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本人在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中兼管读者遗失图书的赔书工作,经常发现有些读者不是来赔书,而实际上是在“买书”。因为这些读者所借的图书并没有丢失,而是读者自己想占为己有,不愿归还了,于是向我们管理人员声称:书已遗失,愿来赔偿。  相似文献   

2.
图书在借阅流通过程中,读者由于各种原因产生遗失图书的状况普遍存在,影响了图书馆的馆藏完整性和文献的利用.本文通过分析本校读者遗失图书的类别,同时结合近年来赔书制度改革下的个性化赔书服务情况,提出一些灵活可行的方法,同时就赔书的分编处理流程做一介绍,供大家参考、商榷.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图书馆日常工作中,读者丢书时有发生,丢书赔偿约定俗成.丢书赔偿有两种方式:一是赔书,即读者用相同图书偿还图书馆;再就是赔款,即根据图书馆有关遗失图书赔偿规定,赔付一定金额补偿馆藏损失.  相似文献   

4.
一种赔书现象的透视廖正能,刘远秀(重庆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自动化流通管理中,经常有这样一种赔书现象,即读者已赔偿的图书后来又在馆内找到了。这种赔书现象不仅给读者带来了经济损失,使其蒙受不白之冤,同时还给流通工作造成了困难.首先,读者将图书归还后仍要求...  相似文献   

5.
策划图书营销策略应从读者切入,即从刺激、满足读者需求,服务读者切入。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从图书出版过程看:在图书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消费是最终环节,只有图书为读者 (消费者 )接受 (买书 ),出版周期才算完成。   2.从读者的消费行为来看:首先,读者的图书消费弹性较大。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消费水平来决定是否买书。所以刺激读者购买欲望、引导读者买书十分必要。为此,出版社和书店应做好图书宣传,谁宣传到位,谁就赢得了读者。   3.从书店经营看:目前图书更新频繁,生命周期缩短,如果不做足营销内功…  相似文献   

6.
买书难·在版书·图书目录叶路我国出版业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尽管出版物品种丰富了,流通渠道也多了,但市场上可供书品种仍不多,“买书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说明我国目前的图书流通渠道仍然不够畅通。很多书出版后,读者不是不知道就是买不到,成为缤纷书市...  相似文献   

7.
在图书读者服务工作中,经常有这样一种赔书现象,有些读者为了将借到手的图书永远据为己有而谎称丢失,甘愿高价赔偿,这种赔书现象在图书馆中屡有发生,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图书广告是传播图书发行信息、加速图书商品流通的一种宣传方式。它通过各种媒体,包括报刊、电台、电视台、橱窗、征订目录和其它宣传图书或报道图书服务内容的各种印刷品和书写品,把读者和发行者、出版者联系起来。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图书广告是出版发行工作的“信息工业”。要活跃图书市场,解决或缓解“买书难”和“卖书难”,使“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不成为一句空话,就必须重视这项“信息工业”的建设,尤其是重视它的基本建设——图书广告基础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各公共图书馆图书丢失赔书的情况日趋严重,给馆藏的完整性造成了损失。分析读者丢书的原因、赔书心态和赔书量增加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措施:如加强读者思想教育、定期修订赔书制度等,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书之所以要出版,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使知识传播出去保存下来。出版社把人类创造的知识,编印成书,通过流通环节,让读者买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本来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现在却存在着:书写成了,却出版不了;书店存书积压,可读者又买不到需要的图书。即所谓的“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原因何在?多年来一直困惑着人们。“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是一种恶性循环。“出书难”,并非谁不让出版社出书,而是因为征订数量少,开印亏本。“卖书难”,难在书店积压严重,经济效益差。“买书难”则是“出书难”、“卖书难”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一位爱好藏书的老人赵乃先生曾在《北京晚报》发表一篇短文,作者自我介绍说:“我和书打交道已八十一年了,买书、卖书、写书、教书是我终生的事业,也是我最大的爱好。”赵教授不但出身于书香之家.家里藏书万卷,而且都是经过自己严格精选的。他青年时代“苦读不辍”,出洋留学打零活积攒到一点钱就去买书,过着简朴生活也要省钱买书。在书市选到合适的图书就乐陶陶地返回。“文革”时买不到书就转而剪报收集资料。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发展超级书店林穗芳书越出越多,书店越来越少,卖书买书越来越难,研究如何使发行工作摆脱这种困境,已成为出版体制改革当务之急。我国年出书量早在1992年就已超过9万种,但读者比图书产量更关心的是在市场上有多少种书可供选购。订书如“隔山买牛”,书店要...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书业界一直存在着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买书难与卖书难并存。据《中国图书商报》报道,在连续四年的全国读书调查中,一直在追问读者一个问题:现在买书难吗?读者认为买书难的比例四年分别为1995年80%,1996年59.5%,1997年 59.8%,1998年 43.5%。尽管近年来买书难的问题逐年减轻,但迄今,仍有四成多读者的购书愿望得不到满足。对“买书难的原因何在”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如下三种答案,暴露出书业营销中的三大问题。有20%的读者回答:“买书难是因为出版社很少出版或没有出版我需要的书。”近几年来,库存问题成为困扰出版界的一大难题。1995年、1996年、1998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的调查结论中,关于图书阅读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消费者认为如今的不少图书“水”了.没有达到它应有的文化含量(包括科技含量。科技含量也是一种文化含量),是一本又一本注水书、空壳书、炒作书,害得读者“一朝遭蛇咬,三年怕草绳”,不敢轻易地买书、读书了;那些非正常性的图书库存.在更大程度上也是虔诚的读者,在上冤枉当后不再慷慨解囊的产物。总之,文化载体没有文化,内容产业内容匮乏的现象仍在蔓延、扩散,这使得我们神圣的产业蒙受羞辱,高雅的出版物处于尴尬之中。在笔者看来.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编辑普遍缺少文化含量是一个躲不过去的“病灶”,于是乎,增加编辑的文化含量就成为本文的初衷。  相似文献   

