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烽火通信(600498):近日,公司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不超过2879.5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2.98%。公司此次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旨在继续稳定公司核心管理、业务、技术人员团队,增强激励效应。从行权条件来看,公司此次股权激励更加注重公司长期经营。具体而言:1、从股权激励期限而言,此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研究了宝新能源、广州国光和深万科等上市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处理其股权激励业务的方式方法。从这几家公司所使用的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和限制性股票等激励方式的实际案例看,股权激励中所采用的激励方式,大多具有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质,并且其效应惠及多个会计期间。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主要难点有两个:一是正确认定权益工具的类别,并采用相应的估值模型确定其公允价值;二是对于一次授予分次行权激励期权,企业应根据确定其公允价值的方法,在期权受益期按归属法或直线法进行分摊期权费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上海国资委股权激励试点第一单,光明乳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着特殊的现实背景。首先分析了光明乳业面临的诸多问题,然后从激励方式的选取、激励对象的范围和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情况三方面对光明乳业的股权激励方案进行了简要评析,继而探讨了光明乳业股权激励方案中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授予价格与解锁条件以及股权激励费用的分摊。  相似文献   

4.
作为上海国资委股权激励试点第一单,光明乳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着特殊的现实背景。首先分析了光明乳业面临的诸多问题,然后从激励方式的选取、激励对象的范围和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情况三方面对光明乳业的股权激励方案进行了简要评析,继而探讨了光明乳业股权激励方案中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授予价格与解锁条件以及股权激励费用的分摊。  相似文献   

5.
正通化东宝(600867):推出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公司董事、高管及董事会认定的核心技术人员共154名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公司本次激励计划包括股票期权激励和限制性股票激励两种形式,拟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  相似文献   

6.
随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颁布,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已纳入国际化轨道。如何在《股份支付》准则下正确地确认、计量和披露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是会计实务界面临的一个课题。该文对国内外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理论加以对比,结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实际案例阐述了《股份支付》准则在股权激励计划中的应用,并提出会计实务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以期引起必要的重视,从而推动准则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股权激励制度的不断发展,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如何进行股权激励的话题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然而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对中国情境下股权激励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至今尚未得出一致结论。鉴于此,本研究使用元分析(Meta analysis)方法,对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60篇文献样本,174个效应值,以及股权激励模式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27篇文献样本,90个效应值进行定量统计分析,以此得出关于股权激励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阶段性定论。研究结果表明:(1)股权激励水平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财务绩效;(2)分别实施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的模式均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要优于限制性股票;(3)情境调节因素(股权激励的模式、企业上市板块)和方法调节因素(企业财务绩效测量指标、数据类型)能够对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而企业性质对二者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从更加宏观的视角阐述股权激励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内在机制,探究可能导致研究结论存在不一致性的潜在调节因素,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我国上市企业建立更加有效的股权激励制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股票期权制度是股权激励制度的一种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股票期权制度在企业中已被广泛使用。我国上市公司自股改以来,一直探索包括股票期权在内的股权激励措施。文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适用股票期权制度存在的障碍,从企业体制上及法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的企业制度,包括设立独立的薪酬委员会及建立经理人制度,并加强相关财会制度的立法,为股票期权这种激励制度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股权激励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是股权激励方案中的核心问题和难点。本文基于对不同股权激励工具本质特征的分析,将股权激励工具划分为股票权益工具、期权权益工具和账面权益工具三种类型,并对每类股权激励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和模型进行了分析阐述,以期对规范企业股权激励行为的管理、指导企业确定不同股权激励工具的公允价值、规范股权激励工具核算方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股票期权激励在现代企业薪酬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在股权激励政策和实践中取得了明显进展。结合大量案例研究,本文总结回顾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实践中探索的多种模式,并阐述了新的政策颁布实施以来,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的总体情况。最后,对未来实践创新的机会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股权是投资人或认股人以及继受人对所持公司股份而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即对股份的所有权。股权是股东权之一种,股东权包含股权。股权具有所有权的性质;其他股东权(包括自益权、共益权)具有社员权的性质。继承人继承的是已故股东的股权而非其他股东权,继承公司股东的股份并不当然取得股东的资格。继承人向第三人转让股份时,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是必要的,但对其他股东能否行使部分优先购买权须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股权转让制度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限责任公司兼具人合性与资合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其股权转让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国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学理论和立法实践都还不够成熟,这与有限责任公司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司股权转让制度进行完善,明确不同意转让股东购买股权时的价格,完善股东优先购买权,完善股权回购制度,明确夫妻离婚时的股权分割原则。  相似文献   

