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洁 《传媒观察》2003,(2):49-50
当代媒体从社会责任感出发,所开展的批评报道的实践,对于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道德体系的重构、法律社会的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完善,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在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中,批评性报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部分记者没有完全理解批评性报道的规律,批评性报道本身也存在不足。笔者在工作中感到,一些批评性报道在情绪表达上,存在这  相似文献   

2.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陈堂发教授所著《批评性报道法律问题研究》一书,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资助出版。该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终成果,结项成果2010年6月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鉴定等级为良好。本书由香港树仁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魏永征先生作序。该书针对批评性报道所涉及的侵权法律问题,围绕以下内容进行深入、系统的论述:批评性报道消极评价依据与名誉评价之间存在关联性,媒体批评角色应有恰当的法律定位,批评监督权宪法属性应体现为诉争权限制的法律适用;环境因素尤其司法环境、新闻从业者职业作风态度,对批评报道是否引发诉讼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家庭与情感关系纠葛、经营与服务消费纠纷、刑事诉讼案件、社会公众人物弱公众利益事项等素材报道存在较高的侵权风险,应有相应的侵权认知意识;失实侵权包括影响评价的主要事实要素失实、影响评价的细节事实要素  相似文献   

3.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引发新闻官司的主要原因。采写批评性报道必须避免侵犯他人名誉权,在严格遵循新闻规律和法律规定的同时,依法收集和保存证据,才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4.
批评性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不多,但是起到的作用却很大,可以说批评性报道与正面报道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且是正面报道所无法替代的。但是这种报道的写作难度又较大,很多新闻工作者都感觉难以驾驭。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批评性报道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几点要求,供大家参考。总的来说批评性报道既要有针对性,又要能够使人接受,发人深省,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深入思考,可以说批评性报道考验的不仅是写作功底,更考验新闻工作者的性格与观念。  相似文献   

5.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批评性报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批评者被“反批评”,曝光者被送上法庭。进行批评性报道的媒体屡屡从居中的第三方的位置上跌下,被迫卷入一次次新闻纠纷、一场场新闻诉讼。如何提高批评性报道的质量,尽量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新闻纠纷和新闻诉讼,在维护公众利益的同时,有效地保护自己,已成为媒体急迫而严峻的课题。对这一课题的有益回答,不但能节省有限的司法资源,而且能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增强批评性报道的力度,使媒体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地实现自身的使命。下面,笔者就尝试着谈一些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批评性报道在不可能完全还原的“事实”中去呈现事实和表达否定性的意见,这一报道特质使得批评报道与被批评者的名誉受损(即社会评价的改变)必然产生关联。撇开被批评者的名誉受损系其行为的“咎由自取”这一面不说,意识到新闻媒介的意见褒贬与当事人社会评价之间的“相关性”,既有助于新闻从业者更理性地看待频繁出现的新闻侵权纠纷,用一种平和心态营造舆论批评的环境,也有助于媒体从业者意识到批评性报道的法律风险,更加谨慎地表达意见,提高批评性报道“法”的含量。在权利本位意识日益高涨的大环境下,媒体从业者培养谨慎的批评意识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舆论监督的逐渐深入,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记者采访的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格局。除了显性采访(即亮证,公开记者身份)外,隐性采访越来越为记者所倚重,并成为调查性、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等舆论监督行为的主要采访方式。 隐性采访的长处这里不表述,其隐含的风险,不得不向同行们提醒。因为隐性采访涉及很多法律问题、新闻职业道德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慎重其事。 一、以什么身份采访 任何记者首先是作为一个自然人、一个公民而存在,具有在法律上的任何民事行为能力。凡一个公民所享有的法定权利,他都可以行使。警察为了侦查、…  相似文献   

8.
批评性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不多,但是起到的作用却很大,可以说批评性报道与正面报道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正面报道所无法替代的。但是这种报道的协作难度又较大,很多新闻工作者都感觉难以驾驭。那么如何提高批评性报道的写作水平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批评性报道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几点要求,供大家参考。总的来说批评性报道既要有针对性,又要能够使人接受,发人深省,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深入思考,可以说批评性报道考验的不仅是写作功底,更考验新闻工作者的性格与观念。  相似文献   

