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艾美丽 《成长》2006,(2):35-36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察觉父亲在家中的地位不如母亲。我们姐弟4人有什么事征求父母意见,母亲总是第一个发言,然后就拍板决定。即使是问父亲,他也会说:“问你妈去。”时间长了,我们不会再去问父亲,都是直截了当地向母亲汇报。  相似文献   

2.
慈父     
巴山 《四川教育》2000,(1):46-46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患了痨病,老实憨厚的父亲只有靠种田来支付母亲的药费和我们兄妹的书学费。哥复读了几年高三也没能考上大学,父亲说,他唯一的指望就是我了。  相似文献   

3.
太阳和月亮     
太阳和月亮本是十分要好的姐妹,有一天,她们为了争谁的用处大而吵起来。她们吵了很长时间,吵得口干舌燥,也没结果。于是便一同去问博学的父亲(玉帝),玉帝说:“孩子们,你们都对世界万物有很大的作用。”姐妹俩不满意父亲的回答,就一起下凡去找答案了。  相似文献   

4.
“母亲意象”和“父亲意象”从不同方面塑造儿童的心灵,对于作家日后创作的影响,特别是对作品情感类型的影响极大。父亲在老舍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是,在老舍的家庭结构中,“父亲之名”却并未消失,通过母亲的话语,甚至是通过一些物体得到体现,“父亲之名”——母亲——孩子构成了新的家庭三角平衡关系。于是,父亲的角色功能靠“父母之名”的形式存在于老舍的生活与心灵中,并对老舍的人生抉择与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
她的刘海     
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我也是父亲的第二个孩子,我是父亲和母亲的孩子,而那个女孩,她不是,我管她叫姐姐。后来我和母亲搬出了那个家,那个时候我还只和母亲的梳妆台一样高。离开父亲的时候我抱着自己的玩具被母亲抱出了家门,头靠在母亲的肩窝里,没有哭。从此,我们走出了那座房子。父亲说:“我送你。”母亲微笑着点头:“我该走了。”父亲为母亲打着伞,雨水滴湿了母亲的左肩,我看见了。自我满月就一直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母亲不在,她为了那个姐姐把我放在这儿,她说太忙。打小我的印象中只有两位老人的存在,而忽略了母亲,那个太忙的母亲。…  相似文献   

6.
石茗 《家教指南》2007,(6):50-52
贵州省的一个偏僻山村,有一家兄妹杨刚、杨芳,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当时杨刚三岁,杨芳两岁。父亲死后,母亲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1992年5月,30岁的母亲扔下两个孩子也撒手西去。杨刚和杨芳只有奶奶一个亲人了。7岁的杨刚上不起学,伤心地哭了。妹妹杨芳对哥哥说:“哥,奶奶没钱供你上学,我们去打猪草吧。”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2006,(6):19-19
儿子很小的时候,要一只瓶子,我没给。他就大哭,任何人都哄不乖。半个小时后,他的哭声停了, 第一句话还是说:“瓶子。”我说:“瓶子已经扔掉了。”他又大哭了。母亲站在一边说:“他还小,再哄哄他吧。”于是,我给他讲了许多谎言,譬如瓶子像水一样蒸发了,被我吃下去了等等。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100元     
崔鹏飞 《高中生》2010,(10):61-61
吃晚饭时,父亲突然说:“我的工资怎么少了100元?“母亲忙问:“怎么了?”父亲说:“我的工资是1500元,装在一个红包里。我拿了钱,在商店前拆开了红包,就进去买东西了。”“会不会是拿出来花了?”“我身上本来就有200元.算来算去就是不对呀!”父亲放下筷子。说是要骑摩托车出去一趟。我们知道父亲是要去找钱,母亲放心不下,让我陪父亲去。  相似文献   

9.
我为书狂     
覃祚华 《师道》2003,(1):53
我生于农门,长于农村。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告诉我:读书是咱们惟一的出路。现在回想起来,我迷上书并不只是因为父亲说过的这句话,而主要是父亲最初买给我的那些“小人书”。那时候,家里穷,父亲就叫我把家门前的佛手从树上摘下来切成片晒干,然后拿去收购站卖,得来的钱就拿去买“小人书”。我对“小人书”的爱好一直延续到上初一那年。读中学的6年里,由于母亲的病,使我家的生活更加困难。但是父亲节衣缩食、东借西凑也要让我和弟妹们完成学业。这样一来,家里就更加一穷二白了。但是我们谁也不愿辍学,上学读书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大…  相似文献   

