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中外女子跳远运动员有关运动学技术参数的对比分析,对提高我国女子跳远成绩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认为提高绝对速度能力是提高跳远成绩的前提,提高运动员快速的起跳能力是关键,提高起跳动作的各环节质量对提高跳远成绩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女子跳远曾是我国田径运动中水平较高的项目之一。一九六五年肖洁萍就已达到6.44米的成绩,排到世界第九名,进入了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行列。七十年代,世界田径运动水平发展很快,女子跳远世界纪录已达到6.99米。七七年世界前八名平均成绩已达到6.73米。我们与世界水平又增大了差距。为了尽快提高我国女子跳远水平,深入了解和研究跳远助跑技术存在的问题很有必要。我们于七七年在石家庄市举行的全国田径运动会上,对女子跳远前八名运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水平速度损失率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加1992年全国田径冠军赛女子跳远运动员(14名过去健将)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找出水平速度损失率最佳指数范围,为我国女子跳远技术的改进和成绩的提高提供一些参数。  相似文献   

4.
我国跳远运动员肖洁萍,早在1965年跳出6.44米的好成绩,创造女子跳远全国纪录,进入当时世界第9名,从而使我国女子跳远达到世界水平。18年过去了,我国女子跳远仍停留在6.44米以下的水平。而当今女子跳远的水平提高很快,现在的世界纪录已经达到7.20米,突破7米大关的运动员有7名之多。尽快突破6.44米的全国纪录,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已经成为女子跳远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迫切任务。近两年来我国女子跳远后起之秀不断涌现,广东的廖文芬已经跳出6.41米的好成绩,获得第九届亚运会金牌;天津的李惠荣也跳出了6.36米的好成绩,目前已经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青少年女子跳远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调访专家的基础上,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运动员身体训练的评价模型。并制定出运动员身体训练综合发展水平,身体训练发展均衡程度及综合发展水平与运动成绩适应程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作为综合评定我国青少年女子一级跳远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跳跃是我国田径项目中的强项,而女子跳远又是其中一个重要项目。二十多年来,亚洲女子跳远纪录一直为我国运动员所保持,亚洲田径大赛中的女子跳远金牌也一直为我国运动员所垄断。现在田径界的人士都关注着我国女子跳远的发展,期望女子跳远能早日达到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7.
跳远运动员必须掌握正确的助跑节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最重要的因素。在所有影响跳远成绩的因素中,助跑速度所起的作用已大于70%。国外的研究结果表明,世界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男子一般在10.3米/秒以上,女子也接近10米/秒。近年来我国男子跳远运动水平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进入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是助跑速度有了很大突破。根据观测数据,目前跳远成绩在7.99米以上的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9米(最后四步)所获得的助跑速度均在  相似文献   

8.
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有关技术参数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有关技术参数的对比分析,认为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绝对速度、增大腾起的垂直速度和角度、获得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的最佳匹配是提高其跳远成绩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跳远是田径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近年来在世界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83年一年,就有46名运动员跳过了8米。美国运动员卡尔·刘易斯曾几次在平原地区跳出了8.70米以上的成绩,逼近了比蒙在68年创造的8.90米的世界纪录。在我国,跳远运动也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每个人都想跳的远,但怎样才能跳得远呢? 我在多年的训练和比赛实践中,有一个深切的体会,要想跳得远,就必须把快速助跑和爆发性积极起跳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是创造跳远成绩的关键。目前,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跳远运动水平的提高 ,我国高校跳远运动水平也在突飞猛进 ,在已举行的 5届大运会中 ,运动员的成绩一届比一届好 ,而第 5届的水平比前 4届成绩的提高幅度均要大。跳远运动成绩的提高 ,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 ,运动技术的合理与否是最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关键技术 ,即最后 2步助跑与起跳技术中所含的各项指标最能说明问题。为探讨影响我国高校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的主要技术指标 ,本文对第 5届大运会男子跳远前 10名运动员最后 2步助跑及起跳动作进行了研究 ,并比较了前 5名运动员与后 5名运动员在技术指标上的差异 ,为运动员…  相似文献   

