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径》杂志1999年第7期上,发表了石宏、李毅两位老师的《4×100米接力跑赛前训练及技术要点》文章,文中对4×100米接力跑技、战术训练的阐述较全面、具体,特别是对不同速度水平的交接棒配合所需让距速查表(简称“让距”,下同),确实为读者提供了方便,解决了一些难题。但笔者认为对“让距”速查表还需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愿与两位老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接力跑是成队比赛的径赛项目,这种比赛可以在田径场的跑道上进行,也可以在城市的街道、公路、公园小路或野外的适当地方举行。短距离接力跑通常是4×100米,4×200米及4×400米;中距离的接力跑通常是3-4×800米,10×1000米,4×1500米;异程接力跑是400+300+200+100米或800+400+200+100米。中小学还进行更短距离的接力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接力跑是由短跑和传、接棒组成集体配合的径赛项目。而4×100米接力跑是接力项目中速度最快,对传接棒技术要求最高的项目。男子4×100米接力跑于1912年被正式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原德国队以42″2的成绩首创第一个世界纪录。女子4×100米于  相似文献   

4.
影响4×100米接力传接棒技术发挥的因素除了传接棒的时机、传棒人起动的让距、传棒人最后25米和接棒人起动后25米速度的配合以及传接棒的获益距离等因素外,本文着重论述了“接棒人对移动人体反映时对让距计算的影响”,又将4×100米接力跑传接棒技术全过程的动作结构划分为“预跑阶段、相对稳定高速阶段、传接阶段”,并对其动作起止、任务和技术特点进行剖析,供教学、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田径比赛中,4×100米接力跑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激烈的竞争性,是田径比赛中最激动人心的项目之一。同时,它也反映了一个集体的精神风貌和田径运动水平。在田径规则的许可下合理的选择队员、安排棒次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进行系统的专项技能训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以在跑的能力一定的情况下要想提高该项成绩必须从这两方面抓起。 一、合理选择队员、安排棒次 4×100米接力跑的各棒次队员应具备不同特点:第一棒队员应具  相似文献   

6.
<正>1.接力跑技术1.1交接棒完整技术阶段划分(4×100米接力跑)(见图1)。1.1.1 4×100米接力跑交接棒技术可分为三个阶段:预备阶段、加速阶段、传接棒阶段。1.1.2预备阶段,传棒人必须尽可能地保持跑的最大速度,接棒人必须准确掌握起跑时机。1.1.3加速阶段,传棒人必须继续保持跑进速度,接棒人以尽最大能力进行加速,以获得两人的速度一致。  相似文献   

7.
很多种田径教材都把“混合式”(有的称“综合式”)作为4×100米接力传接棒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此提法欠妥。 接力跑的传接棒方式目前有“立棒式”“上挑式”“下压式”三种方法,而“立棒式”不适用于4×100米接力赛。因此,只有“上挑式”和“下压式”两种传接棒方法。“混合式”不是传接棒方法,其实质是两种传接棒方法在三次传接棒时排列组合的一种特例。大家都知道,在快速跑动中传接棒方法对速度影响的不等式是:  相似文献   

8.
接力跑     
G822.7 200314174×100米接力跑数学分析=A mathematical analysisof the 4×100m relay[刊,英,A]/Ward-Smith A J,Radford P F//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2002.20(5).-369-381表13参7(MYL)接力跑//短跑//数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陈立新,男,烟台汽运公司职工;1969年出生,身高1.77米,体重69公斤;中学时期进行过业余训练,100米、200米跑最好成绩分别为11″6、24″。90年5月,在山东省交通系统迎接省十五届运动会田径选拔赛上,400米跑成绩为52″5。通过两个半月的强化性训练,400米成绩提高到49″7,获得山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男子400米第二名,并与队友合作取得4×400米接力跑冠军。  相似文献   

10.
<正> 在4×100米接力跑教学中,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在竞赛条件下快速完成传接棒技术。现介绍一种接力跑教法,供读者参考和使用。场地布置在两条跑道上,分出接力区和起、终点,并在两端线上分别插两根标竿(可用标枪代替)。另外准备两支接力棒,两条标志带。为便于组织教学可将起、终点,接力区前后沿,按顺序编出①②③④号位。  相似文献   

