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建成100所学校IPv6全面覆盖的校园网,IPv6用户超过200万,规模应用IPv6网络支撑系统,建成20个IPv6重大示范应用。本刊讯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2008年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产业化专项"的最大项目"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升级和应用示范"2012年12月25日通过了项目验收,标志着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已经成功走完了第一步,为下一步在全国大规模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下一代互联网将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2015年将完成全面商用部署。  相似文献   

2.
"下一代互联网校园学习生活交流平台"是2008年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20个应用项目之一,项目名称为"下一代互联网校园学习生活交流平台应用示范"项目.项目的技术基础为CERNET认证和资源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3.
"下一代互联网校园学习生活交流平台"是2008年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20个应用项目之一,项目名称为"下一代互联网校园学习生活交流平台应用示范"项目。项目的技术基础为CERNET认证和资源共享平台。CARSI身份认证联盟于2005年开始建设。2006年,在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四所高校率先进行了高校身份联盟相关技术的初步试验,当时,试验用应用系统主要为网管系统。2008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3月11日,中国电信与清华大学联合建立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应用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清华大学将利用自己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上的优势,为中国电信解决下一代互联网过渡面临的技术难题,加快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速度。作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电信此举也标志着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商用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IPv4地址已分配完毕,全球各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下一代互联网过渡计划与时间表。我国积极应对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式,由国务院主持召开专门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路线图。2008年,由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组织实施了"2008年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产业化专项"。作为专项中规模最大而且是第一个启动的项目,"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由教育部领导,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组织协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00所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IPv4地址已分配完毕,全球各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下一代互联网过渡计划与时间表.我国积极应对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式,由国务院主持召开专门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路线图.2008年,由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组织实施了"2008年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产业化专项".作为专项中规模最大而且是第一个启动的项目,"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由教育部领导,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组织协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00所学校承担建设.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6):90-90
<正>各有关高校、单位:经过"十五"期间建设,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现已成为我国研究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开发重大应用、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性网络基础设施。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经组织实施了下一代互联网试商用和产业化专项,积极推进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网络》2013,(7):46-48
本刊讯为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在我国的规模商用,CNGI专家委于2013年6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下一代互联网商用推进会"。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伍浩、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以及来自工程院、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工信部电管局、工信部规划司、科技部、中科院等各部委领导和嘉宾出席了会议。时值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大规模商用的关键时期,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推动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明确我国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方向、政策需求、过渡路径、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岁末年初,中国吹响了IPv6试商用的号角。国家发改委以加快实施《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步伐的实际行动表明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时代已经开启。教育领域首当其冲,成为第一个实施《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的领域。2008年12月15日,教育部召开了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的动员大会,要在2年内使100所学校在现有的校园网基础上进行IPv6技  相似文献   

10.
岁末年初,中国吹响了IPv6试商用的号角。国家发改委以加快实施《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步伐的实际行动表明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时代已经开启。教育领域首当其冲,成为第一个实施《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的领域。2008年12月15日,教育部召开了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的动员大会,要在2年内使100所学校在现有的校园网基础上进行IPv6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校园无线网络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校园无线网络的普及也引发了在不同高校间进行无线漫游的需求。本文介绍了笔者单位在发改委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和规模商用专项项目"基于IPv6的下一代绿色无线智慧校园应用示范"的支撑下,WAPI无线网络在高校中的建设方案以及利用WAPI在不同高校间进行无线漫游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网络》2009,(12):76-76
日前,山东大学IPv6校园网项目的招标结果出炉.浪潮一举拿下200万的采购大单。本发项目建设完成后.山东大学将初步形成安全、高效的下一代互联网试商用环境.推动全校教学、科研信息化应用全面进入IPv6时代。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发展进入了以宽带化、移动化、泛在化为表征的下一代互联网时代,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起点”。2012年12月底,“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升级和应用示范”在北京通过了项目总验收,蹦不再只是“明天的技术平台”。在100个校园网实现了规模部署,200万师生用户,130多个系统应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IPv6下—代互联网业务运营和网络管理平台。为公众互联网IPv6升级改造及规模商用进行了必要的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网络》2012,(8):11-11
近日发展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显示,我国将加快部署下一代互联网并开展IPv6商用试点,到“十二五”末,IPv6实现规模商用。意见中提出,我国将推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用和前沿性布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网络》2010,(2):11-11
2009年年初,中国吹响了IPv6试商用的号角。 国家发改委加快实施《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的步伐,表明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时代已经开启。教育领域首当其冲,成为第一个实施领域,在一百所高校进行IPv6试商厢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IPv4到IPv6顺利过渡,必须有人敢吃螃蟹,先走这一步。高校的科研力量以及用户群体性质使它有责任也有条件做IPv6试商用的先锋。”为落实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加快实施《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的步伐,在全球互联网技术变革和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时刻,抓住时机,再接再厉,  相似文献   

17.
"赛尔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由教育部科技司作为指导单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以下简称CERNET)与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的,面向下一代互联网和应用技术创新的研究项目。项目由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出资,资助对象为已经接入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CERNET会员单位的学生,单个项目资助金额一般不超过10万元,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项目实施期限为2015年到2020年,每年实施一次。现启动2018年项目申报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网络》2009,(1):20-20
2008年12月23日,由CERNET华北地区北邮主节点——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办、北京智洋环亚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IPv6技术和ICP试商用研讨会”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会上,北京邮电大学马严教授做了题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及其试商用部署》的主题报告。他介绍了IPv6协议要点,国外下一代互联网相关技术与网络的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的部署,  相似文献   

19.
"赛尔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由教育部科技司作为指导单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以下简称CERNET)与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的,面向下一代互联网和应用技术创新的研究项目。项目由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出资,资助对象为已经接入IPvc6下一代互联网的CERNET会员单位的学生,单个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网络》2013,(5):10-11
本刊讯2013全球IPv6下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于4月11-12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峰会由全球IPv6论坛、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与评测北京市工程中心和天地互连公司共同承办,以"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题,全球重量级演讲嘉宾围绕全球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热点话题,分享了IPv6产业升级、建设、商用等最新产品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