11.
《湖北体育科技》2020,(2):151-157
目的将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各项成绩进行比较,并提出单项优先发展顺序。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并结合"双子模型"理论。结果和结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倒退严重呈震荡下滑趋势,成绩已远远落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中外优秀全能运动员的项群成绩结构一致,但我国运动员各项群得分均低于国外运动员,其中跳跃类项群差距最大;我国运动员仍处于突破速度项群阶段,世界优秀运动员已转变为突破爆发力阶段;单项成绩上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主要差距在跳高、跳远、200m项目上。"双子模型"视角下,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优先发展项目是:100m栏、200m;国外女子七项全能优先发展项目是:跳远、标枪。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院女子跳远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3人跳出5.80米,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10人跳出5.50米以上,其中前8名平均成绩为5.70米,比1979年前的院纪录高出30厘米。这说明我院女子跳远进步是很快的,基础也是较雄厚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女子跳远水平,下面就近年在比赛中观察、现场测量以及电影技术图片中收集到的部分技术数据和身体素质情况进行粗浅的分析,供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女子跳远水平的日益提高,训练方法及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其成绩也跻身于世界水平。为了今后更好的掌握运动训练规律.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女子跳远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理统计法和文献研究法对广西少年跳远运动员主、副项成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3、1994年度总体训练水平比1997、1998年度高;男子副项优于主项,女子则相反。并依据主、副项成绩关系提出了三种跳远运动员训练水平的类型,探讨其训练指导思想,为少年跳远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递进系数法和帕累托分析法,对第7~17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跳远前3名成绩、奖牌分布及我国跳远成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跳远项目总体成绩略有下滑且波动幅度较大,男子前3名运动员实力差距较大,女子前3名运动员实力差距较小;在洲际实力上,欧洲实力最强劲,紧随其后的是亚洲、北美洲、非洲;在奖牌分布上,奖牌和金牌虽集团分布广泛,但实力较强的只有中国、德国、英国、美国和古巴;我国男子和女子跳远项目在近11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都占据金牌和奖牌榜第1名且居于亚洲主导地位,但整体竞技水平不稳定且女子成绩呈下降趋势。据此,为我国跳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跳远是运动员的身体在水平方向位移的一项运动,其位移远度决定于起跳初速度和垂直初速度的合速度(腾起速度)。是什么因素决定运动员身体获得最大位移的呢?在人们的意识当中,认为运动员的水平速度是决定因素,即跑得越快的人自然就跳得越远。但却忽视了垂直速度在跳远中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的因素。首先,分析一下垂直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根据人体重心在跳远中的移动,其水平位移公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运动员身体训练的评价模型,制定出运动员身体训练综合发展水平、身体训练发展均衡程度及综合发展水平与运动成绩对应程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作为综合评定我国基层青少年女子跳远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比赛情况第五届全运会男、女跳远决赛是在紧张、激烈竞争的气氛中进行。男子第2至第6名水平非常接近,成绩仅差5厘米。女子第1名和第2名、第4名和第5名,第6名和第7、8名之间实力相当,难分伯仲。比赛结果,男、女前八名的平均成绩均超过第四届全运会(表)。女子提高的幅度更大,提高了26厘米。前八名全部跳出6米,平均成绩为6.25米。从本届运动会比赛情况来看,女子跳远表现出较强的实力,广东运动员黄东活在4次有效的试跳中,全部超过6.44米,平均成绩为6.58米。廖文芬在6次试跳中也有4次超出6.44米,打破了十几年来女子跳远停滞不前的局面。这充分说明女子跳远有了新的起色。  相似文献   

19.
15岁左右的少年女子跳远运动员是我国田径运动的后备力量,这一时期她们身体处于青春期,理解、接受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是身体、技术成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基础打好了,对其以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特别足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她们会逐渐成长为我国田径女子跳远运动的主力,其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女子跳远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20.
跳远要取得优异成绩。助跑速度是很重要的。澳大利亚跳远教练杰斯·贾维尔曾经说过,跳远成绩约2/3取决于助跑速度。日本松井先生用回归方程更具体地论证了跳远成绩与助跑速度的关系(如图)。从图中可看出跳远成绩对助跑速度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并随着助跑速度的提高而提高。但是从哪几个方面去提高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呢?下面针对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