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最近,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了《王金玉档案学论著》。当我捧读这本书时,平静的心绪不由得翻腾起来,王金玉教授的音容笑貌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1986年暑期过后,我刚刚研究生毕业留校,郑大历史系领导安排我和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毕业的黄俊琳同志协助王金玉老师共同创办档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后,我留校从事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和革命史的教学。1987年10月调出版社当编辑。 我编的第一本书是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王启荣教授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王启荣先生曾是我尊敬的老师,接到他的书稿倍感亲切,又是第一次编书,格外认真。这本书列为全国党校系统教材,包括中央党校在内的全国许多党校都使用这本  相似文献   

3.
对钱子泉师《中国文学史》的审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工作》编者要我谈点编辑工作,我最近审读了钱子泉师的《中国文学史》,就谈谈对这书的审读意见。做编辑工作,要对作者作点了解。本书的作者钱子泉师,名基博(1887——1957),江苏无锡人,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文史专家。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时,著有《四书解题及其读法》。钱师也在清华大学教授,对梁著意有不同,因另著《四  相似文献   

4.
曹蓉 《视听纵横》2007,(6):90-91
前不久,笔者有幸旁听了一个播音主持业务研讨会。其中,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吴郁作的题为《节目主持人的发展趋势》的讲座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讲座中,她在对当下流行的一些概念做出全面细致诠释的时候,援引了许多有趣生动的事例。其中有个例子非常的耐人寻味。某一天早晨,吴老师在收看央视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栏目时,发现当天的《媒体广场》  相似文献   

5.
正刚刚接到书稿《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的编辑任务时,我有一点兴奋。因为阿来老师曾经是我的领导,他在《科幻世界》做社长时,我是《科幻世界》的编辑,怎会想到有一天我能成为他新书的责编。稿件很快传过来,尽管之前被阿来老师打过预防针的:"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所以书稿中有很多引文,尤其是奏章较多。"但是浏览之后,仍然有点发懵。故事从雍正八年(1730)说起,一开始就进入清朝的叙事背景,大量的引文和字简义丰的奏章跟着就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6.
与许多人一样,书是钟叔河先生坎坷人生的最早老师。而在他的心目中,第一位老师却是翻译童话《列那狐》。这本书没有使他像列那狐那般“很狡猾,常常干坏事,还想方设法逃过惩罚”,却使他悟出“一个人最好还是从小孩时起就很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头脑和自己的心,培养自己的思想;这才能在长大成人后真正懂得世界上的事物和生活”。(见《散文》月刊1992年第2期《我的第一位老师》)  相似文献   

7.
王力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的泰斗式人物,这是人们公认的。他作为学者、专家之所以至今为人们所怀念,不仅在于他的学识渊博,更在于他严谨治学、谦逊待人的品格。作为一名曾经向他约稿并亲聆教诲的普通编辑,我在他身上从未感到一丁点儿居高临下的气势。所以,每每回忆王力先生的音容笑貌,复读他的手稿以及给我的短函时,我便深深感到作一名被称为是“为人做嫁”的文字工作者,是十分欣慰的。那是1984年11月,我接受领导的委托去拜访王力先生。当我告诉他,根据语言学界的要求,《光明日报》决定创办《语言文字》专刊时,他极为高兴,连声说:“好!好!”随后,我把一位中央领导同  相似文献   

8.
从“神实主义”说起 第一次听说《炸裂志》,还是在2011年,我对阎连科老师进行了一次访谈,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问他《四书》(这部书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在内地出版,但有繁体字版)之后的新作。阎老师提到,他正在写一本书,内容是有关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而且这本书是完全按照“神实主义”观念而写的。对于这个观念,我更不陌生,  相似文献   

9.
正吴青、陈恕伉俪,是作家冰心、社会学家吴文藻的女儿女婿。我与吴青、陈恕伉俪的交往始于上世纪末,为编《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冰心、吴文藻合著)那本书。冰心的这本书,本列入"丛书"第一辑,最早托萧乾介绍,热心的萧乾对我说,他已经答应冰心,她年纪太大,不要再给她揽活了,因此一直被搁置。没有冰心、吴文藻加盟丛书,我总觉得太遗憾,因多年前本就与冰心有多通信函交往,我就硬着头皮给吴青、  相似文献   

10.
学者吴廷俊     
那是在1993年,我报名参加了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举办的新闻社会学在职人员硕士班。担任《外国新闻事业史》的授课老师,便是一个名叫吴延俊的中年人。10年前.我曾就读华工新闻系,毕业后就再没返校,自然对这位后来到新闻系任教的吴老师感到生疏;又因为新闻史这门课在读大学时学过,钻故纸堆不合我那好动的性格,便没把这门课放在心上,只求考试过关就行。记得1994年5月第一次听吴老师上课,见他系着条黑领带,外套是件综黄色夹克衫,温文尔雅,颇有几分学者的风度。作自我介绍时,在黑板上写下“吴廷俊”三个大字,然后谆谆教诲我们勿…  相似文献   

