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作文教学中的比较,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既相同又不同”的作文进行对比领会,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新视点、新构思、新手法、新语言,开拓新的作文教学领域。在教学中,对于怎样循序渐进地在不同的阶段对比不同的作文,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笔者探索如下:“夯实基础”阶段作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关键是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好评价作文的尺度,学会比较。这是作文比较教学的第一步。在此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优劣”作文比较,即选用好、中、差三类作文各一篇,在选材、立意、结构、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2.
赵春霞 《现代语文》2006,(9):119-119
一篇文章,不但要有好的立意、材料、构思,还要有好的表达,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辞不达而意不至”。话题作文重在发掘写作潜能,提倡创新,弘扬个性。“个性”就是有自己的特色,不随人后。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新妙而富有滋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精妙地润饰语言,让作文语言“靓”起来。  相似文献   

3.
考场作文贵在出新,出新的关键还是选材。作文选材怎样才能出奇出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呢?一、选材角度要新所谓"新",就是要发前人所未发,见前人所未见,寻幽探微,巧出新意,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怎样做到"新"呢?⒈"新"在独具慧眼。如要写以"秋天"为话题的作文,大多数学生可能把选材视角仅仅盯在自然界中的秋天如何醉人。如果将秋天里发生的某一个小故事写得动人,那么"秋天"的含义不就延伸了吗?比如十月的某一天,全村干群要召开换届选举大会。  相似文献   

4.
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感于流行的“多读多写”中“多写”这种观点。“多写”是什么意思?指写的篇数多,还是写的遍数多?相当多的同志的意思显然是指的前者。实际情况确实也如此。现在的语文教学有一种不成文的惯例:一个学期学生要写大作文五。六篇,小作文十二、三篇,随笔或日记十几则。具体说来,大凡课本上有的文体、写法,都要求学生在学了之后“依葫芦画瓢”地写一篇。效果如何呢?一致的看法是:不怎么理想。借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便是“大多数不过关”。甭说作文的立意选材如何新颖,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5.
如何写好“小中见大”型作文题材,关键在于学会选材思路,借助于比喻或类比的手法,留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造成悬念,必要的点题有时无疑也是一篇好文章立意构思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作文“难教”和“难写”的问题,我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三写式”作文模式。让学生首先弄明白一篇作文“为什么写”,然后再搞清楚“写什么”,最后学生再想好“如何写”。学生只要对这“三写”做到心中有数了,一篇优质文章行笔即得。  相似文献   

7.
初一学生写好记事类作文的突破口就在大纲要隶的“写清楚”三字上。首先要让学生“看清楚”和“想清楚”。所谓“看清楚”就是要能强烈地感受事物,对自己经历的事情能留下一个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清晰的而不是模糊的,具体形象的而不是粗线条的印象。所谓想清楚,就是能看清事物发生,发展、结局的内在联系,如果连因果关系也没弄清楚,自然不可能写清楚了。提高学生对事情再现的清晰度,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1.回忆法。让  相似文献   

8.
选材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选材指导”,简而言之。就是对学生写什么的指导。其重点是解决材料来源问题。作文的材料源头来自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朱熹也说:“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作文的材料是“清甘的水”、“活水”,就必须紧密联系“生活”这一“源头”。选材指导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是框还是放 所谓“框”,就是束缚思想,局限思维,堵塞思路;所谓“放”,就是解放思想,活跃思维,开拓思路。什么样的作文指导是“框”?提几点要求,读一篇范文,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比如写《我的老师》,就是提一点或几点写人的要求,读一篇或几篇关于“我的老师”的范文。写难忘的一件事,就是提一点或几点写事的要求,读一篇或儿篇关于“难忘的一件事”的范文。这样的作文指导,势必以范文框住作文的主题,以范文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一题”,就是一学期写同一母题,一学月写一个子题。作文不是因演习而为,而是为了褒贬或介绍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让人们检验和承认作者的写作能力而写。学生作文的最低目标是写好大纲要求写的文章,最高目标是写出佳作。因此,这“一题”立意要深刻,体例要规范,技巧要出色。  相似文献   

