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玻璃导电实验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师范学校李龙吉导体与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通常条件下玻璃是绝缘体,不会导电。可是在高温条件下玻璃就可以转化为导体。本文介绍的实验,能说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取一个报废的220伏25W灯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种新型家用电器不断产生,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制造用电器外壳的材料无非两大类,即导体和绝缘体.人们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同时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一般生活和生产中常常把导电性能好的导体和绝缘性能好的绝缘体当作常用的电工材料.好的导体有银、铜、铝等金属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和大地等,好的绝缘体有空气、玻璃、塑料、陶瓷、橡胶、油等,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我们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用导线把一个小灯泡(最好是220V的)、开关与一个废灯泡的玻璃芯串联起来,接到220V…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材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该节内容在向学生讲清楚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明确指出了两点:一是“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二是“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导电”。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两点知识的理解,教材特地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演示实验———玻璃在高温下也能导电。其实验演示电路如图1(甲)(乙)所示。甲: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小灯泡不亮。乙: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小灯泡发光。图11…  相似文献   

4.
初中课本中有一个绝缘体变导体的演示实验,把玻璃加热到红炽热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但是利用课本上的装置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问题有:①要用酒精灯加热灯芯很久才使电路导通,这样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②加热时,教师一个人很难操纵整个实验装置.为此,我们自制了简单的玻璃变导体演示器,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大纲中规定的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力求做好”。 现就初三物理几个演示实验作改进和补充说明。 1.关于玻璃变成导体实验的改进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五十页第四节“导体和绝缘体”图4-12: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小灯泡发光这一实验,照课本中做,如果用电池组做电源,即使将玻璃(用废灯泡中的玻璃芯和灯丝引线)加热到红炽状态,小灯泡也不发光。现将这一实验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50页,为说明“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转化为导体”,利用玻璃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并说明实验现象是:常温下,闭合开关小灯泡不亮,表明玻璃是绝缘体;用酒精灯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小灯泡发光,表明玻璃变成了导体。《物理教学参考》中建议,玻璃可用废灯泡灯芯代替。我和同组的物理教师们,根据教科书插图,利用废灯泡灯芯,反复实验,都未成功。是不是电源电压低了呢?于是用低压电源代替电池组,将电压提高至36V,灯泡仍不亮,实验还是不成功。是不是酒精灯火焰…  相似文献   

7.
读了1999年第6期刊登的《教材中两例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一文,文中提及的第二个改进的演示实验,即玻璃由绝缘体变为导体的实验,改进后确实操作简单,实验效果明显,尤其是缩短了实验时间,对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有重要的意义。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实验使用的电源电压为220V,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其实,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中的实验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当玻璃受热后由绝缘体变为导体时,电路中的电流较微弱,小灯泡无法显示,只要改进一下显示的方式就可以了。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这个实验的。如图1所示,将实验用的小灯泡改换成…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四章在讲授《导体和绝缘体》一节时有这样一段叙述: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导电。随后教材举例说:玻璃是相当好的绝缘体,但如果给玻璃加热,使它达到红炽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按课本要求进行过反复试验,发现该实验并不容易成功。主要原因是:①加热装置的选用不规格,很多教师在实验时都是选一根较细的玻璃棒,然后将导线紧裹在玻璃棒两端,由于玻璃本身电阻很大,加之接触不良,实验很难成功;②尽管使小灯泡发光需要的电流…  相似文献   

9.
初中课本中有一个绝缘体变导体的演示实验,把玻璃加热到红炽热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但是利用课本上的装置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问题有:①要用酒精灯加热灯芯很久才使电路导通,这样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②加热时,教师一个人很难操纵整个实验装置。为此,我们自制了简单的玻璃变导体演示器,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实验器材1m左右的带插头的双导线一束,废旧的卡式电灯泡1个,铁架台,酒精灯,硬铁丝。2演示器元件的制作和组装小心地敲碎废旧灯泡的玻璃外罩,保留灯芯及灯泡头,为了将…  相似文献   

