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几年来,全国各家新闻媒体打破典型人物的常规报道模式,创新思路,注重以情为线,用故事和细节刻画人物个性,成功推出一大批深入人心的典型人物,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相对其他媒体,电视典型人物报道难做,通过电视镜头报道的人物,往往千人一面、标签化,这样的人物没有亲和力,当然更不会感动人。那么,电视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呢?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我国典型人物报道较以往有了巨大转变,无论是典型的传播理念,还是选题角度、报道方式,不管是细节描写,还是语言的运用。塑造的人物更加成功,采写的作品也更加感人。选题的平民化、选材的多样化和报道的多角度化使我国典型人物报道的传播理念得到了巨大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倪恩泉 《视听界》2006,(2):96-97
广播人物报道目前主要有两类:一是人物新闻,以消息的形式报道典型人物;一是人物通讯,以专稿形式报道人物事迹。前者大都在新闻节目中播出,后者在专题节目中播出。由于用处和采访要求不同,两类人物报道写作的创新突破点也就不同,但基点是一样的,就是要“三贴近”。一、人物新闻的创新广播新闻节目总长度一般在20分钟到30分钟,这就决定了典型人物报道的长度一般控制在3分钟左右。用3分钟左右时间写活、写像、写好一个典型人物相当难。与人物通讯相比,它就是一个“瞬间的艺术”,通过小片断、小浪花来反映人物,使之成为超越时间、引人思索的“长…  相似文献   

4.
李婧  韩云 《新闻世界》2011,(2):79-81
在新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要求之下,非传统典型人物报道走上媒体前台。非传统典型人物报道以人物遴选多元化、报道回归新闻本位、书写细节化等特点被受众认可。《冰点·人物》是非传统典型人物的代表之一,其所报道的人物是时代的写照,而且记者通过报道向受众展现人物的人性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典型人物报道的转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典型人物的报道,作为媒体宣传的“拳头”产品,对提升媒体影响力、讲好时代故事、弘扬正能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时代,碎片化、更迭快的阅读方式,给新形势下做好典型人物报道带来了挑战。本文以山东省东营市“最美人物”报道为例,分析了连续四年挖掘、报道、传播“最美”人物的创新实践,呈现了当地以典型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最美”现象。  相似文献   

6.
如何创新“三农”报道?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让思想“立”起来。记者要善于从全局的角度分析现象看问题,挖掘出思想,梳理出道道。出思想、出观点,报道才能出新出彩。二是让人物“活”起来。以平民视角来观照和处理新闻,写人的想法、人的活动,努力体现“三贴近”。三是让故事“亮”起来。讲究原汁原味,展现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情节和细节,采用见人见事的故事化手法,使报道呈现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林彦 《视听纵横》2007,(5):76-77
典型人物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者.是主流价值观的代表者;典型人物报道是对具有新闻价值和富有典型意义的人所作的重点报道,属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的“主题性报道”范畴,可以说是我国宣传工作和新闻报道的“常规武器”。尤其是近几年,各家新闻媒体.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打破典型人物的常规报道模式,创新思路.注重以情为线,用故事和细肯刻画人物个性,成功推出了一大批深入人心的典型人物,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典型人物的报道,需要反映人物、事件的本质特征;需要尽可能地利用丰满、生动的典型材料来概括广泛的现象。而电视典型人物报道中,在使用典型材料宣传报道的同时,对一些非典型材料,对人物的“非典型行为”的刻划、描写能使人物更贴近生活、更具真实性,丰富生动了电视画面内容,也遵循了典型报道讲究与受众的接近性,注重了从受众的需求发掘报道主题的新闻规律。典型人物的“非典型行为”是新闻传播忠实生活、提炼生活不能回避的事实。笔者在这里所说的“非典型行为”,是指典型人物生活和工作中与常人无异的行为举止、情感脉络甚至性格…  相似文献   