9.
作为采编人员.我们都知道.新闻媒体刊登批评性报道是开展舆论监督、促进作风改进的一个有效举措。但面对具体新闻素材.又对批评性报道应从什么地方入手、要把握好哪些方面缺乏了解,因而讳莫如深、绕道而行。《人民海军》报在从事批评性报道时.有关批评性报道并不是负面影响的代名词、批评性报道要实事求是.注重证据和细节、批评性报道要设身处地为作者以及当事人着想的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批评性报道法律问题研究》,是近两年媒介法研究领域特别是涉及大众媒介侵犯人格权问题研究的又一力作,它是南京大学陈堂发教授所申请的国家级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成果。这项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林爱珺 《新闻界》2004,(5):16-17
批评性新闻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但从这几年来发生的媒体和记者被诉侵犯名誉权案件的情况看,批评性新闻是引发纠纷的主要诱因。批评性新闻由于批评的公开性和社会性,对其把握稍有不慎,就会埋下新闻纠纷的隐患。采写批评性新闻要避免侵犯他人名誉权,除了严格遵循新闻规律,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外,还应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依法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2.
论中共中央西北局《党内通讯》的批评性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48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党内通讯》的批评性报道原文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刊的批评性报道是在瑞金时期革命报刊批评性报道的基础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党内通讯》批评性报道的主体是党组织,客体是工作中的各种错误,乃至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归纳总结了批评性报道的内容、类型,指出这种批评性报道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自我监督,其目的是组织和指导工作,确立的批评性报道原则是实事求是,认真负责,而且将报刊的批评性报道常规化、规范化,使批评性报道走向了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13.
《生活报》几乎每天都有突发性、批评性报道,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探讨怎样才能把这类报道搞好。同时,我们认为,不仅仅是生活报,时下,许多新闻单位都把突发性、批评性报道作为吸引受众视点、提升媒体卖点的一件“利器”。  相似文献   

14.
批评揭露性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何让我们采写的每篇批评性报道客观、真实,让当事人心服口服,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不是每位新闻从业人员都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15.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但也是引发新闻侵犯名誉权纠纷的主要原因。采写批评性报道要避免侵犯他人名誉权,必须在严格遵循新闻规律和法律规定的同时,依法收集和保存证据,才能防患于未然。一、收集与保存证据的必要性批评性报道由于涉及被批评者的切身利益,因此有些被批  相似文献   

16.
隐性采访不应成为降低专业门槛的工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隐性采访,无论在理论界产生了多大的争议,其在新闻实践中的广泛运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报纸到广播电视,带有记者暗访的字眼或声音和画面的内容每天都能见到。撇开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不谈,新闻实践中,当遇到揭露性、批评性的报道题材时,记者们往往都会认为隐性采  相似文献   

17.
张卓 《新闻前哨》2000,(5):15-16
揭露欺诈、强权、腐败、违法乱纪等丑恶现象是人类的普遍心态,批评性报道以其特有的酣畅淋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媒介关注、受众关注和社会关注。媒介主体意识的不断强化、受众对舆论监督日趋强烈的愿望使批评性报道的比重呈现出加强的趋势。人们把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期望更多地倾注在作为宣传舆论机构的媒介身上。这一方面显示出媒介在社会导向上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也使一个危机初现端倪:批评性报道正在走向失控与违规的边缘。面对众多的新闻官司,对批评性报道进行控制与规范不仅仅是“亡羊补牢”,更是为了掘其潜力,合理而有效地发挥…  相似文献   

18.
刘志宣 《新闻大学》2006,270(3):91-93
"批评性报道"这一提法,不仅与新闻报道本质意义难以吻合,而且极易导致操作上的负效应,以至媒体批评权无限扩大,报道的客观性、公正性丧失.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批评性报道"提法是否科学提出质疑,以划清新闻舆论监督功能与主观性批评文体的界限,进一步明确新闻报道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陈堂发 《新闻记者》2008,(11):65-67
2008年3月至7朋,"批评性报道的法律问题研究"国家社科项目题组在沈阳、北京、石家庄、济南、西安、兰州、成都、武汉、南京、上海、广州11个城市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期对新闻编辑、记者从事批评报道所具备的法律意识状况有一大致的了解.此次调查对象为报纸的编辑、记者,样本框涵盖报纸64家,其中省、地级党报12家,晚报17家,都市报18家,经济类3家,法制类3家,体育类2家,家庭生活类4家,综合、对象类5家.  相似文献   

20.
何方 《新闻前哨》2004,(10):68-68
新闻媒体发表批评性报道,行使舆论监督权利,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但批评性报道不仅难写,而且极易引发新闻官司。批评报道引发新闻官司的常见情况主要有:传播虚假事实、发表不当评论、表达侮辱性言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