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学三年级,多了一门作文课。教这门课的是新班主任老师。我记得很清楚,他叫张文彬,40多岁的样子,有着浓厚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外地口音。他很严厉,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站在讲台桌前,挺直的腰板,梳着一头黑黑的头发———他那头发虽然乌亮,却是蓬松着,一根根直戳戳地立着,总使我想起他给我们讲解的“怒发冲冠”这个成语———我们学生都有些怕他。第一次上作文课,他没有让我们写作文,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是到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看的。我到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看的是《上甘岭》。那时,儿童电影院刚刚建好,内外…  相似文献   

2.
小学三年级,多了一门作文课,教这门课的是新班主任老师。我记得很清楚,他叫张文彬,40多岁的样子,有着浓重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口音。他很严厉,我们学生都有一点怕他。  相似文献   

3.
记得我小时候很顽皮,那时父母工作忙,孩子又多,无暇照看孩子,于是我成天和一群小朋友在街上疯跑,到河里捉鱼捉虾,那时候的河水很多也很清澈,尽管玩具不像现在的孩子那么多,但我们会自己找出许多东西来供自己开心,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因此在对儿子的教育上,我和丈夫一致推崇顺其自然,只要不是无理要求,尽量随他的意愿,我们希望孩子有个像我们一样快乐的童年。儿子至今清楚地记得去年我们一家三口打雪仗、堆雪人的事情。去年冬天下了一场特别大的雪,当时正好碰上星期天,屋外是漫天大雪,非常寒冷。儿子趴在窗上看…  相似文献   

4.
说紧张     
上大学时,喜读艺术家传记。记得那年暑假,溽热难当,汗水流到腿上,书也黏在腿上。那年,倒是看了一些有趣的书。记得看柴可夫斯基的传记,有一个细节我记得很清楚。柴氏是世界知名的音乐家,看到别人指挥他的音乐那么潇洒,他在晚年产生了想指挥一次自己写的乐章的渴望。这又有何难?当时俄罗斯的各大乐团都愿意成全他的这个梦。柴可夫斯基也激动极了,他一生写了那么多辉煌壮丽的音乐,可他竟从来没登台指挥过,人们有理由期待这是一场辉煌的演出。上台的那天到了,可柴可夫斯基越来越犹豫——他紧张了,他想打退堂鼓。那可怎么行?最后…  相似文献   

5.
还记得上小学第一次作文课的情景。老师一句一句地把他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抄到黑板上.整整抄满了一黑板;然后让我们读,让我们记,到第二节课的时候.老师把黑板上的文章东擦掉几旬西擦掉几句,只剩下一个“架子”:最后要我们把黑板上的作文写到自己的本子上.并补上老师擦掉的句子,看谁写得快.看谁补得好。同学们热情很高.到下课时都完成了自己的“作文”.很有成就感。  相似文献   

6.
老师的拐杖     
姜卿 《教书育人》2002,(3):45-45
离开故乡多年了,每每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我眼前总是浮现出洪龄老师的身影。记得进入初中的第一天,我就惊讶地发现他是一个柱着拐杖的瘸子。“瘸子也能教书?”那时我真不懂事,我还暗暗地祈祷:“千万别让他当我们的班主任。”结果,事与愿违,满龄老师当了我们的班主任。他看上去就是一个很严厉的人。板刷似的头发,一双深陷的眼睛炯炯发亮,黑瘦的脸上从来不见笑。尽管他瘸腿走路很难看,但却丝毫不影响他的威严。特别是他手中那只须臾不离的拐杖,呈棕黑色,结实坚硬,有时在课堂上当教鞭在黑板上指指点点,上课开小差的同学,常常…  相似文献   

7.
1983年,20岁刚刚出头的秦志强老师分配到我所就读的南通县中学(现改名为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这是全县最好的一所学校。25年过去了,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他给我们上第一堂课、讲第一篇课文时的神情,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成为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美术课上,我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家的全家福照片。过了十几分钟,小朋友们陆陆续续画完了,一个个拿着他们的杰作让我看。看着他们的作品,我忍不住笑起来。聪聪小朋友将自己和爸爸的头上画得一根头发也没有,像两个和尚。我问他:"你和爸爸的头发呢?"他很得意地说:"我们刚把头发剃去了。"其实说话时,他还长着一头黑发呢。玲玲小朋友指着她画的一个小娃娃,说是自己的奶奶。我听了,笑得前仰后合,"哪有这么小的奶奶?"我随口问了句。玲玲却说:"我愿意奶奶长得这么小,我不愿她变老。"哦,多么美好的愿望。再看佳佳小朋友画的吧:咦?佳佳…  相似文献   

9.
珍贵的理解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在兰顿中学时的数学老师,杨先生。他是那么引人注目,孩子们经常暗地里拿他取笑,因为杨先生的右手少了一根食指,他总是用中指来点我们的名。  相似文献   

