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中,经常听到年轻的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太任性,并常常因孩子任性而大动肝火或束手无策。其实,小孩子任性是一种正常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2~3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在行为上表现为“任性”“逆反”,只要家长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可以避免或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在此,笔者向大家介绍八种方法。一、选择法选择法就是给孩子限定一个选择范围或提供几个备选方案让孩子做出选择。这种方法的作用是把孩子发散性思维收敛到一定范围,使孩子在一定范围内既坚持了自我,又符合了成人的要求。如年轻的妈妈带自己的孩了逛商店…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经常听到年轻的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太任性,并常常因孩子任性而大动肝火或束手无枣。其实,小孩子任性是一种正常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2-3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在行为上表现为“任性”,只要家长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可以避免或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在此,笔者向大家介绍八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有的孩子遇到稍不如意的事,就向对方破口大骂,拳脚相向,甚至结帮结伙,动用“武器”斗殴。不用多说,孩子打架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孩子怎么会养成这种坏习惯的呢? 就一般情况而言,孩子打架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孩子从小在家养成了任性霸道的脾气。现在,有些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百般迁就,只要  相似文献   

4.
不少父母说:“我的孩子太任性,应该怎样教育他呢?”有的家长甚至说:“我的孩子是天生的拧种,真没办法。”就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任性不会是天生的毛病。那么,孩子任性是怎样造成的呢?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5.
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不断地会有“我要”的要求,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爱说“不行”。即使他们长大一些后,知道了“为什么不可以”,他们的自控能力也还很有限,还不足以控制强烈的“需要”冲动。此时,如果家长不加约束,不进行教育,就很容易导致儿童任性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经常有家长以羡慕、奇怪的口吻对我说:“真怪 !我的孩子在家里谁的话都不听;可一进幼儿园,老师要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脾气也不犟了。真不知老师的法宝是什么 ?”事实确实如此,许多孩子在家里很任性,在幼儿园却规矩、听话,判若两人。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 幼儿园和在家里表现如此不同呢 ?  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教师与某些家长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不大相同。许多家长当孩子犯任性毛病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我经常见到有的家长带孩子到商店去玩,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就爱不释手,不管家中有无,都吵着要买。如果愿望实现了,就高高兴…  相似文献   

7.
独生子女的增多 ,经济状况的改变 ,使很多的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 ,“小公主”。他们在家庭的过分的“爱”的滋养下 ,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便养成了任性、孤傲和无理取闹等性格特征 ,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也为后来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如果在学校教育中未纠正过来 ,还会对社会带来危害。笔者从学校工作和身边发生的几件事中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供家长和教育同行商榷。一、对任性、耍赖的孩子要敢说“不”任性、耍赖是孩子在家长骄惯下养成的一种不良习惯。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任性…  相似文献   

8.
孩子任性、执拗、不听话,使家长很头痛。面对孩子任性时的大哭大闹,有些家长采取息事宁人的方法,答应孩子要求,以求得“耳根清静”;有的家长采取冷落、打骂的方法,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要知道息事宁人也好,冷落打骂也罢,都需要一个方法,方法不当,自然达不到教育效果。应该怎么办呢?这里教你几招。第一招“先礼后兵”孩子任性时,要分析原因,也要看看他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是无礼的,当然要拒绝,但是满足孩子的正当需要也很重要。这是理智处理孩子任性的第一步。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的视野不断扩大,接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感兴趣的东西也会…  相似文献   

9.
元旦前夕,小一班的家长和老师聚集一堂,就怎样对待孩子的任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沈杭凯老师:孩子在2~4岁期间,一般会有一个“反抗期”。心理学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这一时期,一些孩子会出现“反抗”行为,表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了。具体表现为大声哭闹,不听话,非常粘人,一定要买某一样东西,不肯睡觉,等等。这些任性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反抗行为。各位家长,当你的孩子任性、发脾气时,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相似文献   

