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美国<纽约时报>分别于3月13日和16日发表了<布什当政:一个预制新闻的新时代>和<现在播出假新闻>两篇文章.文章披露,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以及在众多领域内"制造新闻",从而达到为自己的政策包装、开道的目的.一系列内幕显示,美国政府在制作新闻方面投入之巨、渗透之广以及它的影响之深,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南充市档案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切实履行"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发展"的职能职责,紧紧围绕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奋斗目标,为找准档案发展路子、唤醒档案沉睡记忆、传承档案蕴藏文化,  相似文献   

3.
玫瑰公主15岁时被纺锤刺伤了手指,进入了长达百年的沉睡。王宫四周的玫瑰刺篱笆护卫着公主的沉睡,所有企图进入王宫的人都被玫瑰缠绕拒斥。百年后的一位王子来到了玫瑰城堡,刀剑劈开了缺口,鲜艳的玫瑰自动让路,古塔里找到了沉睡的美人,王子的一吻唤醒了公主百年的沉梦。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的冬天,对于凉山档案工作和凉山档案人来说,注定是一个温暖和幸福的季节。在这个由梦想驱动的年份里,当我们摄制"档案,典藏凉山历史"专题节目的时候,当我们盘点凉山档案,唤醒沉睡久远历史档案的时候,当我们记录和颂扬凉山兰台风采的时  相似文献   

5.
两年过去,我依然对<树中湖,湖中树>记忆犹新,情有独钟.这篇文章,让我领略到优秀环保报道的一个侧面:感性,可读,赏心悦目. <树中湖,湖中树>讲述了作者汪永晨2002年初春在芬兰的一次经历.在这篇文章里,不仅仅有"树",有"湖",更有人与自然的"故事".5000字的文章,一路读来,感觉不到一丝艰涩,有的只是生机与趣味一路相伴.  相似文献   

6.
1974年注定是一个混乱之年.2月28日,早晨8时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全文播出署名初澜的文章<评晋剧<三上桃峰>>,<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了这篇文章,向全国发出了揭批所谓"毒草戏"--<三上桃峰>的"战斗动员会,激战信号弹".同时,不少西方媒体用惊叹的笔调发出了电讯.路透社说: "有一出叫<三上桃峰>的戏剧创作者们,打算把(党的)决定倒退到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上去", "中国官方的北京<人民日报>今天说,失宠的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一些支持者在中国很活跃";安莎社报道说: "出现在山西省,而只是略微改动了一下剧名的一部旧剧<三上桃峰>,被指责为美化刘少奇和他的妻子.  相似文献   

7.
这是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哲夫编著的<旧上海明信片>中收录的一张清代上海明信片(见图),主图案是一建有变形中国门楼的西洋建筑,门楼上有"长发栈"三字.  相似文献   

8.
沈峰 《新闻三昧》2009,(2):98-99
去年12月10日,在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和中国音像集体管理协会的网站上,同时出现了一篇文章——<北京晚报你要干什么>,撰写人是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屈景明.该文矛头直指<北京晚报>去年12月3日及9日的两篇"今日快评"——<音著协搅得企业不安宁>、<音著协你大胆地往死里收>.这篇文章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9.
人皆爱荚,女子尤甚.梁简文帝萧纲<美人晨妆>诗云:"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成."非常贴切地道道出了女子爱之天性.白居易在他的<时世妆>里,给我们展示了当时女性对美的一种理解和追求,从中可见唐代女性普遍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0.
沈峰 《新闻三昧》2009,(1):98-99
去年12月10日,在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和中国音像集体管理协会的网站上,同时出现了一篇文章——<北京晚报你要干什么>,撰写人是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屈景明.该文矛头直指<北京晚报>去年12月3日及9日的两篇"今日快评"——<音著协搅得企业不安宁>、<音著协你大胆地往死里收>.这篇文章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空穴来风"的讨论 2000年上半年,<中国新闻出版报>曾就"空穴来风"这一成语的用法刊登了两篇观点截然相反的文章.第一篇文章认为,"空穴来风"近似"事出有因",<文汇报>上的一则标题<普京语惊四座并非空穴来风>中的"空穴来风"用错了.  相似文献   

12.
记者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字上:"新"、"快"、"广". 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这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一篇文章.魏巍当年在志愿军某部采访构思"最可爱的人"时,<人民日报>社记者李庄(后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也在同一部队采访,并很快写了通讯<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部队>,在<人民日报>发表.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大多数人只知"最可爱的人",而不知"万岁的部队";笔者曾将这两篇文章对比着读,毋庸讳言的是,后者确实逊色得多,作者本人也曾坦承"质量平平".  相似文献   

13.
在青年评论家曹林最近出版的评论集中,有一篇文章<从造谣到黑客:批判的价值次序>,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觉得,能够有人提出"批判的价值次序"这样一个命题,反映了当代新闻评论进入了一个"反思"的层次,即深入地思考评论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羊年新春佳节,享受家人团聚、走亲访友的温馨惬意,茶余饭后品味读书之乐,也是十分美妙的。翻开这本《打开:跟着档案去旅行》,把沉睡的档案唤醒,引领大家在"档案时空"里,感受档案的博大精深。通过对档案资料的解读,揭开历史的面纱,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跃然纸上,还原最初的记忆;让读者感知历史的温度与细节,真正看透档  相似文献   

15.
放言产业化的社刊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年报>关于甘肃<读者>杂志有一篇文章,提出"中国第一期刊为何做不大"的问题.其中有段话是这么讲的:"机会稍纵即逝,现在如果不这么做,随着大量外资期刊的崛起,网络期刊进程的加剧,<读者>将会付出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16.
唤醒沉睡的借书证活动,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界服务创新的亮点之一.论文分析了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从超期免罚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指出了唤醒沉睡的借书证并非只有超期免罚一招,应多措并举.然后从现行超期罚款制度以及重在预防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真正唤醒沉睡的借书证.  相似文献   

17.
盛京是清代中前期流人流放的二个主要地点,到乾隆二十一年(1756),乾隆帝下旨:"奉天直隶,不便安插军流罪犯,嗣后各省军流,均按照<五军道里表>及<三流道里表>,分别等次,改发别省,其应发奉天直隶府州等处,永行停止.  相似文献   

18.
清代陈伦炯的<海国闻见录>中关于"南澳气"的记载,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考证.本文试图从地图地理、地名学等角度,并结合现代学者对东沙群岛的研究成果,考释"南澳气"中"气"、"尽北处有两山"、"长沙门"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 14.关注舆论界宣传动向的问题 周恩来非常关注舆论界的宣传动向,对各种错误倾向和谬论,采取批评或批判的态度.在主编<会报>时,他以"飞飞"的笔名写了批评<益世报>的两篇文章:<评现今舆论界并问〈益世报〉>和<再问〈益世报〉>.  相似文献   

20.
"畅销书"(Bestseller)是一个舶来词汇,由美国<读书人>于1895年创造,其目的是创建图书销量排行榜,评出销得好的图书.畅销书作为一个纯商业概念,是出版人追逐利益,体现出版市场化的标志之一.事实上,早在我国清代就有类似的畅销书销量排行榜业在市场上出现了.道光二十五年(1845)青玉山房刊本郑光祖<一斑录杂述>载:"偶于书摊见有书贾记数一册,云:是岁所销之书,'致富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