10.
一个双休日,母亲带着孪生姐妹俩到儿童公园去游玩。姐妹俩7岁,活泼可爱,聪明伶俐,读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就双双被评为班级里的三好学生。这天,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她俩穿得花枝招展,煞是让人喜欢。10点左右,天热起来了,姐妹俩说要吃冰棒,母亲当即就去买了。姐妹俩见母亲买了3支,感到奇怪,异口同声地问:“妈,还有一支给谁吃?”母亲先是一惊,转而反问女儿道:“你们说,还有一支给谁?”略一沉思,妹妹说:“给姐姐,因为这次考试她比我多考了4分,妈妈要奖励她,是不是?”母亲摇摇头。姐姐说:“妈妈,是不是给妹妹…  相似文献   

11.
母亲     
母亲一辈子都是为父亲活着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在一个铁矿山上挖铁矿。母亲知道父亲爱吃炖豆腐,算着父亲该回来的时候,就提前打一块豆腐放着。等父亲一回来,就给他炖豆腐吃。母亲对我和姐姐说:“你们日子长着哩。长大了,想吃啥没有?这会儿,先尽着你爹。”父亲自然舍不得一人独享,往往吃不到一半,就说:“吃不下了。真吃不下了。”有一回队里分西瓜,家里分了两个。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们娘儿三个把那个小的分吃了,留下那个大的给爹。爹好长一段时间也没回来。家里没人的时候,我就把那大西瓜从床底下滚出来,拍拍,听听,闻闻。但也仅是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12.
林肯的家教     
有一句美国谚语说:“林肯的真诚与宽容。”在这位伟人的身上体现出的这种美德,与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亚伯拉罕·林肯于1809年出生在美国一个退伍军人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维护当地治安的上尉,薪水不高,还得经常去做伐木工人来养家糊口。林肯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但不幸的是他9岁的时候生母去世了,父亲又娶了黛丝。林肯的继母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她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很会理家,把家里的一切东西都收拾得整整齐齐。林肯刚开始不接受这位继母,对她充满了敌意。我们可以理解这位不幸儿童的心理,他逢人总是说他继母的坏话:“我的继母连…  相似文献   

13.
罗莎琳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做清洁工人把她抚养大。13岁的她变得性格孤僻、胆小羞怯。她怨恨母亲,认为正是母亲的卑微才使她遭受如此多的苦难。看到女儿的性格日益封闭,母亲索菲娅总想做些什么,让女儿快乐起来。索菲娅利用假期带女儿去滑雪。她们滑得不是很好,可她们还是很开心。不知不觉中她们偏离了安全雪道,到了一个没有任何标志的地  相似文献   

14.
我的太太自幼丧父,在灾难面前,她一次又一次流泪。可是,我的太太告诉我,对于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的孩子来说,现在还不是最为痛苦的时候。我问她,什么时候最痛苦?她说,在青春期,主要是黄昏,她会在放学的路上突然产生幻觉——爸爸回来了,就在巷口,就在电线杆子的旁边。  相似文献   

15.
她说她是一个地道的乡下姑娘,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是母亲起早贪黑、吃尽辛苦将她拉扯成人。特殊的生活,特殊的经历,使她  相似文献   

16.
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相似文献   

17.
当我的女儿卡罗琳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在每一次听到救护车或者消防车发出的尖锐的警报声时说一句祝福语。这句祝福语很简短,只有一句:"我希望这辆救护车去救的那个人平安无事。"每次听到警报声,我总是提醒她说这句祝福语,有时候她甚至会抱怨:"我这次不想说了。"我只是提醒她有人需要帮助,如果我们需要帮助,我们也会希望别人为我们祝福的。我认为这是教她懂得同情、爱和关心别人——即使是我们并不认识的人——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科吉尔博格太太是一位很普通的美国母亲.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卡罗琳和杰西卡,今年11岁。与其他家庭不同的是.她不用每天早上送她们到学校去.因为两个女儿都在家上学。当卡罗琳在一旁抱着小猫学法语动词的时候,姐姐杰西卡则一头扎进了大部头小说《尤利西斯》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9.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指着地图告诉我“:我们的祖国叫中国。”等到我上幼儿园了,阿姨说:“祖国也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2008,(6):11
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