11.
1936年7月,毛泽东对来延安采访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讲到自己思想成长的心路历程时曾这样说道:"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排在这三本书之首的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是其初心使命的精神原乡和入门老师.陈望道翻译的这本堪称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市档案馆众多馆藏珍品中,无疑属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甘惜分教授的百岁华诞。很感谢《新闻爱好者》为此编发专辑并向我约稿。甘老是我的硕博导师郑保卫教授和博士后导师童兵教授的导师,按受教辈分,他是我的“师爷”。甘老的经历,各位读者通过一些论著想必都已有所了解,本期专辑中童兵老师等的文章中也有介绍,所以本文不再赘述。《新闻爱好者》编辑部主任施宇在向我约稿时,希望我结合自己与甘老的交往经历,谈谈一个青年学子心目中的前辈。这正合吾意。  相似文献   

13.
魏隐儒老先生的《书林掇英》一书要出版了。该书的整理者李雄飞是我的同事,知道魏老是我的老师,便想让我给这本书写个序,于是引起我思潮涌动,昔日和魏老相处的情景蓦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4.
除了作者和编辑,我大抵算得上是《北大燕南园的大师们》出版消息的最先知晓者之一,这全然得幸于作为燕南园所在的北京大学的博士新生,在作者肖东发教授的课堂上,第一时间从他的漫谈中知悉了本书的出版动态。这时,又恰逢梦圆燕园,刚走进这所百年名校不久,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冬天,接到北京清华大学罗福午教授的电话,他说,《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一书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教育部将对此次获奖的图书颁奖。听到这个消息,我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要知道,这个荣誉凝聚了罗福午教授和我多少辛苦的劳动;最为重要的是,这本书是我编辑的第一本书,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怎能不开心呢?  相似文献   

16.
我非常愉快地读完了乐黛云教授的《跨文化之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看到这本书的书名,使我不由地想到上个世纪20年代,闻一多的第一首白话诗《西岸》。诗的主题是说那无知愚昧的河流的西岸是有光亮的,他应该献身于这愚昧河  相似文献   

17.
业师弢盦先生最终也没能看到这部《文集》的出版,这是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想象和无法接受的,但这却是现实,一个残酷而令人悲伤的现实。为先生编《文集》的动议来自于我。机缘是2011年3月31日我在深圳公干之余,联系吴晞兄与杜秦生兄,恰逢他们的公共图书馆研究院正在开《公共图书馆》杂志编委会和《谭祥金赵燕群文集》发行座谈会。应邀赶到会场,被作为外地读者代表向谭祥金、赵燕群二位老师表示了敬意和对于本书出版的祝贺。在会场一边听着别人的发言,一边翻看这部《文集》,一方面觉得中山大学出版社确实是为图书馆界做了一件大好事,另一方面又觉得《文集》的出版似乎应该不仅于此,选题的范围还可以扩大些,但囿于对出版成本的理解,也不好造次多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上海解放初期,在党的关怀下,原《申报》和《新闻报》的部分工作人员,被组织起来兴办上海市新闻图书馆。在筹备建馆期间,曾由吴好好同志担任该馆的总务主任。吴好好是王蘧常教授的高足,与周振甫是同班同学。他通晓俄文,抗战期间,曾在党领导下的《上海周报》等报刊上,以“好好”笔名,译介了当时苏联《真理报》所载抨击日寇与汪伪的大量文章资料。一时期,我在父执王蘧常教授处,谈起吴好好,蘧老却不胜感慨地说:“这个人太可怜了”。  相似文献   

19.
当我拿到《三毛不在撒哈拉》的样书时,时而颠来倒去地翻看,时而捧在手心久久凝视,心中更是百种滋味。既为这个叫嘉倩的女孩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感到开心,又为自己在这其中付出的辛苦而感慨。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这个初出茅庐的编辑做得最耗心力的一本书,因为我把自己的一腔热情也带到了其中。打开电脑,看着办公桌上的《三毛不在撒哈拉》,开始回忆我的这段拾光之旅。其实当我接到《三毛不在撒哈拉》这本书的初稿时,也开启了我自己的一段拾光之旅。在这段旅程中有不快、有感动、有欢笑,但更多的是幸福。  相似文献   

20.
此风不可长     
上月某日,一名博士生告诉我,他买了一本书,是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份出版的《人本管理》。系《奇正管理丛书》中的一本。他买这本书,是因为看到“前言”中强调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学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共同劳作的结果”。他在阅读这本书时,感到许多地方似曾相识,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