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伟萍 《职教论坛》2012,(11):78-79,82
从高职院校思政课与思政课教师的传播学分析入手,旨在寻求传播学和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之间的契合点.探讨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建设的路径,旨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传播学分析,指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5W”模式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教师以“专”为根本,推进师德素养与专业能力同步培养提升;内容以“实”架桥梁,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话语转换;媒介以“新”谋结合,推进教学手段与信息化建设合力并举;成效以“行”促转化,推进价值培育与行为导向的逻辑自洽。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思政课教师发展素质对于实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目的具有关键作用.高职思政课教师需提升的发展素质包括学习意识、技术能力与创新思维.现阶段,仍有一些因素阻碍着高职思政课教师发展素质的提升,需要国家、学校和教师多方共同努力,以推动高职思政课教师全方位发展,更好实...  相似文献   

4.
高职思政课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将是长期稳定的趋势,集体备课有利于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和促进高职思政课教师个人发展。进一步完善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以校本教研为主,以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突破点,拓宽网络集体备课的路径是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刘绍斌 《文教资料》2007,(36):204-206
高职思政课改革应以实施新课程方案为抓手,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立足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就业能力的全面提高,突出思政课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高职思政课课程吸引力以及社会认可度,逐步构建具有鲜明就业导向特色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构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中职教育定位的转变等现实背景出发,探讨中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衔接模式的重要意义,分析中高职思政课教学衔接模式的现状,以编写《中高职思政课教学衔接模式指导手册》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中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如何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为高职思政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要求,高职思政课应立足实际和发展需求,打造精品课堂,增强教学效果。基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变革,指出了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要求,并提出了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教学模式创新对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现实困境的剖析,以“大思政”教学观为理念,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域四个方面构建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政课“1+N”教学模式,对思政课教学构成元素进行有机重构与整合,为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职旅游院校是为旅游行业培养人才的摇篮,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行业需求相脱节是导致高职旅游学生在旅游人才市场中处于"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尴尬境地的重要原因。在此情况下,高职旅游院校思政课要有所作为。在以就业为导向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高职旅游学生对课程凸显职业性的需求下,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有必要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教学不但可以满足学生对思想理论的需求,亦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在新媒体环境下,以往的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都与现实需要产生了较大的偏差,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为此,调整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发展方向、实施教学改革已是当务之急。依据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新特征和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思政教师媒介素养培训,并将思政课堂与网络、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孟长青 《科教导刊》2023,(21):117-119
传播学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承载着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着教学主体地位缺失、教学内容抽象乏味、教学模式相对封闭和教学效果缺乏长效性等问题。文章基于“5W”传播模式,从控制、内容、受众、媒介及效果等层面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切实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与兴趣值,多维拓展教学渠道,并完善教学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以芜湖市五所高职院校5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相关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处于稍低水平,思政课获得感和思政课认同感之间存在正相关;高职学生的性别、年级、学科和独生子女与否与思政课获得感不相关,城乡高职学生在思政课获得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相互关系中,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与"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知识新颖的思政教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等相关,最突出的相关变量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获得感,高职学生对"任课教师思想开放,敢于抨击社会现实""课程知识对自己有用""教材生动有趣"三项措施的赞同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是精准思维在教学活动中的生动呈现。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彰显高职思政课课程特质、增强学生发展动能过程中,高职思政课应以精准教学回应时代呼唤。以教学对象的精准画像、教学内容的精准定制、教学方法的精准滴灌和教学评估的精准评价,描摹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的生成逻辑,以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分类分层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弥合好语境“复杂”与教学“精准”之间的张性矛盾,实现学生德性塑造和技能锻造双向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需要,也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需要。为成功融入,要在教学内容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体现职业素质教育特点。在融入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英才为旨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政课教学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随着思政教育思路的拓展和理念的转变“,微思政”成为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一环。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如何借助网络信息“碎片化”传播特征扩大思政教育成果、如何增强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寻找高职院校“微思政”实施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郑亚飞 《教师》2022,(9):18-20
高职思政课承担着培养高职学生道德素养、提升职业人才整体素质的重要责任.在"三全育人"的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和思政课教师理应对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等进行革新.以上述分析为基点,文章简析了"三全育人"的理论内涵与价值、总结了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言传身教、寄育于境、深度学习以及理实结合等方面,探析了高职思政...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背景下,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和形式亟待创新、学生的课程收获感较低等问题。对应经济学领域的“供给侧”两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亦有共通之义,即教师为供给端、学生为需求端。本文聚焦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不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从教师、学生双主体出发,通过打造多维立体的供给环境格局、有效提升供给主体的综合素质、优化完善高职院校思政课供给内容、创新改进高职院校思政课供给渠道、开拓多样化思政课供给方式等改革措施,以期实现思政课内容的供需平衡,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吸收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思政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的思政课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提出思政课差异化项目教学,对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进行了有益探讨:以项目实训为载体,实现思政课与学生所学专业一体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发挥思政课对高职学生的择业导向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政课教师应深入理解思政课对高职学生的择业导向作用的内涵,以思政课为平台,积极探索对高职学生进行择业导向的各种方法,为高职学生的择业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0.
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高职院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善用“大思政课”做好思政教育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思考,寻求对策。故首先介绍“大思政课”格局的概念和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分析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方法。旨在通过探讨“大思政课”格局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之道,为高职教育思政课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高职毕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