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定钱氏家族在清代学术中具有很高地位,有嘉定"九钱"之称。钱氏家族的学术成就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不仅与中国经济政治中心的南移有关,而且与当时书院教育和家学传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钱大昕是钱氏家族的杰出代表,厘清钱大昕的派别归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钱氏家族。  相似文献   

2.
钱大昕,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嘉定人,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钱氏对语言学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古今声类的演变。对此世有公认,无用赘言。然而钱氏关于音转的理论,学者们颇有议论。本文试图对钱氏音转说作一些初步的分析。一、钱氏音转说的由来古音学是在批判“叶韵说”中发展起来的。自从明代陈第首倡“古无协韵”,承学之士  相似文献   

3.
无锡钱氏家族在近代以来涌现了许多文化巨子乃至大师,其中钱基博、钱钟书父子和钱穆、钱伟长叔侄堪称其中之翘楚。无锡钱氏虽有湖头和堠山不同分派,但不乏共性。它们均出入商儒、家学独特。而且家族多良师、学博而经世、源流深远、教法灵活,更在近代转型中积极突破,取得成功,名闻天下。无锡钱氏教育的成就及其转型历程值得后人尊重与回味。  相似文献   

4.
钱氏皇室在吴越中后期普遍文人化的趋势,对于温州的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然各种史籍、地方志于吴越钱氏刺温者众说龃龉,故有必要予以厘清,有利于温州本土区域文化研究的深入。《弘治温州府志》是温州府志中一部号称最为详实的地方志,然仍难能精而详。以《弘治温州府志》为基础,考辨吴越钱氏皇室刺温史实,并对该书及他书如《全唐诗续拾》等相关内容作出进一步的订补。  相似文献   

5.
钱大昕是一代通儒,一生著述丰厚,其遗著虽屡经整理,但至今仍不全面。今辑得钱氏佚文一则,用以补缺,借此进一步窥见钱氏学术的奥妙。  相似文献   

6.
悖论式思维是钱氏把握世界与人生的整体意义的一种思维方式,钱氏运用它来揭示悖论,探索人生真相。还原生活本真。钱氏在文学创作中运用悖论式思维进行解构写作,呈现在文本语言运用、主旨建构及人物创设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7.
思想与时代的关系是思考钱钟书诗学思想的一个基点———对于钱钟书诗学思想的理解,必须关注钱氏诗学思想产生的时代。如此才能避免在理解钱氏思想过程中的鲁莽与灭裂。钱钟书诗学思想的重要之处,在于其对诗之为诗的强调即解诗必须立足于诗歌本身,但学术研究过程中的开放性却是钱钟书的一贯追求。钱氏的诗学思考同时涉及了对“诗史互证”诗学范式和“阶级分析”诗学范式的反拨。但作为博雅型的学者,钱氏对于诗学思考诗意表达的追求以及个人过分的才情,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语言迷宫的产生,也部分误导了后学对其思想的理解。对于钱钟书的诗学思想的理解,同时也是一个新时期的学术研究如何与传统沟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钱澄之除了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还具有令人曾赞史学之才。明清学者们在相关的著作中多有提及钱氏的史学观点,并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近现代以来史学界对钱氏史学的研究并不多见,只有少数的明清史著作中有零星论述。钱澄之在《所知录》及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史学才华是不可被忽视的。钱氏的史学思想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楞严经疏解蒙钞》是钱谦益晚年的一部佛经疏释的力作,是他反经明教的佛教改革思想的具体体现,显示出了钱氏作为学者式文人的学术修养,在佛经文献疏钞类著作中具有独到的文献价值,在目录、校勘等方面都显示出钱氏深厚的文献学功力。  相似文献   

