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的《论改造世界的问题与判断标准》(见《东吴学刊》2004年卷,简称《标准》)一文会得到挑战性回应,是我预计的情况,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此刊同时发表的金枫先生《也谈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及其评判问题》(简称金文)一文,对我的几乎所有观点都展开了批判。但细读之后颇感遗憾:这些批判全都难以言之成理。不仅如此,其中有些关键立论,竟是建立在误读、误解的基础上。1.“改造世界无真理”的命题有逻辑错误吗?“改造世界无真理”,是我的《标准》第一部分的标题和论点。如果仅有这么一个孤零零的命题而没有任何其它说明,或许会有人对命题表达的意思不甚清楚,不知命题中的“改造世界”究竟是指“活动”还是指“认识”。但是,在读过文章的提要,“人类认识可以区分为解释性的  相似文献   

2.
发挥自身优势争创"名刊""名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刊”“名栏”工程在中国高校学报史上是一个新生事物,是教育部为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加强高校学报建设而制定的重大举措。要创建“名刊”、“名栏”,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形成品牌效应;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准确定位;强化编辑的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3.
1.开展“学队刊、用队刊”征文竞 赛活动,1000多名队员踊跃参加,55名 小作者获奖。图为获奖同学上台领奖。 2.开展“我爱队刊”手沙报比赛, 同学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 罄黔尸- 3.举办辅导员培训班,渴诚服务少 年儿童成长成才。 礴粼黔 4.向贫困学生捐赠队刊,为未成年 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5.通过丰富多彩的队日活动,充分 刻军队刊在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 主渠道作用。宝鸡市金台区开展"学队刊、用队刊"活动剪影@习雪!本刊记者 @孙鹏!本刊通讯员  相似文献   

4.
期刊是学校图书馆文献信息中的一种重要信息源,期刊工作在学校图书馆工作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发挥图书馆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好期刊管理工作。而过刊管理又是学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文献资源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过刊有其连续的重要性、补缺的困难性、文献价值的实效性及读者的多变性,使过刊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期刊管理工作的改革。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图书馆面临着馆藏过刊陈旧、管理呆滞、利用率低、库房庞杂、刊满为患的压力,因此正视过刊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正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应是学校图书馆改革过刊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理念之一。本文概括叙述了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基本点,指出在理论上强调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在现代化建设中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调和核心内容;邓小平同志还明确提出过经济社会要稳定、协调发展的思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在台阶式发展战略构想中曾提出过“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的战略步骤和阶段。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前提下要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发展理论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发展理论在新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完善、丰富和展开。  相似文献   

6.
期刊是中专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组成部分,提高过期期刊的利用率,使过刊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面临一个的重要课题。我馆收藏过刊的合订本2万多册,其中外文过刊近万册,中文过刊11275册,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有关专业教师和学生。我校的特点是分科细、专业性强,每个学科都有专业刊物,不断报导专业科学的新信息。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对过刊管理与利用的看法。 1.重视过刊工作,扩大开架借阅范围 过刊是查找原始资料探索和研究工作的文献源。长期以来,在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重藏轻用”,只注意现刊的阅览管理,致使过刊利用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我馆变被动为主动,建立过刊开架借阅,积极开发期刊资源,充分利用其价值,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开架有利于读者直接、方便、自由、迅速  相似文献   

7.
本指出了高校图书馆过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过刊工作的指导思想应从“以藏为主,以用为辅”转向“以藏为用,以用定藏”。并对过刊的科学管理和为读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本期起 ,我刊将开辟“我心目中的云南师大”专栏 ,热忱欢迎西南联大校友、昆明师院校友、云南师大校友以及关心、支持云南师大事业发展热心了解云南师大历史与现状、积极为师大谋求发展献计献策的社会各界朋友给我们赐稿。本期刊登的开栏第一篇是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处长苏应奎同志的文章 ,文章写得很好 ,一些很具体的事例在他的笔下便很生动 ,他不是“师大人” ,但却十分关心、关注师大的发展 ,并且我刊开设“我心目中的云南师大”这个“金点子”就是苏应奎同志给我们出的 ,我们在此表示感谢。不管你曾否在云南师大就读过、工作过 ,不管你是在省内 ,还是在省外国外 ,只要你给我们投稿 ,我们都十分欢迎 ,尤其是一些“局外人”看师大 ,会看得更真切、更清楚一些。  相似文献   

