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合<数学分析>课的教学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做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2.
<数学分析>课程是师专数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文章从课程六个重点内容的教学、作业设计和考试形式等三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邹泽民 《红领巾》2004,(1):64-65
改革&lt;数学分析&gt;教材中关于推导平面曲线弧长公式的传统方法和顺序,具体论述运用微元法先推导平面曲线弧长的直角坐标公式,再推导其参数公式,后推导其极坐标公式的创新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4.
<史记>"八书"中,<天官书>、<封禅书>主要阐述天地之事,<律书>、<历书>通阴阳五行八正之气,<礼书>、<乐书>阐述使天地人达到和谐统一的"礼"和"乐",即文明与文化,<河渠书>、<平准书>"人事"是举隅."八书"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宇宙发生因素,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  相似文献   

5.
"数学分析"课程作为高等学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及统计学等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多年来教师教学非常辛苦,但学生学习效果却较差的一门课程.教师如何教,学生怎么学,始终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一个难题.想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从数学分析的第一堂课做起.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序幕;一部乐章,要演奏好序曲.本文,我们介绍关于如何上好"数学分析"第一次课的教学探讨,为"数学分析"这门  相似文献   

6.
沈有鼎对<墨经>的评价是极高的.他著的<墨经的逻辑学>对<墨经>进行了完整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从"辩"、"名"、"辞"、"说"四方面对沈有鼎关于<墨经>逻辑思想研究来探讨沈有鼎对<墨经>研究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课改"背景下<学科教学论>课程应在课程功能、教学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课改"对<学科教学论>课程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教学论>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努力学习,深入中学研究"课改",应成为"课改"坚定不移的拥护者、实践者、研究者,以适应"课改"的要求,提高<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左传>"赋诗"、"引诗"的<诗>用状况,结合<论语>"论诗"和孟子、荀子的"引诗证理",利用上博<诗论>所传递的评诗信息,可再现先秦时期的两大<诗>学系统--"赋诗"系统和"评诗"系统,补充载籍之缺,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诗经>早期的流播.  相似文献   

9.
向长福 《中国教师》2013,(Z2):48-48
现行大学数学分析教材对无穷小的比较有所介绍,比如刘玉琏编《数学分析》教材给出了无穷小比较的阶的定义,指出了"高阶无穷小""同阶无穷小""等价无穷小"的概念;华东师范大学编《数学分析》教材进一步给出"定理3.12"讨论了"等价无穷小"在求函数极限中的代换问题;高等数学对"无穷小的比较"偏重于应用,比如同济大学五版《高等数学》也介绍了无穷小的比较及其简单应用."无穷小阶的比较"不仅是一个高度抽象的重要数学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简明古代汉语字典>,举详实例藉以说明从"朱"得声的字如"珠"、"铢"等字以及与之声音相近的字如"渚"、"柱"和"椟"、"犊"等字均含有"小"义,以补众家"右文说"著作之遗.  相似文献   

11.
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然龙学界却普遍认为"博徒"与"异乎经典"之"四异"皆为贬词.其实不然.它们恰恰是充满感情色彩的褒美之词.<楚辞>之所以能够博得"<雅><颂>之博徒、词赋之英杰"之美誉,关键是因为它"取熔经意,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刘勰由此而归纳出"执正驭奇"的文学创作原则,迄今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地提高数学分析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我们变革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高校数学分析课堂教学单一模式,探究适合学生特点的数学分析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孔子曾说过"郑声淫",但他所说的"郑声"是指什么,历来没有公断,致使后世学者各执己见,甚至歪曲他的原意和<郑风>中的作品.本文从文献入手,从郑声与夏时商辂周冕的关系、郑声与佞人的关系、孔子对<诗>的总评价、孔子对<诗>中情诗的态度、孔子将<诗>作为教材的原因、孔子整理<诗>乐的角度、古韵文学特征和古乐与新乐的对比诸角度,对"郑声淫"做出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郑声"当指配合<郑风>的音乐,"淫"指乐调的繁琐太甚的结论.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孔子及<郑风>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熔裁>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二篇,具体探讨了写作活动中的"熔意"与"裁辞"的问题,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从<熔裁>的逻辑结构的分析,揭示出"熔裁"的思想渊源、丰富含义、基本途径、根本目标、思维个性等五个方面内容特征和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周易》对《文心雕龙》"原道"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道>篇是<文心雕龙>的首篇,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心雕龙学"研究者对"原道"论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他们各执一端,各据其理.本文能过对"易道"之"道"与"原道"之"道"的比较、<易传>解易理论对"原道"论的影响等问题的阐析,探讨"原道"论的基本思想和<周易>对"原道"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史记>、<汉书>载苏武之父苏建为"杜陵人",<新唐书>栽苏建为"武功杜陵"人.从相关资料分析,苏建籍贯应是"杜县"而非"杜陵","杜陵"是"杜县"之讹,"武功杜陵"之说亦不可信.  相似文献   

17.
屈原在<离骚>中写了三次"求女"求宓妃、求简狄、求二姚;在<山鬼>中写了美丽的女性山神对"公子"的深深依恋与追求.本文认为<离骚>的"求女"和<山鬼>的"恋爱"表现的都是诗人屈原在屡遭打击迫害之后,渴求得到志同道合的朝臣贤士的理解与支持,以继承他的事业,实现他的"美政"理想.  相似文献   

18.
把<红楼梦>第四回或"护官符"认定为<红楼梦>一书的"总纲"是"左"的文艺思想的产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在"红学"研究上的反映.这种"左"的观点目前仍有影响,应给予拔乱反正.<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对全书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观看"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并聆听<红楼梦>"仙曲"对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遭遇和归宿以及全书的基本情节和结局作出总体安排.因此,<红楼梦>中第五回应为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19.
说"九州"     
<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帝王世纪>、<吕氏春秋>等古籍中所载"九州"各有差异,但从中可见"九州"已为今中国之绝大部分地区.考察这一记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阿城和<棋王>长期以来被作为"寻根派"文学的当然重要代表,这本身是当代文学史的误会.<棋王>的文学史定位,是典型的创作"体认"超前,作者"默认"居中,后人理论"追认"滞后的文学社会学化行为.<棋王>的叙述学意义探究,如其叙述时间处理和叙述方位(包括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等)设置、故事内容和叙述话语矛盾等,不仅提供大量反证,且可对<棋王>文本欣赏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