13.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是公司实务运作中经常涉及的较为复杂问题。对这类问题如何利用章程进行规范,是公司法的重大理论问题。我国新《公司法》第76条第4款指出"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如何理解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的"另有规定",如何认定这种"另有规定"的法律效力?本文通过实务案例研究及基础理论探析,对有限责任公司对外股权转让时章程的规范效力进行探索,以期达到有利于我国公司制度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P-P概率图对2001-2004年所有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布进行正态检验,验证上市公司总体上存在操纵净资产收益率的倾向;以2004年配股的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出代表盈余管理程度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结果显示这16家上市公司为申请配股均进行了盈余管理。这一分析为2004年配股上市公司的赢余管理程度提供经验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大股东占款的问题,这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中小股东利益以及证券市场产生严重危害。控股股东义利观的倒置会造成公司经营业绩的下滑,而管理机构义利观模糊状态下的监管失位则会导致资本市场的不健康发展及公众利益受损,原因就在于股权分置。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价值理念的冲突是其形成并发展的内生原因,而政府习惯性干预市场的思维方式则是外生原因。只有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股东及政府经济伦理意识并完善相关制度安排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大股东占款行为的发生,实现上市公司与国民整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股东尤其是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是公司法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小股东权益受侵害的表现及其保护的必要性;然后着重从完善小股东权利、扩大其股东权实现途径,建立对大股东的制衡机制、完善小股东权益特殊保护制度,强化小股东股东权的救济手段、完善股东诉讼制度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完善小股东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近几年出现的公司丑闻都与盈余管理有关,以我国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遵循"股权结构-盈余管理行为-股票价值"的研究思路,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入手,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对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定价能力。实证结果显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股价正相关,能被市场正确识别并定价;股权适度集中会增加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股价信息含量;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对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股价信息含量有显著负影响;终极控股股东性质对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平关联交易的大量存在会对企业独立生存能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正常的市场秩序以及公众的投资理念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控股股东义利观的倒置会降低企业的独立生存能力以及管理机构义利观的模糊会干扰市场的正常秩序,而股权分置则是其根源所在。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价值理念的冲突是其形成并发展的内生原因,政府习惯性干预市场的思维方式则是外生因素。因此,只有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股东及政府的经济伦理意识并不断完善以公司治理机制和政府监管体制为代表的制度安排,才能从根本上治理股权分置并进而改变非公平关联交易现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融资融券、表决权信托、种类股等业务的兴起,同一个股东所持股权中的共益权和自益权开始分别属于不同主体,即共益权和自益权的主体发生了偏离.我国公司法允许的共益权与自益权主体偏离形式有表决权的章程另行规定、红利分配的另行约定、特别股、基准日后的股份受让;以合同方式引起的共益权与自益权的主体偏离形式有融券、表决权信托、表决权拘束协议等业务.以合同方式进行的共益权与自益权主体偏离一般是有效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也有其弊端,应综合公司法、市场规制法、行业规范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小股东权益的保护问题已经引起了立法者的高度重视,彰显出强烈的以人为本的人文色彩,同时也体现了法律逐步追求社会公平。在研究保护小股东权益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小股东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探讨《公司法》有关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