11.
田径运动的径赛项目,有些是分道进行的,如200米、400米、800米;200米、400米跨栏跑;4×100米及4×200米、4×400米接力跑。它们的起跑线及大部分栏位线和接力区前、后沿,都设在弯道上。按《田径规则》规定,这些线都应在弯道半径的延长线上。也就是说,它们的延长线都必须通过场地圆心。根据目前国内所见的有关田径场地的计算、丈量数据,均采用以内侧分道线上的单一测定点画线法。其画法是:通过此点,向外侧分道线画线。这种一点画线法,起跑线易造成较大误差,很难使其延长线通过场地圆心。如若  相似文献   

12.
<正> 4×100米接力跑优异成绩的取得首先取决于四名队员的100米速度;其次是交接棒队员间的娴熟配合;第三是交接棒队员能否在较高速度下完成交接棒任务。本文重点阐述后者。 评定在较高速中交接棒以及交接棒技术的熟练程度,通常看四名队员100米跑成绩之和与4×100米跑成绩之差值。该差值达到3.0秒可评为优秀,达到2.5秒可评为较好,而在2.0秒以下则为较差。 为了进一步提高4×100米接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对4 ×100 m 接力跑高效率传接棒技术要点的论述和分析, 提出了高效率传接棒技术的训练要点和方法, 对4×100 m 接力跑项目的教学训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秦阳 《中华武术》2013,(11):12-13
笔者通过收集资料,对4×100米接力跑传接棒的技术要点进行论述和分析,提出了高效率的传接棒技术的训练要点和方法,旨在对进行4×100米接力跑训练与教学的师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4×100米接力跑是一项极具观赏性,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项目,它能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就其项目而言,在短跑中也是技术难度较大的项目之一,它不仅要求运动员有高速奔跑能力,而且在配合上也要求十分默契和完美的表现,否则只会给人留下无限的遗憾。美国男子接力队云集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短跑选手,无论什么比赛都是理所当然的4×100米接力跑冠军最有力争夺,但由于配合上的失误,导致了许多大型比赛上的失利,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而有的国家短跑选手实力平平,却凭着默契的配合和完美的表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 4×100米接力跑教学,是中小学生十分喜爱的项目,也是各类的田径运动会最精采、激烈的项目之一。如何在小场地进行接力跑教学呢?现介绍二种接力跑教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场地布置 1.画一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四角以半径为10米的圆弧 连接(图1)。 2.画二条直道长为20米,连接半径为10米的“马蹄形”跑道(图2)。 二、练习方法 1.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小组,分别站在第一、二、三、四接力区边沿。第一接力区排头学生听到信号后,沿逆时针方向跑出,  相似文献   

17.
很多种田径教材都把“混合式”(有的称“综合式”)作为4&#215;100米接力传接棒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此提法欠妥。 接力跑的传接棒方式目前有“立棒式”“上挑式”“下压式”三种方法,而“立棒式”不适用于4&#215;100米接力赛。因此,只有“上挑式”和“下压式”两种传接棒方法。“混合式”不是传接棒方法,其实质是两种传接棒方法在三次传接棒时排列组合的一种特例。大家都知道,在快速跑动中传接棒方法对速度影响的不等式是:  相似文献   

18.
我院女子短跑队由省优秀运动队转业运动员,重点体校“没发展的”运动员和高中毕业生组成,程度不同,水平不一,并因气候寒冷,由每年11月至次年四月初不能进行正常冬训。我在训练中根据训练学的基本原则,密切结合我院具体条件制订了适合我院学生特点的实施计划,收到了较好效果,如在东北地区11所体育院、系田径赛中取得了200米、400米、4×400米第一名(还有4×100米第二和400米第三)。在省运会上取得800米第一,400米和4×  相似文献   

19.
生于七月     
1923年7月8日哈里森·迪拉尔特美国田径运动员,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夺得100米,4×100米接力两项冠军,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再夺110米栏和4×100米接力两枚金牌。1943年4月10日亚瑟·阿什美国网球运动员,世界网球史上第一位荣获网球大满贯的黑  相似文献   

20.
荷兰女飞人——范尼·布兰克斯-科恩 就像1936年柏林奥运会永远与杰西·欧文斯的名字交相辉映一样,1948年伦敦奥运会也与布兰克斯-科恩的名字水乳交融。因为,她在本届奥运会上出人意料地一举夺得100米、200米、80栏和4×100米接力4枚金牌。由此,这届奥运会被人们誉为“范尼奥运会”,她本人也获得了“女欧文斯”和“飞行的家庭主妇”的美名。 科恩1918年4月26日出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从小酷爱体育。14岁时,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进行了田径训练。1936年,刚刚18岁的她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获得跳高第6名和4×100米接力第5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