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我国媒介批评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中国的新闻出版界掀起一股媒介批评热潮。在2001年新闻传播学研究成果中,媒介批评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热点和亮点。但是,目前我国的媒介批评仍然存在着理论滞后于实践等问题,急需在进一步探索的基础上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同传媒业受商业化的侵蚀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日趋严重.随着西方媒介批评理论的引进,媒介批评逐渐成为我国新闻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媒介批评观念逐渐获得新闻界广泛认可的背景下,在对媒介批评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部分新闻学刊物和学术专业网站等尝试开办"媒介批评"栏目,开展较为专业的媒介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3.
国内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仍然没有摆脱对西方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理论范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移植以及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延伸和借鉴。因此,在中国,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相关研究始终面临着外来理论本土化的问题。综观相关的研究,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部分仍需界定的问题;同时,难以回避"拿来主义"与"移花接木"的痕迹;另外,在刻板印象下,"盖棺论定"现象比比皆是。本文就围绕上述三方面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理论和学术概念都根植于媒介实践之中.媒介在实践中出现失误或不妥当的行为,可通过批评将其呈现出来,但仅有批评往往是浮在表面上的,需要通过理论概括来引导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关注和深度思考,所以就产生了媒介批评的理论.在对理论的探索和应用过程中,媒介批评的内涵也得到不断地延伸:除了对明显的问题进行批评,对不成熟的、有可能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刘创 《传媒观察》2022,(12):81-84
媒介批评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走向自觉,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作为“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学术实践”,媒介批评对发掘媒介现实问题、深化新闻传播学术、提升媒介学理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学理三棱镜:媒介批评文集》一书跨越中国本土近20年的媒介现实问题,站在理性反思与专业批评的视角,从问题、案例、理论三要素的内在互动展开论说,为新闻传播学者如何关注媒介现实、探究媒介问题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6.
张羽 《今传媒》2006,(3):25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媒介批评实践日趋活跃,媒介批评研究无论在研究领域还是在研究视野上均有突破,但也存在一些让人思考的问题。一、媒介批评理论“滞后”于媒介批评实践作为一门学问,学界普遍的看法是,媒介批评是从1995年进入中国传播学者视野的。依据是该年吴迪先生在《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第5期上发表《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一文,首次公开地、系统地研究媒介批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式的媒介批评活动仅从这个时期才开始。事实上,媒介批评活动是伴随着媒介的产生而产生的,因为“一种意识产品及载体的产生,接着就会出现对他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当前,广播媒介批评呈现出一种相对低速的发展状态,而实践规模偏小、理论研究尚未起步、缺乏必要的平台支持则是其主要表现.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广播影响力的下降、对广播媒介社会功能的严重“误读”、媒介批评研究的自身缺陷以及广播媒介批评机制的缺失.其危害则表现为广播媒介规范长期得不到有效修补,广播公信力持续走低并最终危及广播行业健康发展.因此,要解决当前广播媒介批评的低速问题,必须加强对广播媒介批评的重视,加快广播媒介批评理论研究步伐,并积极建构起有效的广播媒介批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媒介批评缺乏系统深刻的理论根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媒介批评深入开展的障碍。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自信,着力构建中国化的媒介批评理论,开展媒介批评实践,无疑是深化媒介批评建设的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9.
“媒介批评”的概念崇拜与无标准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进入新世纪,媒介批评成为我国学界、新闻界和政界的热门话题,许多报刊开辟了媒介批评专栏,批评文章不断增多.但对"媒介批评"的定义、概念使用和批评指向众说纷纭.近年来学界有入主张,引进和遵照西方的媒介批判理论,才是真正的媒介批评,否则就是"伪命题""伪理论",压抑"媒介批评的多元与开放".对西方媒介批评概念的崇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和压缩了媒介批评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日前,在暨南大学召开了一场"媒介批评实践、教学与研究圆桌会议",与会的内地及港澳的专家学者就媒介批评的基本学理问题展开了自由而深入地讨论.讨论所涉及的议题,可以概括为如何把握媒介批评的基本学理问题、如何区分媒介批评的学科边界、如何进一步开展媒介批评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众传媒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紧密,旨在为观察、分析、阐释错综复杂的媒介现象提供理论与方法的传播学分支学科——媒介批评——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然而,目前我国的媒介批评学科体系中存在着包罗万象、还原主义和重理论轻实践的三种倾向,制约着媒介批评学科的发展。本文认为,媒介批评学科体系的建构需在文化、权力分配与多元性的框架内展开,赋予该学科以真正的批评力量,切实推动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2.
一目了然     
媒介批评的类别反思媒介批评在主体层面上包括政府的批评(管制的批评)、媒介的批评(自律的批评)和公众的批评(监督的批评)三种类型。三种批评形式分属不同的主体,发挥不同的职责。它们共同作用,完成对新闻界的监督和批评。媒介批评的类型特征决定了我们的媒介批评理论研究和媒介批评业务实践活动应更加注重其现实操作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媒介批评的三个类别层面上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最为主要的是,在学习国内外先进媒介批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三个类别不同层面的媒介批评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从而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
王君超 《今传媒》2005,(10):24-28
从1995年媒介批评进入中国传播学者的视野(1),至今已有10个年头了。10年来,媒介批评这项崭新的新闻传播事业筚路蓝缕,虽然至今没有形成一门“显学”和一项“产业”,但是它从无到有,从一个“舶来”的概念和理念,孕育出学术专著、博士论文和国家级的课题,呈现出逐步发展的总体趋势。但是不可讳言,与蓬勃发展的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相比,近年来媒介批评研究虽然在研究领域和视野上有所突破,然而总体仍然滞后于实践的发展。近年来国内第一本定位于“媒介批评”的刊物(2)更名、第八次全国传播学会议上媒介批评的“缺席”(3),以及媒介批评学者在全国整…  相似文献   