11.
“猜心事”     
为了改变作文指导课的程式化的做法,我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以游戏形式来指导写作:“猜心事”。所谓“猜心事”,就是师生互猜各自心里所想的作文题材。比如,要求学生取材于校园好人好事,写一篇命题作文,指导时,先让每个学生想一件校园新近出现的好事,让老师采猜。老师将所谓猜到的好人好事尽量按本次作文训练目的和要求口叙出来。如果猜不  相似文献   

12.
这篇作文的一个突出长处,就是作者为自己的描述找到了一个很恰当的“兴奋点”。所谓“兴奋点”,就是事件中既能激发你(作者)的兴趣,又能激发读者兴趣的那一点内容。作者找到了这个“点”,并且围绕着它来展开描述,作文自然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这件事中,作者抓住“考第一名的来了”来写,就是很恰当的。  相似文献   

13.
一、准确把握“能写” 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较深体验较深感触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写,反之则不“能”写。但有许多老师在执行中常常发生偏差,为写一篇参观记,把学生带到工厂,排着整齐的队伍转了一圈,就要求学生能写一篇像样的参观记来。严格地说,这样的作文学生不能写,且不说“整齐的队伍”参观所带来的种种局限,单说儿童的天性,他们能走到一处,就能记住这一处的精彩所在?让城镇学生写钓鱼,写学游泳,写种蓖麻;让农村孩子写参观工厂,游览动物园,写玩电子游戏机,显然都有悖于学生实际。 学生究竟“能”到什么程度,大纲上有明确的说明,强调要“有中心,有条理,”对于学生的作文,不能求全责备,学生作文有中心了,尽管废话多了些,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14.
“话题作文”这种典型的开放性作文命题形式已经越来越引起老师、同学们的关注。所谓“话题作文”就是作文命题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想像,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个话题只是命题者为学生打开思路而设置的一个源头,它只给定写作范围,至于立意、选材、文体则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它的命题意图是放宽作文的限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我们认为必须根据话题作文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写作技巧。一、审题要准话题作文所…  相似文献   

15.
问:听说你本学期在初三(2)班进行了“作文一拖三”的写作活动,能解释一下什么叫“作文一拖三”吗?答:所谓“作文一拖三”是若干学生按先后顺序,在同一作文本上,作同一篇作文,带动三个不同层面的学生互相学习借鉴,共同进步。它不同于作文接力,作文接力是每个学生写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话题作文,即在命题时,提供一个内容,即"话题",要求学生围绕这个"话题"来写作,至于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则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正因为话题作文要求宽松,没有审题障碍,看起来比较好写,但恰恰是因为这一点,往往易让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走进一些误区。要写好话题  相似文献   

17.
人都会说话,把所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作文。可就是有些学生怕作文,一提作文就没情绪。说“作文难”是伪命题,指学生作文并不缺少素材,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作文难”呢?首先是教师认识存在着误区教师的作文教学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喜欢从成人的立场出发,用成人的态度、体验和情感要求学生,超越了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些教师忽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功训练,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写作技巧的训练上,不为“织锦”,只求“添花”。更有些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教给学生一些所谓的作文捷径:规定作文的固定格式,甚至一篇作文分几段,每段写什么内容,都做…  相似文献   

18.
批阅学生作文时,总有这样的感觉,题目不是太大,就是太泛;不是雷同选材,就是平淡无味,既没有新意,又挑不出什么大毛病,很少有写得比较出彩的。那么,怎样把作文写得出类拔萃就成了困扰学生和教师的一大难题,纵观近几年来中考高分作文,我们发现了一个事实:好的作文总是力求凸现一个“新”字。正是基于此,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创新作文,就有了深远的意义。如何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新”起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指导学生写作。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校进行的“活、实、新、趣”作文教学改革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活、实、新、趣”作文教改实验对打好学生的写作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实验的具体要求(一)“活”,就是教得灵活,形式多样;学生写自己快乐、活泼的事。(二)“实”,就是教得实在、训练扎实;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实实在在的人和事。(三)“新”,就是作文教学着眼创新,体现新理念、新方法;学生写课内外、校内外、家庭内外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文章有新意,有真情实感。(四)“趣”,就是作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从…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三个“积累”,是“情感积累,生活积累,知识积累”。要写好一篇作文,必须具有较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生活素材,渊博的知识修养,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是“情感积累”。任何一篇成功的作品无不充满丰富的真情实感,要想学生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情感。即“情感积累”。培养学生的情感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