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翻译质量影响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翻译对文化对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南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对外传播的丰富资源优势。然而,与河南文化资源自身的内涵与厚度相比,目前河南文化资源对外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该文从翻译学的角度,分析河南文化资源对外传播在翻译层面上存在的问题,阐述翻译对河南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三国演义》的翻译过程中,罗慕士打破了西方文学翻译中的强势话语范式,大胆采用直译法,在语言、文学、文化层面上实现了中国话语言说。同时,他利用出版宣传、语境顺应等有效的中国话语传播策略,使译作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接受效果。罗慕士翻译《三国演义》的方法对当下典籍英译及对外传播工作的启示是:要综合采用各种言说策略,争取原语话语权,展示中国话语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使译作在海外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韩晓明 《天中学刊》2013,28(3):127-129
中原文化的品牌建设和对外传播,需要重视文化认同的培育。现有的多种文化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熔炼提升,突出引领,凝聚中原文化核心精神。在对外传播策略上,要注重求同思维,多强调共识性文化;要加强物质层面的文化空间建设,促进本体文化认同感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外文化传播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这些新特点在理念、方法和行动等维度上都具有鲜明的新时代意蕴。在理念维度上,党的新时代对外文化传播既着重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重视提升中华现代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并在此过程中极为重视传播的针对性。在方法维度上,党的新时代对外文化传播强调以讲好中国故事为载体,依托生动活泼的语言、寓理于情的方法和故事背后的深层逻辑,实现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在行动维度上,党的新时代对外文化传播强调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依据外事活动传播中国声音,实现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从改写理论的角度分析对外宣传翻译中应对文化差异可以采取的各种策略与方法,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选择具体的翻译策略,以从语言层面上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接和融合,从而实现顺利交际和传播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服饰文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服饰无论设计还是风格都能够对外展示中国的软实力,同时也将中国文化精魂传播到世界。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差异。中国服饰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要立足于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同时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英语新闻网站是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如果这类网站自身缺乏文化自信,必然会影响到我国文化传播的效果。因此,在对外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英语新闻网站必须从自身形象和内容上注入文化自信的力量,加强对外文化传播的效果与质量。为此,本文从文化自信角度研究了对外文化传播的策略,旨在强化我国英语新闻网站的文化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为参照系可见孔子学院命名在语言对外推广和文化对外传播理念上之失误、涉嫌宗教之失误、忽略孔子妇女观和民主观及科学观之失误、对中国文化理解之失误。补救的新战略就是孔子学院应改名为曹雪芹学院,转变观念,与国际上先进的语言对外推广和文化对外传播理念接轨,坚定不移地遵循语言通过文学推广、文化通过文学传播之理念,在汉语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以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学的教师作为主要师资、切实把中国文学作为主要工具和主要教学内容,从而避免赤裸裸的文化输出,避免生硬的语法灌输和枯燥的文化灌输,致力于在对中国文学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推广汉语语言、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国家形象是一国软实力的象征,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促进国家发展的有利条件。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中国形象时好时坏,地位或高或低,其原因既有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差异等外部因素,也不乏中国对外传播"报喜不报忧"和公共外交不足等内在因素。针对中国对外传播中的不足,中国应深刻反思,转变对外传播观念,拓宽传播渠道,增强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10.
张兵兵 《英语广场》2020,(13):30-32
在20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在此背景下,翻译研究从语言层面扩展到了文化层面。五花八门的中式菜名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译者在翻译中式菜名时,应增强自身文化素养,结合翻译目的灵活运用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勇于探索新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达到最佳翻译效果,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Within the scope of human beings, some addressing terms are similar. However, different addressing terms still exist,which are influenced by the background of high context communication or low context communication. A good example is tha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 typical instance of high context communication, puts much emphasis on etiquette, which is represented in addressing terms as more complex and definite; In western, with the background of low context communication, every individual is more equal and they address each other more generally and much simpler.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addressing terms both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me theory.  相似文献   

12.
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文化中的招呼语和称呼语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比较中西文化中两者的语用差异,能使读者对这种差异具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同时,在外语教学中起桥梁作用的教师应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力,学习者也要注意了解自己的文化模式,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言中有大量关于颜色的习语、成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因而这些词语在表达语言意义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语义对等性。但由于民族风俗、地理环境、思维形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的差异,各个民族对颜色词语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意义、文化内涵及其蕴含的意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的语义及其引申意义异同性,揭示英汉语言中颜色词语表达意义的对等性差异,对促进语言学习,中英文化交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华夏地域文化传播研究成果颇丰。在内容分析方面,“传播论”认为挖掘、认知本地文化是传播之始,但内容编码上还要下功夫;叙事分析深受青睐,个案研究是天然选择。在媒介分析方面,新媒体新技术深受追捧,地方媒体是地域文化传播的重要且必要推手,交通工具与设施化为传播媒介,地方高校是地域文化传播的中转站,汉语国际教育是地域文化传播的新媒介。在效果研究方面,量化研究少而精,质化研究多而不强;效果应用主要服务地方党政系统,集中旨在提升未然效果。其总体特征是还处在破土而出的成长期,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翻译是跨文化的桥梁。汉英语言中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其中颜色词的文化差异极易导致东西方人理解的误区。主要探讨了"黄色"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的问题,力图实现汉英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渗透。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和文学作品中的称谓语也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体现出很大的差异。探究英汉称谓语的差异及其背后存在的各种原因,能够使得在称谓语翻译过程中知己知彼,正确对付。本文通过对英汉称谓语的定义、分类、差异及原因等方面的介绍与研究,重点分析了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中存在的差异与原因,并针对所述差异,相应提出了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英汉称呼的渗透看中国文化的西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呼语是人们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它是展现各民族文化内涵的一扇窗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各民族的文化往往互相影响,而传统的中国文化也受到了西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出自由、个性及平等的观点,这些影响也同样反映在了称呼语中。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词汇所附着的文化意义的不对等导致许多英汉词汇意义的不对等,包括其功能意义、范畴、联想意义、情感意义、使用频率等方面的不对等,这将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障碍.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有必要开设与交际文化相关的课程,教师不能以讹传讹,学生应尽可能地增加跨文化交际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对于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提升以及中国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着重重困境。汉语国际教育的蓬勃发展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平台。在汉语国际教育过程中要加强中华文化传播意识,明确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与责任;要全面发挥孔子学院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注重对来华留学生的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教学中,对西方文化的照搬和移植甚为重视,而对本土文化在英语教学的作用重视不够。人们习惯于强调中国人如何适应西方文化,却很少关注本土文化如何用英语表述,或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用英语传递中国文化的信息。本土文化的缺失是很普遍的事情,在文化交流中既要重视西方文化的输入,同时也要引入本土文化的内容,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一是西方文化在政治强权和军事、经济霸权的支撑下,取得了世界文化的话语霸权。二是中国在传播文化过程中采取的是单向性的传播方式,造成了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在外语教学中引入本土文化的问题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中国文化核心内容,其次强化本土文化术语表达的统一性,再次加强中国文化的研究能力,提升中国文化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