15.
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发展出版发行部门的生产力,缓解读者买书难。具体来说,特别要解决好以下几个“老大难”问题: ①如何让读者及时知道有什么新书(特别是重点书、好书)? ②当地读者有一定需要量的书(尤其是好书),书店不进货怎么办? ③读者有经常性需要的书,基层书店大都不可能充分备货怎么办? 应当说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决策者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出发点来设计改革蓝图的。但经过十年改革实践,这些问题并未很好解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图书馆读者因损书、丢失图书而赔偿的情况较为常见,这些书一般是读者比较喜欢、借阅率较高的图书。赔偿后的图书的补做工作按常规是由采编部处理后才能上架。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造成赔偿的书不能及时上架流通,影响了读者的借阅及资源的共享。为了提高图书馆的馆藏利用率,减轻采编部的工作负担,本人认为以下方法能较快捷的将赔偿的图书补做后再与读者见面。1 读者赔偿的书一般由于损毁和丢失不能再流通的,并且按要求所赔的书的内容、作者、出版社要一样,价格不低于原书价。所以补做时只要用上原书的财产号、条形码和索书号可…  相似文献   

17.
常常可以听到“买书难”、“卖书难”的呼声。究竟买书、卖书难不难,难在何处?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对“两难”的认识先说'买书难'.哪些书'买书难'?用纸量达全部图书一半多一点的中小学课本、大专教材买书难不难?不难.因为教材实守州设J供应,国家明确要求教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就是说,供应量是根据需要量确定的,各地都按照指令性计划办事,出版部门  相似文献   

18.
卖书难、买书难、出书难这老调重弹的问题经过出版、发行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图书供求趋势有所缓和。但是,从近几次的图书订货会反馈的信息看,图书订数正呈下降趋势,新一轮卖书难、买书难、出书难现象又有重演之势。一、产生的诸多原因从卖书难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脑体倒挂,分配不合理造成“有钱的不买书,买书的没有钱”。在门市部经常可以看到有的读者拿到一本好书,但一看定价高又恋恋不舍地把书放回原处;(2)十五大以后,部分工矿企业进行结构性调…  相似文献   

19.
谈爱护图书     
谈爱护图书温新莲(常德师专图书馆)在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图书被严重涂污、破损的现象,我们经常在工作中发现读者在书中夹着这样的留言条:“各位读者,请爱护书籍,不要在图书上乱动宝墨!”“爱书好吗?让它一如既往地保持清新整洁.读者敬上!”从上述留言中,不...  相似文献   

20.
书与学校、书与学生都有着密不可分的缘分。老师教书,学生读书,学校为教学订购书也成为一种不变定式。总之,书是教之本、学之本,学校不能没有书,离开了书学校教学就无法正常运转了。从市场的角度说,学校是一个图书消费大市场,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固定的图书消费群体,学生用书消费占据着我国图书消费总量的70%左右,正是由于学生读书要买书,老师教学要买书,学校负责统一订购书这个不变的定式和消费规律,学校被当成了市场,成了众多书商争夺图书业务的“主战场”。各路书商都在割学生用书这块“肉”。由于学生用书需求量大,各路书商都在盯着这个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