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必然性与自由的对立,是人类面临的本原性矛盾。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向往自由而进行的冲出自然必然性制约的努力。艺术在内在精神上体现了人类追求生命意识自由展开的两种形态:一是奋进,一是超脱。就其后者,艺术与宗教在寻求存在意义的过程中走向了沟通。宗教对人生现实的超脱性同艺术审美创造的超脱性有了精神意旨上联系,艺术与宗教在内在意蕴的建构上是追求精神自由与满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休闲的第三个境界表现为"陶醉与超脱",或称超越性境界,是审美境界的最高层次。儒家倡导的"乐以忘忧,超越世俗",道家追求的"逍遥豁达,相忘于江湖",禅宗训诫的"不离不染,来去自由",都是追求精神的自由超脱,自觉实现对世俗功利的超越,它们与西方在实现个体主义、人道主义、快乐主义和多元主义之下追求的"超脱"截然不同。儒、道、禅对休闲第三个境界的审美观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创造和谐的生活方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庄子之"道"是对老子之"道"的继承和发展,将老子之"道"人情化、审美化,侧重于探讨人如何超脱现实与物的束缚,遨游于天地万物之中,追求精神解脱和自由的人生境界及其途径和方法。庄子主张"大美","大美"就是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的真美,是一种不着人为因素的原初之美,无论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都处于顺应自然的自由状态,超越于世俗的美丑观念,是"道"的境界的形象化体现。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在调和理想与现实、变革社会与超脱现实的矛盾之时,在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层面上发现了中西文化之闻的价值契合点,并在中西文化对话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人生艺术化"的重要主张.该主张是朱光潜审美情趣、艺术追求、人生态度和人格理想的集中展现.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救世的人文情怀,在当今商业文化语境下,愈来愈凸显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嘏作为晚唐诗人的代表之一和落第文人的典型,长期飘零州县,困顿失意。道教超脱无为的精神追求带给赵嘏极大的慰藉,他将道教淡泊无欲的素朴之心外化为清朗旷远、任真自然的艺术追求。进而也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的题材内容以及审美风格和艺术手法,使其诗作呈现清朗旷远的仙道风格,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为后世激赏。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书法”之所以能发展为“书法艺术”.是因为经历过一个不断增强其艺术审美性的境界提升过程。书画同源、重书崇书固然为此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一批批以归隐羡隐的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隐士及准隐士在其中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他们在借助书法审美实践去超脱政统现实、追求人格精神自由的过程中,发展出了更具艺术审美性的行书、草书和行草,并在操作上及观念上完成了“书——心画也”的审美定位,从而对中国书法的艺术境界有了一个关键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杜牧的咏史诗以"大判断"的视角,采用新颖的翻案立意、点睛的细节截取、跨越式的剪辑连接、同类的对照比较,在晚唐诗坛一枝独秀,体现出较为高妙的艺术审美价值,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超脱自由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吕碧城的海外新词在近代词史上有特殊地位,受到当时和后人的高度评价。然而在吕碧城海外词"新"内容背后,我们也看到"旧"文人心态:其出国游历表现为传统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的游仙逍遥、避世离尘的隐逸幽居、不与浊世同流的自我放逐、眷念故国的思乡情怀、嗟老叹逝的生之忧患。这一切与追求个体生命存在意识、精神自由独立的现代性内涵有深层的相通互融性,说明新旧文学并没有天然鸿沟。  相似文献   

9.
一直很喜欢观赏水墨山水画:作者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富有神韵的幽谷、密林、芳草、流水,把人带入到一种朦胧恬静的审美境界中。相比西方浓墨重彩的油画,它是一种"淡"的艺术,也是一种"留白"艺术;它的简洁悠远,可以让欣赏者驰骋自己的想象,获得一种亦真亦幻、灵动多姿而又清纯高贵的精神享受。山水画追求一种淡然之美,其中弥漫着如烟似雾的禅趣,它让人超脱于物质诱惑,在刹那间的"悟"中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审美的愉悦。其实,这种淡然和教育之"道"是相通的。如今,教育中的"短视行为"愈演愈烈,教师和家长们联起手来,向学生们施加各种各样的所谓的教育影  相似文献   

