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安排在每册教材中,推动着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积极转变。这种转变将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中更加明确语文的学科价值和课程内涵。  相似文献   

2.
语文综合性学习源于语文课程,基于语文教材,是"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的活动性学习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教育资源,设计和开展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一、依托语文教材资源,进行综合性学习语文教材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很重要的凭借。语文新课  相似文献   

3.
杨梅桂 《快乐阅读》2011,(21):97-98
《语文课标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贯穿始终,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所以,如何有效的开展综合性学习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高段的语文学习中,综合性学习是一个重要的板块。高段语文的每册教材中,都着意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这种大综合性学习完全改动了中低年级以课文为主体的小综合性学习的编排方式,它不再是以阅读教学为中心组织教材,而是围绕综合性学习主题,提供“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将活动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过程贯穿始终。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如何指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是每一个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刘天华 《小学语文》2008,(10):41-44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课程结构体系之中,并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从现行教材看,各个版本的教材都通过多种方式在教材的编排上设计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并且随着学生年级升高,学习能力的增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呈现出课内学习时数增加,结构趋于完整,过程相对规范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成了新课程的一大亮点。表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上,就是安排了专题性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这无疑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和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充分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由于教材中安排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注重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并深入,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教材的改编,我们不难发现在教材的每一个单元后面都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它作为一条独立的"线"贯穿于教材的始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以语文学科为主并综合了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方式及活动案例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了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8.
正回首过去多年课改的思考与探索路程,这其中有欣喜,也有困惑。其中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我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理念认识的偏差和实践中不正确的做法,亟待我们深入研究解析、切实想办法解决。一、不能用语文活动代替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它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建立开放的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笔者就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如何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教学作一些粗浅的探索,诚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认识地域文化是课程资源,要创造性地用活教材,突出课程特色,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综合性学习突破学科本位,注重社会、生活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呼唤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充分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四年级是规范地指导学生学会综合性学习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年龄不大,有一定综合性学习的意识,但对于如何有序、有效地开展活动,能力还不够,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一、研究教材,是开展好综合性学习的基础确定了综合性学习的工作重点,首先应进行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两个专题,  相似文献   

12.
在单元中设置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新版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也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旨在培养学生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观察感受、综合表达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正像新课程标准指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为此,广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积极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改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以第十一册第六组教材"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例,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旨在通过探究的、合作的、综合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突出自主性。从综合性学习主题的策划,到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步骤的安排,到学习成果的呈现,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多数学生的选择。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不断地探索、研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观察、调查、阅读、讨论,查找资料,分析、整理……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要重视合作性。综合性学习,也是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要群策群力,…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分析:"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安排在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围绕"成长的故事"专题还安排了导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教材对于本次"综合性学习"是这样安排的:先在"单元导语"中明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意义,接着在第一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后作具体的布置——"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并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然后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最后教材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交流展示。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然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中却存在诸多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两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及科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对教材的安排要求"有开放性和弹性"。除了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出了"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罗兰 《宣武教育》2006,(1):16-19
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内容,即:“语文综合性学习”。所谓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等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学生语文学习、生命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观时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么是内容安排太过刻板,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要么是准备不足,匆匆走过场:要么是活动偏于被动,学生享受不到自主……那么,究竟该如何让学生真正享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20.
周晓霞 《中小学电教》2008,(12):142-142
<正>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及特点综合性学习是一个综合化学习的课程,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学生知识能力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综合学习就是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生长点",引导学生在"生长点"上面"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1.强调自主。语文综合性学习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