9.
庞明广 《青年记者》2021,(21):31-32
本文通过一年中四赴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蹲点采访的经历,总结了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如何走进人物内心的采访技巧,以及如何以质朴的语言、感人的细节来打动读者的写作手法。典型人物报道重在挖掘其背后的精神内核,通过人物故事彰显时代精神,进而与读者产生共鸣,弘扬鼓舞人心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新闻“四化”指的是电视业界流行的报道方式:“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在实际报道中,要将这“四化”的顺序反过来,也就是先从细节说起.然后讲人物故事,再把故事与相关事件联系起来,最后做主题提升。节目进展的脉络是:细节、人物、故事、事件、主题。  相似文献   

11.
人物报道在新闻报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有着其他新闻报道不可比拟的作用影响力。改革开放初期,"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对人们起着榜样和示范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典型人物报道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面对这种现实,新闻同仁经过不断探索意识到:人的故事、情感及精神才是典型人物报道的核心。于是,还原典型人物的本来面貌、挖掘人物个性特点逐渐成为新闻同仁的共识。同时,创新电视典型人物报道  相似文献   

12.
朱清河  李靖 《当代传播》2008,(6):106-107
《南方人物周刊》的成功,不但给人物类期刊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且也给传统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板。它的“典型”人物报道不同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因此称之为非典型性典型人物报道。本文从该刊“典型”人物报道的人物选取多元化、文本表述多样性、专题报道整合性等的角度来阐释这种非传统典型人物报道方式的新景观,力图为传统典型报道改进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典型人物报道是新闻宣传的拳头产品,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典型人物报道让读者难以忘怀,充分发挥了催人奋进的作用.可是,也有些媒体费心费力写出的典型人物报道,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原因在于这些报道出现了对人物任意拔高,千人一面的倾向,让受众不相信,不感兴趣.因此,如何把握典型人物报道的客观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人物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全民阅读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有助于树立楷模、引导思想,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本文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推出的部分报道为例,从多途径发掘典型、多形式展现主题、多细节写出特色等方面,阐述典型阅读人物的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5.
邱晨辉 《青年记者》2021,(23):36-37
近年来,随着融媒转型的深入,典型人物报道的一些认知误区日益暴露,如抗拒懈怠心态、官方背书心态、盲目崇拜心态等。做好这类报道,在采访上,要“广撒网”,和受访对象交朋友“拉家常”,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每个故事都站得住脚;在写作上,人物呈现要真实立体,彰显人性温度。  相似文献   

16.
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对典型人物报道的细节把握,于细微处见精神,可说是一个作品得以生动感人,得以升华主题的一把金钥匙。 “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话用在典型人物的拍摄报道上,一点也不为过。一个典型人物是通过一连串典型的细节来组成它的形象生命的。荣获全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抢救村支书》,就是我们以电视传媒手段进行典型人物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人物报道故事化写法,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和背景添加等,细致入微地对人物进行个性描绘,发掘人物的故事因素,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的事迹、经历以及成长过程,凸显人物中能够让人兴奋、感动、富有戏剧效果的故事。它借鉴文学故事的表现形式,是媒体适应受众心理、挖掘人物报道深度的重要方法。在新闻报道中运用故事化写法,  相似文献   

18.
典型人物报道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高校弘扬正气、引领舆论、倡导校风的重要载体之一。校报典型人物报道的作用典型人物报道可以在高校校园树先进、立典型,深入研究分析典型人物报道,有利于更好地从正面角度以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感染师生员工,  相似文献   

19.
沈铭玉 《视听界》2007,(5):81-81
在民生新闻占尽故事化优势的时候,其他电视新闻也在积极探索主题性报道如何生动好看。其实主题性报道同样需要讲故事,要想讲好故事,达到所要的宣传目的,需做到四点,即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冲突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分析近年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在武汉公共交通领域报道的先进典型人物,分析该媒体在报道典型人物、聚焦“凡人英雄”、彰显人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上的做法:选择的典型人物要能“立得住”、为人物贴的标签要能“叫得响”、全媒体报道的方式要能“传得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