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储备习作素材:①捕捉信息汲取素材;②观察生活积累素材;③拓展文本挖掘素材;④创设情境创造素材。素材是作文的根本,文章的血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相似文献   

2.
网页素材要根据网页栏目,内容设计,链接结构设计,首页布局结构及导航页面结构进行准备。学生要能够判断网页需要什么样的素材,懂得如何去获取这些素材,对搜集到的素材能够正确评价和有效利用。为此,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最终才能够制作出内容丰富、创意新颖、设计独特的网页来。  相似文献   

3.
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上好信息课,切实做到“会做”,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所应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一堂VB教学课反思,尝试将半成品素材引入课堂,获得了教学成功,由此发现了信息课半成品素材的魅力:可以有效地突出本课的重难点;可以加深学生对错误的印象;可以较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视野等。  相似文献   

4.
摄取化学图表信息既是高中生化学学习的难点,同时又是高考化学试题设计的新亮点。尝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研究学生在摄取化学图表信息时存在的典型错误,发现分类思想对学生摄取图表信息的重要意义。以此为指导,利用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模块教科书中的素材,针对学生暴露的问题改进教学设计,以期促进学生化学图表信息摄取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信息科技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能,提升学生运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提升信息科技教学质量是初中教学的重要任务,但目前来看,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在教学方法、师资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发展面临一定困境,因此文章针对初中信息科技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师资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以期为提升信息科技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信息科技是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在信息科技课堂中渗透德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理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当前信息科技课堂的德育渗透存在着信息教师忽视德育、德育内容陈旧单一、信息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等问题。教师可通过强化学生的德育元教育、充分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有效针对学生心理特征、发挥学生代表示范作用及巧借交叉学科典型案例,有效解决信息科技课堂德育渗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信息科技属于主要学科之一,新课标背景下,对小学信息科技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强调信息科技教育应以促进学生掌握信息科技基础知识为目的,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乃至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明确学生信息科技道德规范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合理运用信息科技解决实际问题。为融合新课标理念,教师有必要转变原有信息科技教学形式,以提高信息科技教学有效性为核心,为学生打造优质的信息化课堂,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8.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等信息的过程,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快慢,整合信息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小学语文学科可谓浓缩了多维的信息素材,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学会挖掘,不断整合,从而理解文本,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本文就此略谈笔者的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9.
从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情况来看,小学生虽接触过信息科技知识,但未针对其进行过系统学习,在步入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后,常出现知识点混淆的情况。教师应凸显学生在课上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成长需求,既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更有助于实现学科教育目标。为此,本文针对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培养信息素养的路径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卢艳 《教学随笔》2016,(3):20-20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等信息的过程,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快慢,整合信息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小学语文学科可谓浓缩了多维的信息素材,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学会挖掘,不断整合,从而理解文本,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本文就此略谈笔者的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11.
信息科技课程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学生对信息科技课不够重视,认为信息科技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学不学都行,导致信息科技教学陷入困境。在当前教育发展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渗透信息科技知识,拓宽学生的认知和视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教育体系中,信息科技属于主要学科之一,通过信息科技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信息科技知识,更能拓展学生信息思维,促进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但从当前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模式来看,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课堂中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其未来发展。信息科技新课标强调应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新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以培养信息科技人才为目标,使学生更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信息科技展开研究,分析了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创造力,以期本研究能够为初中信息科技教育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3.
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影响下的教学变革,直接影响到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小学信息科技教育要“让教于学,以学生思”,回到学生本位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信息科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活力,继而让学生在信息科技课堂中能够深入学习和有效学习。信息科技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指导学生分析和采集信息、判断和处理重要信息,形成计算思维,并将其迁移到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文章主要论述小学信息科技课堂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教材的编排呈现素材生活化、形式多样化、结构开放化、策略多样化等特点,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无法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提取,是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学生在处理信息时,存在不会分辨、不会转化、不会提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家已经将信息科技列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旨在通过教师的统一指导、训练,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一些操作技巧,从而提升其综合素养,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信息科技新课标提出:应借助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其掌握常规的信息技术操作技巧,提高他们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身处网络化时代,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信息科技课程对学生的重要价值,分析了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现状,研究如何提升信息科技教育的特色化。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教育体系中,信息科技属于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学生信息科技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信息科技理论与实践内容。从以往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情况来看,理论教学内容居多,缺少实践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提升实践操作水平。如何在协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同时,保障信息科技教学活动落到实处,是每位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高效课堂角度,分析了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创新策略,期望能够促进学生在信息科技领域的发展,为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具有把生活素材即生活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引进课堂,同学生一起加工、处理信息,在有限的课堂里有效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丁瑾 《现代教学》2011,(9):68-7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等能力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指出:艺术审美教育应作为信息科技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信息本身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信息综合处理的方法。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目标也由以前的“学技术”转变为培养学生筛选、处理信息的素养,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因此,信息科技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王积慧 《科幻画报》2023,(4):196-197
当前,信息科技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信息科技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这个形势下,让学生们及时掌握一些常用的信息科技技能和知识至关重要。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开设以来,教材也随之不断改版。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作为信息科技教师,我们怎么结合教材联系当前生活开展信息科技教学,不断提高学生们利用信息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真正做到把学生的学习收获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不一味灌输;怎样真正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有效实施教学,让教育更接“地气”,这是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应全面做好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定位,发挥课程价值,拟定教育目标,并在完善小学、初中、高中信息课程教育衔接的基础上,以兴趣为起点,推动学生螺旋上升。但从信息科技相关课程来看,存在一定学习难度,易使学生出现知识混淆的情况。如何基于思维可视化视角,依托信息科技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成为每位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针对信息科技编程教学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学生思维可视化技术发展、为满足新课标教育要求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