9.
把“VP 过(动态助词)”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其在“的”字短词、“把”字句、承接复句中的句法和语义功能。“VP 过”经常出现在“的”字短语中,构成“VP 过 的”,主要用来修饰NP,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代替整个偏正结构。“VP 过”可以构成“把”字句,以“VP 过”前后有附加成分为常见,但也有不带附加成分的用例。“VP 过1”经常出现在承接复句中,构成它后面的VP所表示的动作的时间参照点,而“VP 过2”没有这种用法。  相似文献   

10.
说"三"道"四"     
“三”和“四”作为基本的数目字,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语言。就说成语吧,你统计过含有“三”或“四”的有多少吗? “三”:三心二意、两面三刀、三头六臂……“四”:四面楚歌、五湖四海、四大皆空……“三”和“四”:不三不四、朝三暮四、丢三落四……由此可见它们在我们的语言里的运用是多么广泛! “一”为单, “二”为双, “三”为“众”。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三”很自然地由确数变为约数,有了“几个”或“多次”的意思。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意思是“几个人”: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中, “三过”就是多次经过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高诱释《淮南》“不与物散”之“散”为“乱”,王引之据以勘订“散”当为“殽”字之误,并认为“诸书无训散为乱”。考《十三经》诸书用例,可证王引之所言不谬,“散”之本义当为“离”,至少到汉代以前还没有引申出“乱”义。《汉语大字典》不以“离”为“散”之本义,失之;第八义项释“散”为“错杂、杂乱”,并引《淮南》此句为书证,亦失之。  相似文献   

12.
从“X儿”产生理据上分析“儿”的性质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分析“X儿”里“儿”(指词缀)的语音、语法、语义等情况。还是从“X儿”产生的理据上分析,都证明“儿”是一个语素。从“X儿”中“X”的词性情况和“儿”在“X儿”中的语法作用以及“X儿”的整体功能等方面分析,“儿”具有如下作用:即语音标记作用、语法标记作用、语用标记作用和语义标记作用。上述作用往往交叉使用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诗经》分类中“雅”之本义及其特点的争论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了。其实“雅”本为鸟名,音同“夏”,后又成为一种特殊的乐器名。周人常自称“夏人”,因此将自己的音乐命名为“夏”乐,体现了一种对祖先的景仰。“雅”作为一种乐器与《诗》中的“夏”乐演奏时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大夏"乃古乐名,为示区别,因此改“夏”乐为“雅”乐。《孔子诗论》的出土对于《诗经》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它对于《诗》的分类依次是:讼、大夏、少夏、邦风。这就从客观上证明了“雅”通“夏”,“雅乐”即“夏乐”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4.
论"晚唐体"     
"晚唐体"是沿用已久却没有明确内涵的一个诗学和文学史概念,通过对其历史渊源与界定的梳理和辨析,可以发现,虽然人们在使用这个概念时比较随意,但是"晚唐体"概念本身还是有一定的明确指向,即以姚贾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潍坊教育学院是中共潍坊市委组织的第二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立足学院实际,以抓落实为着力点,以促提高为切入点,以求实效为落脚点,按照抓严“规定动作”、抓实“自选动作”、抓好“创新工作”的思路,以细化促深化,紧紧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学习重点,保证学习质量,注重学习效果,认真扎实地开展了集中学习培训阶段的工作,整个教育活动开展得既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取得了明显成效,为顺利转入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说”的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说”是我们的生存方式 ,人与“说”本质性地相关联 ,教育亦与“说”本质性地相关联。古典时代的教育就是活生生的“说”的教育。现代教育越来越多地变成了读、写、算的教育 ,“说”在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下降 ,这在我们的教育中更加突出。我们的教育应更多地创造“说”的机会 ,尊重“说”的权利 ,培植“说”的勇气 ,锻炼“说”的智慧 ,真正使学生成为“说”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其评价方式等角度介绍海南师范学院外语系自2000年以来开始实施的“3DR”英语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方案,重点讨论该方案中“描述课堂观察”、“设计课堂任务”、“演示教学思想”、“反思教学实践”等专业实践活动及训练策略对促进师范生综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使之适应英语教师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对于《红楼梦》中的一些时空错乱问题,有学者将其归结为“梦”,认为是“艺术上的创新”。这不是一个科学的办法,因为这既忽视了作品中现实世界和超现实世界“二重复合”的特殊结构,同时也低估了曹雪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巨匠的艺术创造能力。其实,对作品中超现实世界里的时空错乱,用干着胶柱鼓瑟;但对于现实世界里的时空错乱,则不必为贤者讳。这才是一种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论苏轼诗词中"鸿"与"鹤"意象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诗词中鸿、鹤两种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前者具体化为飞鸿、孤鸿、归鸿,分别象喻了苏轼人生历程中的青年、壮年、老年阶段的生命体验,后者以"驯鹤"为主要形式,象喻了主体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