14.
自1995年以来,媒介批评逐渐成为我国学界关注的一个新兴领域.进入新世纪,媒介批评日益受到重视,出版了以"媒介批评"命名的专著与教材,如<媒介批评学通论>(刘建明,2001)、<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王君超,2001)、<媒介批评论>(陈龙,2005)、<媒介批评>(雷跃捷,2007)等.与此同时,新闻界办的专业刊物也积极推进媒介批评实践,<新闻记者>、<报刊之友>(2004年改名为<今传媒>)、<新闻界>等刊物自2002年以来先后开设"媒介批评"专栏.  相似文献   

15.
网络的出现给媒介批评研究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路径,也给网络媒介批评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使媒介批评逐渐呈现一种让公众完全参与、媒介批评完全公开的局面,尤其是以微博为主的媒介新形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网络媒介批评的生态。那究竟什么是网络媒介批评?简而言之,网络媒介批评是以网络为载体的媒介批评,是网络诞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媒介批评作为传播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学科,日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媒介批评进入我国学者的研究领域,发展至今已取得一些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从媒介批评的起源开始回顾媒介批评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它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80年代台湾学者开始引进西方的媒介批评理论,到90年代逐渐进入内地传播学者的视野,媒介批评研究逐渐引起中国学术界的重视,媒介批评实践也随之广泛展开。从近几年的媒介批评实践来看,我国的媒介批评的探索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18.
岳改玲 《青年记者》2017,(9):99-100
近年来,媒介批评已成为国内新闻传播研究的热点之一,不仅媒介批评理论建设取得一定成绩,媒介批评实践活跃,媒介批评教育也发展迅速.作为新闻传播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媒介批评在各新闻传播院系普遍开设.然而,与媒介批评课程的蓬勃发展相比,国内针对媒介批评教育的研究有待深入,对于西方媒介批评课程进行研究的论文尚未出现. 美国是新闻传播研究学科化的发源地.自1908年密苏里大学成立全球第一所新闻学院以来,美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已有近110年的历史.鉴于媒介批评课程对新闻教育的重要价值,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尤其是考察美国的媒介批评课程如何定位,讲授什么样的内容,具有怎样的特点,就很有必要.为此,本文对华盛顿州立大学、匹兹堡大学传播学系等一些著名新闻传播院系进行了调研,获得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对媒介的定位分歧,是媒介形态理论区别于主流传播理论的根源。媒介形态理论学者将媒介本身定位为比传播内容更重要的、影响着社会或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被诸多学者评价为"技术决定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将媒介定位为"传播载体"的主流传播学虽发掘了众多的假设与模式,却在应对宏观社会问题上捉襟见肘。媒介形态理论逐渐显示出其研究的合理性。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时,媒介形态理论将媒介与内容切割,甚至是将媒介与传播切割的绝对立场开始呈现为一种理论缺陷。媒介究竟是可控的工具,还是不可控的主体?在人类社会越来越由媒介及其相关实践支撑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分析、审视以往学术界对媒介形态理论的批评,而且需要分析、审视媒介形态理论本身,客观评价媒介。  相似文献   

20.
宋双峰 《今传媒》2006,(5):27-29
媒介批评学作为一门学科,目前可研究的空白点还很多,特别是对国外媒介批评思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一种开放的、世界的眼光,探寻西方媒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对丰富我国媒介批评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实践大有裨益。目前,国内对美国媒介批评领域研究的较多。而对于英国的媒介批评思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文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笔者在网上大英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即使是在英国本土,对自身媒介批评理论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也做得不多。英国是现代新闻事业发展最早的西方国家之一。各类媒体的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欧洲首屈一指。英国也是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