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讲了三个有关真话的故事:一个是他小学三年级时被老师带去参观一个苦难展,同学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大哭,有很多同学都是在装哭,但有位同学没有装.他和一些同学告发了那位同学,致使那位同学被学校处分.多年后,莫言感到很对不住那位同学.第二个故事是他在部队工作时,一位老长官来他办公室,自语道:"噢,没有人."莫言站起来高声道:"难道我不是人吗?"弄得那位老长官尴尬离去.对此莫言很得意,以为自己是斗士.但多年后,他深感内疚.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谈及自己的创作经历时,说到自己第一次"成功作文"是在小学三年级,老师布置写一个运动会的作文,"其他同学都写了运动会的许多场面",而他"只写了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场篮球赛",受到老师的表扬——认为他写得生动,很有戏剧味道。由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莫言的获奖与他这"戏剧味道"有很大关系。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3.
①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出生在山东高密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因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为了填饱肚子,莫言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莫言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味道好极了”。②尽管家里穷,父母还是坚持把莫言送到学校去读书。莫言的作文很棒,有一次老师让写一场学校运动会,同学们  相似文献   

4.
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一时洛阳纸贵,莫言的童年琐事、大小癖好等一一被发掘、被热议。1963年,莫言读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之前他作文写得好,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表扬他。50年后,莫言小学时的作文本出现在《文汇报》上,当时普通的本子现在成了珍贵的史料:封面上太阳光芒万丈,上方是"大作文"三个字,中间是三个共读一本书的孩子,后面摆着一个书柜,最下方则是校名、姓  相似文献   

5.
朱佳发 《师道》2013,(5):14
"他是谁?写下你想说的话。"南京市鼓楼区小学五年级"语言"期末考试卷上,一道以"莫言照片"为题的拓展题曾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原来,网上贴出的考生答案令不少人感到意外,比如"他是邓小平爷爷"、"他是人"等。(见《南方都市报》)笔者想说的是,这道题出得不错,从孩子们的答案足见一斑:面对莫言的照片,有人答邓小平爷爷,有人答周立波,有人答赵本山,最绝的是答"他是人"。鼓楼区的一位老师透露,五年级语文第21课是《诺贝尔》,正好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大多数老师也讲过莫言。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该嘲讽出题老师,让孩子们了解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谁是有  相似文献   

6.
王新鑫:陈老师,您还能想起您什么时候和莫言老师认识的吗?陈思和:我和莫言认识并不早,在我看来,批评家和作家不能走得太近,如果太熟悉了就会影响判断。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就写过关于莫言的评论,那时我很关注他。  相似文献   

7.
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及其带来的轰动效应.使“莫言”成为了今后中学语文教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本期我刊特设“莫言与语文教育”专题,从莫言谈语文教育、莫言作品介绍、莫言作品与语文教材、如何开展莫言作品教学四个角度,揭示莫言与语文教育的不解之缘,敬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8.
陈妍 《基础教育论坛》2013,(Z1):111-111
<正>莫言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细细品味他在颁奖典礼上的发言,我们看到了作家对已故母亲深深的怀念,也感受到了母亲在他人生道路上的影响。可以这么说:母亲的善良、坚强、乐观以及对知识的尊重成就了现在的莫言。母亲,是莫言的人生良师。关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些老师这样总结:一  相似文献   

9.
据《京华时报》报道,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县河崖镇平安村。小时候在家乡上学时,莫言的文学功底很好,作文写得非常漂亮,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诵。1967年小学五年级时,他因文革和得罪别人被迫辍学回家务农,当起放牛娃。莫言说,他小时候之所以想当一个作家,就是想一日三餐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就是想娶石匠女儿当老婆。长大后,20多岁的莫言离开家乡当兵并开始写作,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赢得全国性声誉,1986  相似文献   

10.
莫言曾说过:一个作家.往往一生只写一本书,只写一个人。那本书就是作家自己的生活,那个人就是作家自己。莫言被称为“草根作家”。出生在农村。从小学没毕业到成为世界著名作家,莫言走过了一条坎坷艰辛之路。他在获奖感言中觉得“这事儿就像一个童话”;他又曾说:“写小说就是过大年。”莫言一路写来,又是充满着芳香甜蜜的。痛并快乐着的莫言!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2013,(7):48
2-3期的"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中,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五年八班史峰萁同学问莫言老师:怎样才能成为像您一样的大作家呢?(具体内容请参考2-3期"童眼看世界")  相似文献   

12.
历史叙事是莫言小说叙事的重心,莫言历史叙事的独特性在于其强烈的历史批判意识,这非常符合西方读者对莫言小说的接受,它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重要原因。莫言历史叙事的批判意识与其少年时期的沉重生活体验和其坚持个人生活体验的写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莫言荣获诺奖之后,莫言研究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热点纷呈。论文以丰富的资料搜集为前提,追溯自孙犁先生赞赏《民间音乐》起始,至今30年间莫言研究的轨迹和要点,聚焦获诺奖之后的莫言出版和研究热潮,并且提出当前深化莫言研究的若干新思考和新展望,以助力于莫言研究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正>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其著作一时洛阳纸贵,莫言的童年琐事、大小癖好……也都被发掘、被热议。1963年,莫言读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之前他作文写得好,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表扬他。将近50年后的今天,莫言小学时的作文本出现在了《文汇报》上,当时普通无比的本子现在成了珍贵的史料:封面上是太阳的万丈光芒,上方"大作文"三字,下面是三个共读一本书的孩子,后面摆着一  相似文献   

15.
本期导读     
十月最大的喜事,莫过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这一期的【经典阅读】,我们将带领同学们,走进莫言的散文世界,来一窥他的读书生活。【中考作文展评】中,我们带来的是2012年北京中考作文评析,冯汝汉老师制尔一览中考考场上的"少  相似文献   

16.
<正>看了莫言在诺贝尔奖颁奖晚会上的发言,我感受到莫言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莫言更是幸福的,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莫言的成功,与他母亲的教育息息相关,因为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可现实的家庭教育状况真的让人担忧:有几个孩子  相似文献   

17.
莫言的大度3     
孙建勇 《下一代》2013,(2):35-35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干曾讲述两人一段旧事,让人认识了一个颇有容人之量的莫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的莫言,蜚声中国文坛,对其赞誉铺天盖地。那时,王干年少轻狂,锋芒毕露,喜欢跟人较劲,且专挑实力雄厚者,莫言便是其一。  相似文献   

18.
正生活是最美丽的老师著名作家莫言自称是个讲故事的人。2012年12月8日,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厅发表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在45分钟时间里他讲了25个故事。这25个故事全部来自于生活。莫言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读书少,五年级就辍学了。我在放羊的时候每天面对的是蓝天白云、高山小溪、狐狸小花……大自然给予我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所以我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美丽的生活,神  相似文献   

19.
在黑暗、恐怖、饥饿中长大,仅有小学学历的莫言,最终登上了中国人渴望已久的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在这一过程中,母爱给予了莫言最大的情感支持,支撑他度过了童年的艰苦岁月。除了作家本身所应具有的创作天分之外,其大哥这一高密东北乡第一个大学生形象给家庭带来的荣耀,以及父亲在村子里的十几年会计角色所赢得的村民的尊重,让莫言确立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价值观,知识成为莫言一生的信仰追求和精神支柱,支撑莫言最终成长为一个影响世界的作家。  相似文献   

20.
作家声音     
《文学教育(上)》2008,(5):159-160
迟子建说自己是小人物;王安忆称以后不再写老上海小说;王蒙呼吁爱护语言文字;莫言鼓励中学生写不给老师看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