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教学目的: 1.教幼儿正确运用跳、跑、游、飞、爬等动词,巩固幼儿对各种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教学准备: 录有动物叫声的磁带一盒,各种动物的贴绒图片和头饰若干,森林背景图一幅。教学过程: “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做游戏,今天我和你们一起做《猜猜谁来了》,的游戏好吗?”(出示背景图)“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动物们要开联欢会,等会儿请小朋友猜一猜谁来了,它是怎样来的。” 1.猜谜语说出谁来了,是怎样来的(每猜一种动物,就在背景图上出示该动物的图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组第21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2.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教学准备动物头饰、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喜欢小动物吧。你们看,动物王国里的动物们多惹人喜爱啊!(课件出示大森林中的动物画面)  相似文献   

3.
一、情境导入1 .小朋友 ,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下面请小朋友一边看一边想 ,动画片中演示的是什么游戏 ?2 .今天 ,我们就要用想一想、拼一拼、说一说、问一问的方法来玩一玩快乐拼图。 (快乐拼图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次游戏要用的图形。[运用课件让学生欣赏拼图游戏的画面 ,激发学生兴趣 ,为上好《快乐拼图》课创设了一个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二、认识图形1 .出示□1这是什么图形 ?2指名说。3小结 :我们可以用“这是”这个句式把话说完整。2 .出示△和○1这是什么图形 ?2指名说 ,评议。3小结 :我们可以用上“和”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自主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2.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3.在读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以此明白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教学重难点: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练习朗读,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2.知道花生在地里结果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住在森林里的朋友,瞧,它来了!大家看看它是谁啊?(多媒体课件出示:小松鼠)你认识它吗?大声地和它打声招呼吧!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年级下册“练习4“教学片断:   师:(出示森林布景图)今天,大森林里要开动物音乐会.听,是谁在唱歌?   (响起小动物的叫声.)   ……  相似文献   

6.
一、观察画面 ,认识生字针对学生对“超市”都比较熟悉这一特点 ,可充分利用书中插图揭示课题 ,这样既贴近儿童生活 ,又能为识字教学奠定基础。1 出示课件(将书中插图制成课件) ,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看懂了什么?2 板书课题 :自选商场。3 认识生字 ,理解“商场”的意思 ,并认识这两个字。4 巩固偏旁“土”字旁提问 :你在“商场”这两个字里发现自己熟悉的偏旁朋友了吗?你还知道哪个字带有土字旁?二、创编故事 ,学习生字1 出示课件 ,创编故事。图中这个小朋友叫明明 ,他和妈妈一同来到自选商场买东西 ,明明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 ,他对妈…  相似文献   

7.
一、欣赏故事 ,激发兴趣1 .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老师这儿有几幅图 ,谁来把它们连起来 ,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呢 ?2 .老师出示简笔画——《斑马的故事》。(1 )小黑板上这几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你看懂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2 )学生自由练说。3.要求学生说出图上的天空、草地是什么颜色 ?有几种动物、它们之间会发生些什么事……同座位同学先说 ,再个别说。4.让学生根据小黑板上的画面进行交际。(1 )师生交际。师 :斑马妈妈带着小斑马在草地上吃草 ,这时来了一只什么动物 ?生 :来了一只凶恶的大狮子。师 :狮子来了 ,斑…  相似文献   

8.
新理念下的古诗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模式教学时间教学过程课题教材分析《绝句》(唐·杜甫)《枫桥夜泊》(唐·张继)本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写,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本诗写了作者于深秋之夜在苏州城外的一条小船上的所见所闻,抒发了孤寂忧愁之情。“三步训练”阅读教学模式“质疑漫谈”阅读教学模式1999年2003年一、激趣感知,初步训练1.看图说话(一)。(1)课件出示图片,认识黄鹂。黄鹂:身体的羽毛是黄色的,头部、翅膀、尾巴上有些黑纹,叫声很好听,吃森林中的虫子。(2)看动画说话:在上。2.看图说话(二)。(1)课件出示图片,认识白鹭。白鹭:…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小组合作分食品(出示课件,画面上呈现出3种食品:12根棒棒糖,6小袋蛋黄派,9个橘子。)师:如果将这些食品分给3位客人,怎么分呢?同学们想不想当小主人,也来分一分食品?师:请各小组分别选一种食品来分一分,可以按照课件出示的问题来合作。每位同学在小组内轮流说一说自己的分法。请今天的记录员把小组合作的结果记下来。(课前先将准备好的3样实物,放在每位小组长的抽屉里,等组内讨论后,再拿出实物。)课件出示小组要合作解决的问题:1.你们组选什么?2.你们拿了多少?分给几个人?每人几个?3.怎样列算式?4.你们是怎么想的?教学反思:在情境导…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片段一 师:同学们,动画片《神探柯南》一定看过吧? 师:今天就把他请到我们的课堂里来了!(课件出示卡通人物柯南) 师:在来的路途中,柯南遇到了这样一件事(课件出示:有一位老奶奶的钱包在公共汽车上被人偷走了,从追查的结果来看,小偷是甲、乙、丙三个人中的一个,他们对警察的问话是这样回答的:"甲说是乙做的.  相似文献   

