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壁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飞舞;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是小学语文课中的《莫高窟》一文中的一段话,我们读了这段话后的第一个反应是啧啧称美。其实,语文课本中这样优美的语言文字比比皆是。基于对语文教学美的追求,也基于践行“课标”关于语文教学的美育要求,笔者对语文之美发表浅见如下。一、语文之美,在于语言之美作为人类交际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的语言之美,在于诉诸口、入诸耳的语音之美和诉诸书、入诸目的文字之美,这是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之美。郑…  相似文献   

2.
一、在阅读中品读语言文字之美   作为人类交际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的文字语言,它的美首先在于诉诸口、入诸耳的语音之美和诉诸书、入诸目的文字之美,这是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之美.   ……  相似文献   

3.
一、在阅读中品读语言文字之美   作为人类交际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的文字语言,它的美首先在于诉诸口、入诸耳的语音之美和诉诸书、入诸目的文字之美,这是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之美.   ……  相似文献   

4.
一、在阅读中品读语言文字之美作为人类交际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的文字语言,它的美首先在于诉诸口、入诸耳的语音之美和诉诸书、入诸目的文字之美,这是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之美。语文学科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完成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  相似文献   

5.
徐丽莉 《小学生》2013,(9):31-31
语文是诉诸于人们的语言艺术,它通过语言文字反映生活。小学语文教材,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故事,优美的诗篇,有趣的童话,还有蕴含哲理的寓言,描写了许多的人和事,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反映了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小学语文课本,既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教科书,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段表达.无不蕴涵着悠久的中国文化,体现着中国语言的优美。19世纪法国杰出的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语文中发现美,体会美、创造美就成了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一、引导观察,发现语文中的美中国的语言文字,从一点一捺,到字的间架结构,从一个词的运用到一篇文章的结构,无不体现语言文字的美。但作为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敏感性不强,缺乏鉴别能力,有时往往见  相似文献   

7.
冰心的《观舞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多角度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本课时.既要引导学生欣赏印度舞蹈艺术之美.品味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更要引导学生学习作家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9.
邓萍 《新疆教育》2013,(15):104-104
语文课标中阶段目标要求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小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美呢?  相似文献   

10.
廖水文 《师道》2012,(11):24-24
翻阅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一篇篇鲜活的文章字字珠玑。有的情感浓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有的饱含哲理“横看成岭侧成峰”:有的词句华丽“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含蓄隽永“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果我们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去寻找作者之构思美、词句美、性情美,我想,学生的语文审美意识定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于小静 《成才之路》2014,(21):18-19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要求决定了语文教学就应该要借助文本教材为学生搭建语言文字实践的优质平台,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体系中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运用。这样,在扎实有效的语言感知、积累和运用的过程中,能提升学生语言生命的质量,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成才。一、触摸语言:悉心体悟洞察文本表达之妙 一直以来传统教学始终背弃文本语言之间的内韵美和整体美,而将语言割裂开来逐一讲解,这本身就是对语言本质的绝对违背。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即便对文本语言能够拥有大致的了解,但对语言的整体上缺少了相应的体验感受,学生则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本。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摒弃这种以烦琐分析为主要策略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在实践中搭建语言运用的平台,使得语文阅读教学中直逼语言规律的本质,让学生在“活的语言”中浸润生发。  相似文献   

12.
一、在佳段精彩处仿写 著名作家矛盾说:“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语文课本中人选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语言规范,生动感人,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良好教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美”——文中写得最精彩的段落,并引导学生读懂“美”,抓住时机,进行仿写。  相似文献   

13.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曾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借助语文课本中优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观潮》(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它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教学时应紧紧把握意境,通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欣赏美的韵味,激发美的情致,培养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是美的,这种美应是发自内心的,潜伏在语言深处的.语文课堂首先就要有语言的味道,要向学生传递出语言深处的美.语文课本中那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动人的故事,脍炙人口的诗歌,大量优美的成语,都值得我们细细地去揣摩、去品味、去诵读、去感受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信息,感人的人文精神.然而,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明显走入了一个误区.大量的声像图代替了语言的品味,美妙的音乐代替了学生们大声吟诵,一张张频频变换的图片破坏了语言文字所带来的美感.长此以往,学生们将无法从品味语言中获得美感,无法将优美的文字转化为头脑中丰富的形象,甚至连最基本的字词音的掌握也将丧失.语文教师不能脱离文本,更不能远离文字.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发现语文之美、感受语文之美?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作了如下尝试。一、亦吟亦诵,品味语言文字的音韵之美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有的讲究韵律格式,表现出一种形式美、韵律美、凝重美。语言大师们借此特点写成的文章,声调婉转,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或吟或诵,美感无穷。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甚至要熟读成诵,使学生感受文学的音乐美。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朗读,这是引领学生感受语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很精彩:有的语言优美,琅琅上口;有的形象生动,扣人心弦;有的哲理深刻,发人深思……课文向学生展示了祖国语言之美,让学生能从中受到熏陶感染。教师怎样去引导学生学习,在课堂上获得最大的效益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寻找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突破口。所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突破口",指的是语文阅读材料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语文的统领性问题。找准"突破口"是我们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如何把握阅读教学中的突破口,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呢?  相似文献   

17.
符建科 《现代语文》2008,(10):99-101
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教学。有人说语文是“诗意的栖息”,“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诗一般的创造活力的优美意境。语文教育应以人的素质为其主要目标。”(其中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里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表现美。语文教师寓审美教育于语文教学中。用美学的观点,从分析文章的形式和内容着手,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引导学生发现白然美、认识人物美、  相似文献   

18.
语言和文字都是人们进行实践的工具,它既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中介,也是我们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凭借。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领悟能力。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现行课本中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语文课上“捡贝壳”——给学生一只语言自我积累的小背篓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其语言融思想美、规范美和艺术美于一体,堪称语言之典范。语文课就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文中规范性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承、能力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展现出的醇美的语言、优美的仪态与精美的板书,以美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汲取知识、提高能力,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认真品味语言文字的深刻意蕴,发现课文所蕴含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和人生之美,以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