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邓振 《兰台内外》2020,(13):47-48
红嘴鸥自1985年开始大规模来昆明过冬,已是昆明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本文以档案的视角对昆明红嘴鸥进行探讨,提出昆明应该建立红嘴鸥档案,并分析了红嘴鸥档案对昆明的促进作用,最后对红嘴鸥档案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闻实践》2007,(8):I0001-I0001
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浙江省记协新闻摄影工作委员会和浙江边防总队联合推出了历时一周的"浙江记者走边防"采访活动。新华社浙江分社、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钱  相似文献   

3.
新春伊始,《新华社新闻影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了。举办这样规模的新闻影展在新华社还是第一次,但它是成功的。那些既有新闻价值,又有艺术魅力的新闻照片,深深地吸引了各界观众。这次共展出110位新华社记者的214幅(组)作品,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廊,表明我们国家在改革中前进,新华社的新闻摄影水平也在改革中提高,新闻摄影的内容正向生活的深度、广度开掘,表现手法和风格正向多样化求索。这个影展也显示了新华社有一支政治、业务素质相当好的新闻摄影队伍。他们在长期的采访实践中,拍摄出大量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相统一的优秀新闻照片。看了这些照片,能激  相似文献   

4.
沈文 《新闻实践》2009,(12):53-54
一个成功的摄影记者被人们记住,通常是一幅触发读者心灵激荡的照片,它往往通过反映人物命运的典型瞬间而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事件对当事人的影响,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怀。当我捧读大学好友、新华社高级记者刘卫兵记录他20年新闻摄影生涯的纪实作品《回望20年——一位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手记》时,  相似文献   

5.
图说     
《大观周刊》2010,(42):6-7
视觉 海鸥归来 近日,近万只红嘴鸥飞抵云南昆明越冬,这是生长在西伯利亚的红嘴鸥自1985年以来连续25年飞抵昆明越冬。  相似文献   

6.
出版这本新闻照片集,是为纪念新华通讯社新闻摄影编辑部成立40周年。收入本集的333幅照片的215位作者有一个共同的称号——新华社记者。通过这几百幅照片,人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创建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历经的辉煌壮丽而又艰难曲折的漫漫征程,同时也可从中感知新华社新闻摄影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7.
飞翔的倩影     
今年是红嘴鸥第20年飞临春城昆明。 春城人一向喜爱红嘴鸥。 11月13日,当今年首批2000多只来自西伯利亚的候鸟红嘴鸥飞进位于昆明市中心的翠湖公园时,昆明市环保、防疫部门、鸟类协会和市民们同往年一样,在热情爱鸟护  相似文献   

8.
做全媒体记者实在不是有意而为之,因为"全媒体记者"这个头衔适用于新华社绝大多数驻外记者.就我熟悉的非洲而言,每个地区分社通常只有一至两名记者,负责驻在国和兼管国日常新闻报道工作,这包括对内中文报道、使用驻在国官方语言或其他语种的报道、音频、视频报道、摄影报道、体育报道、网络报道和经济信息采集等内容;此外记者还要承担各种源源不断的其他媒体的约稿、直播连线任务等.而除了新闻报道工作外,新华社驻外记者还要扩大社会交往建立必要的当地人脉,管理文字、视频、摄影及营销雇员,同时维持分社正常运转,兼任厨师、司机、技术员等,真正是一个人的日子在海外过起来……  相似文献   

9.
新华出版社     
《全国新书目》2013,(3):23-35
中国国情读本(2013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30.002013.01978-7-5166-0328-4热烈庆祝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胜利召开(展览图片)新华通讯社摄影编辑部中国图片社198.002013.03本套展览图片由新华通讯社摄影编辑部、中国图片社编辑,新华出版社出版,新闻信息中心发行。图片均由新华社记者拍摄,全方位地展现"两会"召开盛况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一位博士生的回乡笔记,引爆社交媒体。新华社一位资深记者还结合本身工作对其作出详细点评。博士观点是否偏颇,新华社记者评论是否一定正确姑且不论,单就这篇笔记的传播效果,就非常值得新闻从业者深思,对正在开展的各类"走基层"活动也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观周刊》2010,(45):60-60
1985年,一群海鸥从西伯利弧飞越万水千山来到昆明,从此便与我们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每年都会远道而来的海鸥已成为昆明独特的城市品牌。成为昆明人与自然最为和谐的靓丽风景。“冬季到昆明看红嘴鸥”甚至在全国流行开来。  相似文献   