11.
一、认识形象,质疑导入
  1.(出示词语:狮子)在你印象中,狮子是什么样的动物?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只小狮子,它的名字叫“哆哆”,紧挨着它的是它的狗妈妈。你觉得小狮子哆哆看起来怎样?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2-93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1.谈话。师:森林里要举行"趣味游戏",同学们想去参加吗?师:我们要先做好准备,才能在游戏中一展身手。2.比一比,看谁能都算对。(课件出示复习准备题)  相似文献   

13.
一、导入新课师:形容一个人勤劳忠厚,我们说他有牛一样的秉性。二、赏析古今名家关于牛的作品三、出示课题1.师:今天,我们也来认识牛。(用课件介绍不同种类牛的特征) 2.师:今天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牛都画一遍,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小朋友们天天都喝它的奶的——奶牛。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一、境中积词 ,质疑导入师 :小朋友们 ,请往这儿看。 (出示课件 :流动的、清澈的溪水 )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 :小溪。生 :溪水。师 :小朋友们 ,大家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说说这是怎样的溪水呢 ?生 :这是清澈的溪水。生 :干净的溪水。生 :美丽的溪水。师 :说得真好。我们接着往下看。(出示课件 :浑浊的溪水 )这又是怎样的溪水呢 ?生 :黄黄的溪水。生 :浑浊的溪水。生 :浑浑的溪水。师 :很好。现在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认识一位朋友。瞧 ,(出示课件 :小兔子 )他是谁呀 ?生 :小兔子。师 :(出示课件 :小兔子站在清水旁 )小兔子呀 ,就住在…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饼)想吃吗?生:想吃。师:很遗憾,虽然老师今天不能发给大家饼,但是老师可以教给大家烙饼的方法,学会了烙饼方法,要吃饼就容易多了,想学吗?生:想。二、诠释思想,体验“优化”1.烙1张、2张饼,感知简  相似文献   

16.
陈兴良 《云南教育》2003,(31):32-32
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比尾巴》采用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内容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儿童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情趣,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拓展学习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具体教学步骤如下:一、导入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每个小朋友去做裁判。它们比什么呢?(生:比尾巴)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字。二、看图小朋友们看一看课文讲了哪些动物来参加比尾巴的活动。(出示课件,认识六种动物。随…  相似文献   

17.
适合年级二年级。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阅读封面1.导语: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看,今天的天气多好,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在这么好的天气里,老师想带着大家出去郊游,你们喜欢吗?2.师:(课件出示:《彩虹色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片段一】1.大家知道,我们今天上的是数学课,数学课就是和数打交道,这些数大家认识吗?(出示1,2,3,4,5)2.不要小看了1,生活中好多事都可以归到1的上面,如:一张桌子、一块黑板、一个人。3张桌子怎样用1来表示?50个苹果呢?3.你还能举这样的例子吗?4.像一个人、一箱苹果、一排桌子等,我们在数学上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出示一个整体的概念,并齐读)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我和大家初次合作,我很高兴.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1.小明数学成绩非常好,下次考试他能考一百分吗? 生:可能考一百分.  相似文献   

20.
【片段】课件出示问题:1.出示课题:包公审驴。2.质疑:看到课题,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生:我想知道,包公为什么审驴?师:你是想知道"包公为什么要审案",还是想知道"他为什么审驴而不审人"?(师边说边给"审"字和"驴"字做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