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指导思想本节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与游戏为载体,将足球融入校园体育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足球技能。在本节课中,足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伙伴,应做到精讲多练,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相互鼓励、团结奋斗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使每名学生都能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掌握足球运动的技术技能,养成运动习惯。  相似文献   

2.
<正>一、指导思想本节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为要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水平一阶段“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游戏、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学练和体验移动性技能”的目标要求,采用游戏、比赛等教学方式,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使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足球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顽强、机敏、果敢的心理品质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一、指导思想本节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落实“学会、勤练、常赛”,在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升球性球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学生在学、练、赛中促进良好体育品德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本节课是体育室内课,它是由于天气不佳,无法在室外进行正常体育活动时,安排在室内的体育课(风雨课)。它与一般的室外体育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同,主要是以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常识和体育知识为主的理论课。本节课结合北京申奥成功,我选择了《奥运会》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奥运会、了解北京申奥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张旺 《体育教学》2008,(1):34-35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上的一节日常教学中的常态课,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课堂上注重学生运动技术的教学,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谢学兵 《山西体育科技》2002,22(2):66-67,71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不是原来的体育课加上原来的健康教育课而合并成的一门新的综合课程,而是强调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是实施、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思想的主要环节、重要途径。能否上好一节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关键,如何在体育课上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本文主要内容,本人通过第十四周公开课和参加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评比活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的尝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黄立忠 《精武》2012,(15):31-31,33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目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要使学生认真的上好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提高体育与健康课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不能仅仅局限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而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使之对体育与健康课“好之”、“乐之”,进而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一、指导思想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简单运动技能的学习;通过学生自觉、自律、互学、互练、自创、互评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小篮球、小足球的简单组合动作;使课的设计富有趣味性、多样性、情景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正>不久前,2012年浙江省五区(县)教学研讨活动暨浙江省小学体育立项课题研讨会活动召开,本次活动采用了同课异构的形式,规定教材是四年级下册"足球正脚背踢球"。以下是笔者结合教学活动视频及足球单元教学,针对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技术教学所做的一些思考:一、技术动作整合意识体育课堂教学中单纯的技术教学是单调且枯燥的,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对此,教师一定要吃透技术动作要领,找到技术的兴趣点,将技术与相关的游戏、练习等整合。如,第二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正脚  相似文献   

10.
孙斌 《体育教学》2008,(2):24-25
所谓“超市式”体育活动课管理,是指把“超市”的这种经营理念引进学校体育教学,在体育活动课中开设“练习超市”。“超市式”体育活动课管理的提出与探索,可以改变现行体育活动课的活动组织形式,优化体育活动课的活动内容,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更好地为增进学生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1.
<正>一、指导思想本节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教学主张,关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教学中,设计“一横两纵”教学主线,“一横”是指专项准备活动横向关联,“二纵”是指技术主线纵向结构化、手段主线纵向多样化。同时,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与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体育》2021,(6):10-11
<正>笔者所在的温州市苍南县宜山镇第二小学为乡村学校,基础薄弱,学校根据自身环境特点,因地制宜运用多种运动形式开展特色课程及大课间体育活动,同时还开展了"足球进课堂"活动,将足球课程列入学校的必修课程,确保每天1节体育课,每周至少1节足球课,并且不得挤占和提前结束课程。学校专职和兼职体育教师并存,组建了5支校足球队,积极开展校园足球联赛和足球阳光课程,做到面向全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实现课内课外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3.
闫密 《新体育》2023,(20):100-102
“一单”:一节完整的课堂包含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助学,本课题研究的“一单”即学习单,是衔接完整课堂必不可少的部分。“学习单”是指教师围绕学生学习而设计,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课堂专业指导方案,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如何关联已学知识、生活经验进行思维和知识建构的“学习历程”,也是教师课前、课中、课后为学生提供适切学习方法和路径的“导学地图”。“四化”:把学习目标→内容化,把教学内容→问题化,把学习问题→活动化,把学习活动→序列化。“四化”体现的是设计先于教学的理念,教师依据设计的学习单实施课堂教学。本文从结合微课视频,做好课前导学;总结相关问题,引导课堂研学;融合小组合作,做好课后助学;基于核心素养,学习目标内容化;做好引导工作,教学内容问题化;结合体育游戏,学习问题活动化;融合辅助练习,学习活动序列化。七个方面对小学体育教学中“一单·四化”教学范式运用展开探究。旨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进一步提高体育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全方位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一、指导思想本节课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热情,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体育课中既达到身体练习的效果,同时又掌握了一定程度的“三基”,在传  相似文献   

15.
核心素养内涵下的学科实践、学科育人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旋律,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在前期践行基于学生学习的“一单·四化”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本文以水平一新增操控类基本运动技能“原地单手侧向投掷沙包”一课为例,以明确行为与表现性学习目标达成的“评价先行”方式逆向设计学生对知识、能力、思维等素养生成的学习活动,探索、实施基于学生学习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新范式。  相似文献   

16.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体育与艺术“2+1”的内容及落实的必要性 1、大课问体育活动和体育与艺术“2+1”的内容:(1)大课间体育活动足指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增加艺术因子进行拓展提高的一种学校体育教学形式,是对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科学有效地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促成学生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这个“本”在体育课上究竟如何体现才算达标?这是许多教师所关切的问题。不久前,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二小的青年教师邵斌,在“中日学校体育教学交流”活动中,为大家展示了一节一年级小朋友的《持轻物掷远、小足球》为内容的实践课,笔者以为,他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案。 一、纪实 上课铃响,学生们像一群欢乐的小鸟飞到了操场。邵老师问:“爱不爱玩?”“爱!”于是师生自由组合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传统游戏。过一会儿,老师说:“同学们发现没有,那么多的老师看我们上课,打个招呼啊…  相似文献   

18.
<正>一、指导思想本节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四有”体育课堂为抓手,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教学中进行有效、适宜的体能练习,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将培养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本节课在脚内侧接地滚球的基础上进行提升练习,让学生在正确掌握脚内侧接球部位的同时,在有防守队员时快速面对球门完成变向后衔接运球或射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校体育》2021,(7):34-35
<正>2021年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比活动中,笔者全程参加了水平一指定教材《爬行与游戏》单元14节课的评审工作,笔者结合本次评比活动中一节《低姿势匍匐爬行》课例,总结了基于"读取学生内心需要"的小学体育课堂新样态。一、读取学生内心需要,激发学生深度参与  相似文献   

20.
袁志欢 《体育教学》2008,(8):130-131
一、设计理念 本课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采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法,选择多种练习形式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练学中练,练中思,启发学生利用“竹竿”开展多种活动,力求一物多用。课中适时抓住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及时渗透《两纲》教育,力争展现一堂平实而富有生活化的体育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