12.
项玮 《新闻记者》2006,(3):84-86
重文字轻图片,这是我国新闻界长期来的一个痼疾。不少新闻从业人员总以为文字能说明一切,照片则可有可无。2000年11月,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到上海举办摄影展览时,曾告诉笔者:“以前分配工作时,文化素养高的当文字记者,文化素养低一些的当摄影记者。”由此可见当年新闻单位完全把摄影放在次要地位。穆青首先在新华社打破这种分配“原则”,他认为,作为一名记者应同时具备文字和摄影两种能力。他自己身体力行,拿起相机,当了一名“两翼齐飞”的记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13,(1):18-19
①2012年9月8日,云南彝良地震灾区余震不断,武警官兵怀抱受伤儿童快速通过滚石路段。摄影/本刊记者刘冉阳②2012年9月30日,中秋节、国庆节全国高速路小客车免费通行首日,京沪高速天津段出现大量车辆拥堵,一名车主在堵车长龙中蹋毽消磨时间。摄影/本刊记者廖攀③2012年9月15日,陕西省西安市爆发万人游行,抗议日本政府非法"购买"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摄影/本刊记者张远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信息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会议决定撤销新华社记者李锦的金牌奖和论文奖“真实性是对新闻摄影记者的最低要求,同时也是最高要求”。这是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再次升温的话题。根据群众揭发和有关方面的调查证实,新华社主任记者李锦1987年夏天在大别山采访期间,违背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制造假新闻照片,选送全国新闻摄影展览。当时,评委会对他的假照片没有察觉,使他一组包括《小夫妻》在内的  相似文献   

15.
1994年12月22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与中国记者杂志社在北京联合举行送旧迎新新闻摄影座谈会,回顾1994年我国新闻摄影工作,展望新一年的新闻摄影形势。 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蒋齐生,执行会长、新华社摄影部主任徐佑珠,科技日报总编辑张飚,中国环境报总编辑许正隆,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图片报副总编辑胡颖,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秘书长梁文骏,人民日报主任记者蒋铎、解放军报高级记者江志顺、北京日报总编室副主任邵镇军、新华社《新闻业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新闻团体:天津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天津市新闻学会、天津新闻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天津分会、天津老年摄影学会,天津体育记者协会,天津卫生记者协会。△在津设有记者站或派驻记者的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17.
万象 《中国记者》2020,(1):124-125
记者中的“老黄牛”通过“中国全球图片总汇”查询发现,在宋振平25年的摄影记者生涯中,署名“新华社记者宋振平”的新闻摄影作品多达377页、11291张(这还只是对内通稿的数量)。2019年10月3日,“江西万载:古城装饰-新迎国庆”-新华社播发了他的最后一张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18.
《中国记者》2014,(2):1
《中国记者》杂志是新华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专业期刊,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新华社最早的业务刊物《工农通讯员》,是国内历史最长、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业务期刊之一。《中国记者》在中国新闻界拥有广泛读者,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鉴于《中国记者》在业界和学界的声誉和影响,被相关机构、学会和新闻院校联盟多次评为中国最具影响的专业媒体和品牌媒体,列入期刊品牌十强。《中国记者》"文字摄影并重、国内国际并重",与传媒同步,与记者同行。及时反映国内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2008,(6):F0003
夏永烈,生于1935年,江苏无锡人,毕业于太仓师范学院。先后在新民晚报、新华社上海分社、解放日报、文汇报和上海科技出版社等单位任记者、主任记者。历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委、理事,上海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人民摄影报编委、市文代会代表、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10,(6):84-85
张严平(1955年11月-),女,新华社高级记者. 山东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同年入新华社国内部,现为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国内部政文采访室高级记者.<新华商>杂志总编辑虞宝竹在<女记者的幸与不幸>一文中称"新华社女记者张严平几乎成为典型人物通讯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