10.
郑欣瑞小朋友从小就不喜欢喝牛奶。家长无可奈何地说:“不喝就算了吧!” 我通过查阅有关幼儿心理学方面的资料得知:孩子的偏食往往是心理因素造成的。由于孩子早期的某种经验,使其在心底里对这种食物产生了排斥情绪,总认为自己不能吃,吃了会吐等等;而家长爱子心切,看到孩子这样,也就百般替他说情、找理由,听之任之,这无疑加重了孩子的心理排斥,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我想能否在改变原食物的呈现形式上做文章,以其  相似文献   

11.
孩子任性、执拗、不听话,使家长很头痛。面对孩子任性时的大哭大闹,有的家长采取息事宁人的方式,答应孩子的要求,以求得暂时的“耳根清静”;有的家长采取打骂的方式,往往使吵闹的局面愈演愈烈,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要知道处理孩子的任性需要一个正确的方法,方法不当,自然达不到效果。应该怎么办呢?这里给你支几招。第一招:俯下身来孩子任性时,要分析原因,也要看看他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是无理的,当然要拒绝,但是满足孩子的正当需要也很重要。这是理智处理孩子任性的第一步。通常孩子的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或兴趣的表现,是孩子最初的求知欲和…  相似文献   

12.
杨多多 《山东教育》2004,(23):91-92
孩子任性、执拗、不听话,使家长很头痛。面对孩子任性时的大哭大闹,有些家长采取息事宁人的方法,答应孩子要求,以求得“耳根清静”;有的家长采取冷落、打骂的方法,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要知道息事宁人也好,冷落打骂也罢,都需要一个方法,方法不当,自然达不到教育效果。应该怎么办呢?这里教你几招。  相似文献   

13.
说谎,就是有意不说真话,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孩子说谎,家长们既讨厌,又常常束手无策。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六七岁的孩子说谎,大多是无意的。如因为贪玩忘了做作业,家长问他做完了没有,他会随口说:“做完了,早就做完了。”随着年龄增长,有些孩子学会了有意说谎,如自己先动手打人,却说是别人先动手;逃学旷课,却说在学校认真上课等孩子说谎的这种错误行为,如果不及时制止,就可能逐步养成一种欺骗的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孩子长到3岁,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也被称为心理发展的危机期。心理发展的危机期是指孩子在某一时期逆反心理严重,常与人发生冲突,拒绝家长提出的要求。当这一时期到来时,孩子会出现一种与人格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的心理反应,就是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3岁以后,孩子常常以“不、就不”来拒绝家长提出的要求。令家长不解和困惑的是,有时越不想让孩子做的事,他就越要做,而且任性、“反抗”及破坏性行为表现明显。面对孩子的“不听话”,一些家长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打骂孩子。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改变孩子当时的行为,还会对孩子…  相似文献   

15.
哭闹、发脾气是儿童一种消极情绪的表达方式。面对孩子的哭闹、发脾气,家长最常用的手段或是叱责打骂——不许哭!或是哄劝迁就——别哭别哭!岂不知,正是在“别哭别哭”的哄劝声中,使孩子学会以哭闹作“资本”要挟家长,从而也就促成了任性不自制的不良个性习惯。要知道,“不许哭”的叱责并不正确,结果要么是压而不服,要么是孩子变得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17.
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因为处在一种特殊的养育环境中,所以,很容易养成任性的坏习惯。任性的过程往往是:当孩子有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表现为哭闹。而家长为了使其哭闹,便依从了他。次数多了,就在孩子的大脑皮层中建立了“条件反射”,只要不满意,就以各种方式来要挟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长教育不得法,再加上溺爱、放纵和迁就,最终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周围,有些孩子吃饭、写字,拿东西都用左手。这些孩子的家长觉得“左撇子”难看,就强令孩子改用右手,我以为,家长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19.
杜绝任性     
家长们老是说孩子任性没法治,其实呀,抓住孩子第一次“犯错”,严加治理,常能杜绝孩子坏毛病的出现。这里介绍一位家长是如何“杜绝任性”的。  相似文献   

20.
许多家长为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大伤脑筋,尤其对独生子女常见的任性、乱发睥气等毛病无可奈何?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家长为孩子建立一套行为规则,让他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遵守一些规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规则的掌握决定于孩子是否学会了内部的自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