10.
珍贵的理解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在兰顿中学时的数学老师,杨先生。他是那么引人注目,孩子们经常暗地里拿他取笑,因为杨先生的右手少了一根食指,他总是用中指来点我们的名。  相似文献   

11.
珍贵的理解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在兰顿中学时的数学老师杨先生。他是那么引人注目,同学们经常暗地里取笑他,因为他的右手少了一根食指,所以他总是用中指来点我们的名。上学时我的成绩一直不好,尤其是数学。问题在我自身,不知道为什么,别的孩子很容易就做出的题,无论我怎样努力,就是听不懂、做不出。上学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件很恐怖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一发大师     
一发大师,就是只有一根头发的武功大师。瞧他,光秃秃的脑袋像剥了壳的鸡蛋一样圆溜溜,而在脑袋的正中央,长着一根头发,别看只有一根,可这一根头发很长很长,足以围着他的脑袋绕九千九百九十九圈。因此,尽管他只有一根头发,但当他将这根头发一圈~圈盘绕在头顶上时,就像扎了一个发髻,甚至像戴了一顶帽子,让人根本就看不出他是秃顶脑袋上只长着一根头发。  相似文献   

13.
珍贵的理解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在兰顿中学时的数学老师,杨先生.他是那么引人注目,孩子们经常暗地里拿他取笑,因为杨先生的右手少了一根食指,他总是用中指来点我们的名.  相似文献   

14.
爸爸有个很不好的习惯,他周末很爱睡懒觉。周六上午下班回家,吃完午饭后,他就去睡觉,正常情况下,差不多要睡到傍晚四五点才起床。晚上他带我去上作文课,接我回家后,我和妈妈洗漱完毕后就先睡觉了。看他还迟迟不肯睡的样子,我们叫他早点休息,可他却说:"下午睡多了,晚上迟点睡!"于是,他便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大约到了半夜十二点左右,他才会去睡觉。第二天早晨,他又会睡到九点左右。我和妈妈叫他早点  相似文献   

15.
爱在别离时     
他是我的小师弟,我们是同乡。在老乡会上,第一次见到他时,我就很钦佩他。他虽然是新生,但在外面已经有了兼职工作。在大家坐在一起谈论今后出路时,他的眼神是最坚定的,话语也是最利索的,他很清楚自己将来的路要怎样走,那个专注、认真的眼神总让我不自觉地多看他几眼。  相似文献   

16.
柳永忠 《教师博览》2005,(12):50-51
哭着讲故事的老师 小学一年级时教我的那位女老师虽然早已经不做教师了——到后来我才知道她当时只是代课老师——但却久久地留在我的记忆中.留在我们好多同学的记忆中。同学见面的时候.只要说起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说起她.大家都清楚地记得她姓吴,都记得她是个很会讲故事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伸出的右手     
记得很清楚,这事是我入校第二天才发现的。学校安排我教初二语文,那天下午恰逢作文课,学生自己写,我随意在桌子之间的空道来回走动。走过二组三组的空道时,转身回头的一瞬间,我被自己的发现惊呆了。墙角处,这个很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他竟用左手在默默地写字!我知道,左手吃喝可以,劳动也行,运动也没有什么不好(乒乓球运动员王楠是用左手挑战世界冠军的)。可我还知道,当我们踏进学校的大门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借助于“横、竖、撇、捺”这些笔画描绘另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时,我们的老师大声地告诉我们用右手握笔。且时常用他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18.
刘卫 《家教指南》2003,(12):52-52
我父亲是个轻易许诺的人,但在我的记忆里他几乎没有一次实现过他的诺言。记得有一次,大概是在我6岁左右,我和邻居三在刻木枪,父亲过来逗我们。父亲在镇政府工作,是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父亲跟我们说起有一种像收音机的玩艺,能看见人在那里面动呢(现在想来应该是电视机)!父亲说着还用手比划着它的大小。一个小孩子的内心太容易满足了。父亲这么一说一比,我们早被勾了魂去,那双眼睛睁得大大的。不知父亲是否当时觉得好玩,很认真地说过几天到县城去买一部给我们过过瘾,那语气很轻松的样子。那时我是多么高兴和得意啊!童年是最…  相似文献   

19.
在小红星寒假补习班,我认识了教我们的张老师。他眼睛小,但鼻子和嘴巴大,头发很少,特别是脑门前只稀稀疏疏地留着几根头发。他性格温和,很少生气,平时总是面带微笑。  相似文献   

20.
杨聪 《班主任》2011,(9):68-69
强强刚从村小转学到我班。我第一次批改他的"读书笔记",发现他只是随便抄了一篇短文,字迹很潦草,一看就知道他讨厌作文。其实在开学第一节作文课上,我已经详细地介绍了怎样写"读书笔记",并强调了书写要工整,没想到强强还是明知故犯,我有些生气,本想马上把他叫过来训导一番,然而,在我仔细地看了强强抄的那篇关于朋友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