10.
曾俊敏 《考试周刊》2010,(32):36-38
"化境说"是钱钟书先生提出的著名翻译思想,但一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译界常将其归入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忽略了该理论中具有的非传统性特质。实际上钱氏的化境说内涵十分丰富,其异于中国传统译论而与西方现代乃至后现代翻译思潮会通之处所在多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不仅可厘清钱氏译论的真实内涵,重现其显著的非传统性特质,且能为未来中西译论的会通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
铁凝小说<笨花>的故事背景是一个乱世,但小说并没有写乱世出英雄的传奇.在对九十多个人物群像的塑造中,着力表现世俗烟火中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笨花村人们内心的道德秩序,从而给读者更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阮籍处在魏晋政治的高压之下,一生如履薄冰。沉醉酒乡、怪诞痴狂、躲入空堂、向往神仙,但理想的追求之路却何其曲折与漫长。生存的困境蕴藉了他深沉与美丽的诗文,乱世之中的生存智慧与处世哲学也为后世文人士子开辟了一条在乱世中如何全身全节且不屈不死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3.
唐王朝前期,由于隋末乱世的历史背景及官吏的致仕制度尚不完善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官吏年过七十而没有致仕。虽然他们中多数人为唐王朝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高龄职事官现象是唐前期职官管理制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管锥编》中每好就“诗史之别”立言。对此 ,过去往往只是从一般的意义上理解 ;其实钱氏此论非泛然者 ,而是关乎近、现代的学术背景。考察陈寅恪先生的“以诗证史”可以看出 ,钱氏所论与陈氏是有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香港是个地处"边缘"的欲望都市。李碧华的小说虽无很多香港背景与情节,但对"乱世"的钟情和以"乱世"指涉"当代"的目的,使她的小说成为香港的都市寓言。在与北平、上海、杭州等都市的比照中,她的小说投注于香港的意义和"映像",正是商业文化逻辑在小说艺术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围城》的语言艺术深得世人称赏,其语言魅力与其运用各类辞格有密切关系,在各类辞格中,又以获得"钱氏比喻"美誉的比喻辞格成就最为突出。"钱氏比喻"参与《围城》的环境描写主要表现在整体环境描写和较具代表性的场景的环境描写两个层面,这些比喻中都有一些独到的手法。"钱氏比喻"的主要作用:一是使景物具象化,二是形成文化嘲讽意味的幽默,三是形成滑稽的地域特色,四是体现环境隐喻化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乱世出教育家,逆境造就教育家.然而,关于教育家的统计资料显示:乱世与治世、逆境与顺境均能成就教育家.这是因为环境只为教育家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教育家要善于巧妙地利用环境,并将其转化为正向发展的动力.因此,培养教育家必须努力提升其自身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当下的环境虽然能够产生教育家,但真正的教育家需要经过历史的考量.  相似文献   

18.
号称草原帝国的辽王朝,尽管其主体民族是契丹,但其人口的社会构成却是以汉族为多数。数量众多的辽属汉人在辽朝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考其来源,主要有本土固有、乱世流入和割地划归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非常重视识字教学。宋代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仍然采取集中识字的办法 ,沿用了前代的《千字文》 ,还编写了不少新的集中识字教材。在众多的识字教材中 ,以《百家姓》、《三字经》最为著名。《百家姓》是北宋初年流传开的。南宋王明清在详细考证了《百家姓》以后说 :编撰者“似是两浙钱氏有国(吴越国)时小民所著”。因为篇首的“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等姓 ,都是宋初几个有关王室的姓。其中 ,“赵”姓居前位 ,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姓 ,是国姓 ;“钱”是刚刚归顺宋朝的吴越王钱氏 ;“孙”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所撰著的《颜氏家训》是一部流传广、影响深的家训名著。此书针对立身、为官、处世等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展示了颜之推饱经乱世忧患的人生经验和思想性格,反映了他贵生保身的人生态度。作为应对乱世的人生哲学,《颜氏家训》的贵生思想突出了感性生命在人生价值中的重要意义,其思想核心虽没有否定经典儒家的传统信仰和价值,但其重心显然已落在明哲保身一面,是经典儒家伦理的世俗化形态和消极表现。这种处世哲学在后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人们保护自我、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实用准则,尤其对市井小民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和精神世界提供了直接的伦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