10.
通常情况下玻璃是绝缘体。但在高温时它可转化为导体,这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说明: 方法一:找一个废“220V、15~100W”的灯泡,打碎玻璃泡,保留带有螺旋金属套的灯芯,并将裸露的铜丝齐根截去。然后按图1线路将一个日光灯启辉器座和一个平灯口连接好,在甲处拧入用废灯泡制成的灯芯,在乙处拧入启辉器(事先剪去铝罩的上半部分使氖泡露出,并去掉电容)。接通220V交流电,氖泡不发光,因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用酒精灯给灯芯加热,就会看到氖泡发出红光,说明高温下玻璃会变成导体。  相似文献   

11.
对“玻璃由绝缘体变成导体”演示实验的改进黄州市堵城镇叶路中学熊志全(436131)初中物理第二册新教材第50页玻璃由绝缘体变成导体的演示实验,按照课本所示电路进行,对玻璃加热时间较长,且不易使小灯泡发光,因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能迅速有效地完成本...  相似文献   

12.
怎样做好"玻璃变成了导体"演示实验新疆乌鲁木齐市冶建学校胡善庆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第二册第四章"导体与绝缘体"一节中图4-12演示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可以变成导体,导体又可以变成绝缘体.有些...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为了说明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选取了玻璃作为研究对象,由于玻璃在常温下是相当好的绝缘体,但如果条件发生改变,它就会变成导体。实验时,由于课本中的电源没有给出合适的电压值,往往不容易成功,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对此实验装置稍作了改进,成功率很高,效果很好,现特推荐给大家参考。本人采用的实验电源是照明电路的220V 的电压,玻璃材料选用的烧坏的灯泡(去掉玻璃外壳及灯丝支  相似文献   

14.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的条件下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一般条件下不导电的玻璃,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变成导体”。按照课本的要求,玻璃球作实验材料有一定缺陷。可以用废小灯泡、或盐水溶液来替代玻璃球来做实验,其结果是,材料易得,操作简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导电性”一节,教学难点是“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可以转变为导体”。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材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利用酒精喷灯将玻璃烧到红热状态,使二极管发光。该实验有两个缺点:一是二极管发光的可见度太低:二是温度要求太高,需要用到酒精喷灯,酒精喷灯点燃所需时间长,而且实验过程中,被加热的玻璃容易碎裂。我们针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很好地克服了这两个缺点。  相似文献   

16.
拆去地线后电势还为零吗安徽砀山二中孙继宁静电感应实验是中学物理静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这里我们讨论其中的一个细节问题,就是把一个带正电的小带电体A(这里视为点电荷)移近一个中性导体球B,将导体球B接地后把地线拆去,若其它条件不变,间这时导体球B的...  相似文献   

17.
在冀人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小电珠、导线、电池组装简单电路,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主动探究过程。通过猜测与假设、实验与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去认识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在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导体和绝缘体时,有的学生可以达成共识,如石块、砖头、瓷砖、粉笔等是绝缘体,硬币、金戒指、金项链等是导体,而对有的材料学生就有分歧,如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潮湿的物体等,学生有的说是导体,  相似文献   

18.
1 一次失败的实验 新版初中科学教材第三册第四章的电学内容中,为了说明“自然界的绝缘体和导体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材安排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实验:烧红的玻璃能导电(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  相似文献   

19.
静电计是静电实验常用的一种仪器。它可以测量导体电势和两导体间的电势差,演示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还可以作一般验电器用。它的构造如图(1)所示:是由金属杆、绝缘套筒、金属圆筒、装在圆筒前面的透明玻璃、装在后面带标尺的毛玻璃、指针、接线柱及三足底座等组成。如所周知,上电学课一般都在春天雨季,空气湿度较大,为了使演示实验做成功,过去往往要对仪器做烘干,如果烘烤温度掌握不好,超  相似文献   

20.
绝缘体变导体的演示实验是初中电学的一个重要实验 ,它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 ,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论教育的生动内容。采用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第 5 0页图 4— 12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很难成功 ,一般采用微安表或者用发光二极管代替小灯泡的方法来做。但因此时电流表还未讲到、二极管发光弱等原因 ,使实验效果不明显。改进的方法是将小灯泡换成“2 2 0 V  10 0 W”的白炽灯泡 ,电源采用 2 2 0伏交流电 (教室的插座即可 )。闭合开关 ,灯不亮。用酒精灯加热玻璃 (废日光灯管端、废白炽灯均可 )。 2分钟左右 ,玻璃即达到红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