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海鸟 《教师》2010,(17):100-101
当职高学生频频失信于保证书,但仍“不厌其烦”地拿“保证”做挡箭牌时,班主任该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学生保证书虽不完全可信,但完全可用。笔者结合“兵法”——以退为进,发扬保证书运用新主张,推动学生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2.
有些教师在学生犯错或反复犯错时,就会让他们写"保证书",笔者以为这种做法甚为不妥. 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写"保证书"其实是一种社会性的行政干预与处罚手段,极不适合运用在受教育的未成年人身上.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是无法"保证"的.再说,有些学生的辨知能力和自控力比较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等等,其本身在学校学习、生活的过程就是不断矫正"错误",逐渐成长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起沟通者、引导者、呵护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平等民主而又真诚的交流中明辨是非,体验积极向上的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地去纠正前进的方向.假使教师仅用一张"保证书"来简化甚至取代自己的教育作用,往往会产生如下几种结果.  相似文献   

3.
尽管新课程标准已把"扇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上移到第三学段中,但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以为在第二学段教学完"圆的面积"后,再组织学生学习"扇形的面积",学生完全能够很好地掌握.由于笔者在无意中捕捉到了"折扇"这一特有的教学资源,因而这一次的教学与以往又有了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曾尝试让学生背"循环小数"的定义.结果,只有少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全理解了"循环小数"的意义,并当堂记住了这个定义:而大部分学生是在课后通过不断地重复背诵,才把它记下来: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背的遍数更多,但无论如何就是记不全、记不牢.  相似文献   

5.
"错"中求"美"     
"错"--一个大家都不怎么喜欢的字,但它却随时跟在我们的身边.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错都是存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在课堂中,笔者认为学生的"错"是一种美,也是一种教学美.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体育与健康标准>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就是"皇帝",能够为所欲为.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不要走入"放羊"式教学的误区,兴趣教学应与基本身体素质教学并重,传统达标也要与专项考试成绩并重.  相似文献   

7.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人主旋律.但如何开展创新教学,在理论上是众说纷纭:在实践上是争奇斗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平时思考,而且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是:在"自然"创新教学中如何做好"加减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后进生"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了很多可行的转化措施,促进了"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开展.但笔者却觉得,在教育应张扬学生的个性、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冷静地审视一下这项倍受关注的工作.就此,笔者提出自己的拙见,以期能与广大教师商榷.  相似文献   

9.
在散文中有一类文章具有回忆性质,情感含蓄复杂,富有人生哲理,故而较难把握,笔者把它们称作"时间差"文本. "时间差"文本之所以难讲难教,有以下原因:一是其文学深度,统编版语文课本所选课文是名家名篇,本身就有强大的文学魅力,"时间差"文本更是凝聚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和对人生的反思,有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愫穿插其间,想要吃透它必须要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和人生阅历;二在其教学难度,初中生处于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应该借此机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但他们阅历尚浅,对很多人生道理难以完全领会,需要教师运用教学策略和智慧进行传授.如何引导学生真正把握作者的个性化情感与哲理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教材编写协作组编著的物理课本第二册(2002年版)第117页有这样一句:"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并不相等."笔者认为这句话值得商榷,事实上这种说法不具有普遍性.我们知道,在不同的燃料中,有些燃料的热值是相同的.质量相同,热值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也就相等.在教学中,笔者采用这样的表述: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般并不相等.在讲完燃料的热值后,为进一步使学生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并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课改以来,人们喜欢用"自由表达"来表达作文教学新理念.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但学生的写作能力却没有很大提高.笔者认为,必须重新审视"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12.
传统作文教学评改方式,多是以教师为主角.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师评改,付出很多但收效甚微.新课改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笔者以为作文教学中不妨让学生再试身手,自评自改.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驰骋在评改"第一线",亦是教学一大乐事.  相似文献   

13.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学生实验十三"传感器简单应用"的实验中,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简单传感器和掌握利用简单传感器实现自动控制,但完全按课本要求组织分组实验,会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最近,由于教学的需要,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篇课外作业.收到作业之后,笔者不禁感慨:一堆作业中几乎每个学生上交的都是打印稿,终于发现了两篇手写稿,但字迹也是"龙飞凤舞",错别字更是随处可见.难道我们所谓的天之骄子们对汉字和书写漠视陌生到了如此境地?还有多少人没有陷于这种"书写"危机之中呢?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但也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在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呢?笔者认为要从抓好四个关键"点"入手--起始点、兴趣点、着力点、生成点.  相似文献   

16.
一个班中有几十个学生,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有强弱优差之分.教师自然关注优秀生,厚爱"后进生",而夹在"两头"之间的很大一部分"中间生",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给老师添乱,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很少,外国教育工作者把这类在集体中不受关注的学生称为"灰色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个案分析法",是以剖析典型事例为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世界洋流模式图"较易掌握,但实际洋流的分布,比"世界洋流模式图"要复杂得多.笔者尝试运用"个案分析法"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填鸭式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校园问题和教育危机.80年代初,日本进行了"宽松教育"改革,倡导创造轻松宽裕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生存力".但PISA2003、PISA2006两次测试中日本学生成绩的下降使"宽松教育"成为众矢之的,对于学生学力下降的批判层出不穷.2008年,文部科学省的政策由"宽松教育"转向"去宽松教育"."宽松教育"确实有其问题所在,但学生学力下降不应完全归咎于"宽松教育".对"宽松教育"和学生学力下降的考量,要站在客观的角度,考虑不同群体的阶级立场与教育的系统性;也要考虑整个社会的时代背景与民族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19.
学习,对有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但对有的学生却是一件痛苦的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当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笔者认为能否让学生对学习形成愉快的心理体验,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的角色要发生一些变化,不能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唯一手段.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同时教师的有效引领作用又不能降低,如何处理这一矛盾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画龙点睛"的策略,即"画龙"让学生自主完成,"点睛"由教师来完善,这样既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结合一些案例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画龙点睛"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