的激烈争夺。  相似文献   

14.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相似文献   

15.
第一架 举鼎势:并步正立,右手在前握靠剑盘(即置于剑柄上方)。左手在后握住剑柄下方尾部。双手错分,掌心相反朝向,将剑上举齐头并令剑尖向后;跟着将剑向前下方砍去,并伴随左脚迈进变为“左弓字步”。此法功在格开敌家杀来之械并随之奔  相似文献   

16.
杨群力 《武当》2007,(8):9-11
预备势(无极势)两脚并步站立,面南背北,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腋空,肘微屈,双手呈八字掌,掌心朝里,虎口朝前,中指对裤缝处。头正竖项,虚灵顶劲,舌抵上腭,身正自然,目视正南。  相似文献   

17.
张迎忠 《精武》2004,(6):22-23
摔法,是中国武术传统技击法,其威力无穷,可以瞬间制服对方。太极拳的摔法有它独特风格。它是建立在懂劲基础之上的,妙在随机而动,借力摔之。  相似文献   

18.
陶仁祥 《体育科研》2003,24(5):52-55
身体,是人的生命活动主体,也是武术运动的主体。武术运动,是一项徒手或手持器械,以肢体各部位体势运动变化,与意念、呼吸、劲力相结合形式的综合性全身性运动。武术套路的势式动作和技法变化,都是由肢体体势动作变化而成。因此,武术运动对身体各部位体势,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等方面。行势走架,动静、开合,站立、走转,进退、起落,闪展、腾挪等,都有严格的体势变化要求。要想练好武术,教好武术;要想提高武术技艺,就必须十分清晰了解身体各部位正确体势的要求与运用。这就是武谚所说的“明三节”,同时武谚还用“三节不…  相似文献   

19.
王寿山 《武当》2004,(1):15-15
太极拳神、意、气,是构成其内功的三大要素。其中气与呼吸法,既是练好内功,又是学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它对整体技术的提高和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拳论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那么,练拳时应循序渐进,分阶段修炼,掌握与运用好呼吸。  相似文献   

20.
山令誉 《武当》2003,(10):16-17
论掤劲八法招法与张三丰十三势功法差异 陈鑫的掤劲八法等十三势理论与张三丰十三势理论相比较,虽然都冠名太极拳,但陈的十三势是进攻招法,张的十三势是防御功法。名称相同,拳理却不能相提并论。它们主要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