10.
张莉 《华章》2011,(29)
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核心原则.通过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确立民族的审美取向和审美追求,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特质;并通过艺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敬畏之心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平和的心态与人和谐相处,以超脱的境界实现内心世界的和谐;使学生在艺术的熏染之下,实现自身和谐的全面发展,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1.
田汉热爱漂泊生活,既从自身经历感受到了漂泊的永无止境,又把现实生活和艺术追求结合在一起,以此审视漂泊母题,使得漂泊母题得到了艺术审美的提升.田汉认为漂泊母题的审美特质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由,二是神秘.田汉对漂泊母题的这种开拓,强调超脱现实的艺术境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为漂泊母题叙事文学创作引领了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筝曲《渔舟唱晚》体现了作者的高洁气质和崇尚德行的文化风范,其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中和"思想的具体体现。乐曲用富有诗韵的语言描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境界,表达了"尽善尽美"、"中和恬淡"的审美观以及超脱音乐本身的精神追求,是古筝艺术与传统文化精神结合的美好体现。  相似文献   

13.
洋溢着浪漫气质与生命之美的楚造型艺术,融会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其主要类型包括青铜器皿、丝绣帛画、漆器艺术、建筑艺术等,追求个性和自由是其精神特质.楚造型艺术是中国古代极具文化意蕴的艺术,表现出楚人独特的精神特质与审美情趣,体现了楚人豁达开朗的气质性格和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门审美艺术,我国民族音乐不断地追求其独特的韵味。在诸多的民族声乐作品演绎过程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少数人民的质朴情感和精神价值取向。本论文以审美"韵味"为切入点,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字韵、音韵及情韵的探讨与分析,从而进一步揭示出我国少数民族人民对音乐艺术审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袁圆 《教学随笔》2014,(8):20161
2014年春晚舞台上杂技表演"梦蝶"蕴含了丰富的审美元素,彰显了刚劲与柔美、自由与束缚、简洁与丰富的审美主张,这深刻地启迪着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审美追求。无论是"同题异构"的精彩纷呈,"双向自主"的自由延展,还是"留白艺术"的丰富多样,都表达着学习个体强烈的求真、求善、求美的生命主张,给语文审美课堂注入了自由生命的无穷活力。  相似文献   

16.
哲学和美学并举是<庄子>的一大特征,其中"游"的审美理念更是<庄子>思想的终极阐述,是其审美的重中之重.精神要达到"得道"的境界才能合乎内心现世性.庄子通过对有限人生和人世的否定,通过对无限精神自由的追求,提出了"游"的内心现世性."游"则是达到精神自由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张洁前期小说的研究,分析张洁前期小说创作理想法则与生活法则的冲突现象;张洁小说创作重在找回失落精神道德世界,重在精神自由的审美追求。分析理想法则与生活法则的矛盾现象,小说本身艺术强化与弱化现象特点,探讨张洁前期小说创作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8.
黄双  吴玲 《家教世界》2014,(6X):54-55
<正>《熊出没》动画系列自开播以来,长期占据中国动漫点击排名第一的位置,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作为幼儿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熊出没》在艺术审美方式上集中体现为一种游戏精神。这种游戏精神在外在形态上体现出"玩"的特质,内涵里更是展现了动画由教化走向娱乐以及快乐与自由、想象与创造、角色扮演与体验的精神追求。一、游戏精神的历史追求:由教化走向娱乐受强烈现世精神和实用主义的影响,游戏曾一度  相似文献   

19.
"孔颜乐处"是宋明理学的一个重大课题,宋明理学家将"志伊尹之所志,学颜渊之所学"作为其道德的追求.孔颜所追求的"乐"是精神人格的自我体验,其内圣境界强调的是主体自我修养,认为在道德价值之上还有更高的"道",表达出在世俗得失、毁誉、是非的超脱中对自由、自在、自得、自乐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李白是盛唐时期伟大的诗人,他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将个性予以诗化的表现,以及作品中丰富奇特的想象与审美超越精神,是一种全面丰富、本真自然、极致酣畅、艺术美感的展示.李白对本真生命无比自由的表达,启发我们把个性的培养看做教育的本质特征,把想象理解为人的自由创造,并把审美理解为人对其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