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情感因素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文化偏见、焦虑、态度和移情四个方面来调查留学经历对跨文化交际情感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外留学经历有助于减少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文化偏见和焦虑心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交际主体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积极态度和移情能力。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剧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国际“汉语热”不断加温。印尼政府1998年解禁汉语,使得来华留学印尼学生逐年增多。文章以某高校印尼短期汉语师资培训班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研究来华印尼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研究结果将从影响印尼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因素、印尼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和印尼留学生学业适应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全球胜任力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参与国际赛事志愿服务被认为是促进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对10名参与某国际赛事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深入访谈发现,其全球胜任力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后发生了积极变化,体现在文化认同、世界知识、跨文化理解、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开放与尊重等方面。首先,得益于高强度赛前培训,志愿者的世界知识和跨文化理解水平变化最为显著;其次,志愿者全球胜任力态度与价值观变化程度居中,这源于志愿者的高内驱力和赛事期跨文化交际环境;最后,国际赛事有助于提升志愿者的全球胜任力技能,但囿于期限较短,其影响程度较小。基于研究结果,研究提出应提高服务性学习活动的比重、开设世界知识类课程以及创建真实的跨文化交流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潇予 《考试周刊》2012,(3):151-152
作者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在澳洲留学的中国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详细分析了其跨文化适应情况和影响其跨文化适应的内外部因素,为帮助留澳中国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5.
张谦 《成才之路》2009,(18):58-58
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发展与人沟通舍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通过情感态度相关理论支持,结合教学实践.运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围绕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优化高中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出国留学成为继考研之后的学习深造的新途径,但也衍生出很多问题。本研究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设计调查问卷,针对有效用户进行深度访谈,对近700名当代大学生就出国留学的态度评价、出国留学的动机以及对于出国留学的憧憬和担忧等方面展开调查,旨在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出国留学意向。调查发现目前许多大学生都怀有外出留学的意愿,但存在着盲目、焦虑、依赖等诸多问题。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留学中介四个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留学意向更为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研究越南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现状,发现越南留学生感到在华生活中人际交往方面最难适应,社会文化次之,学术生活相对容易适应。遇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语言障碍、身份认同和沟通方式差异;研究还发现越南南部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水平高于越南北部的学生。开放的心态、促进互动交流和加强跨文化培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大学在对外国留学生或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中充当着多个维度的载体,这些载体的运行离不开跨文化沟通的进行。文化差异为跨文化沟通提供了前提的同时,又设置了障碍。对此,本文将以大学这个学校管理的主体所充当的载体为切入点,从其主要承载的文化规范体系和文化认知体系出发,来论述文化差异对外国留学或工作人员管理工作的跨文化沟通的影响。依此,分别提出两条总则性的建设性意见——确立主导文化元、建立文化层次和建立宽容环境、保持开放态度,及其他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成都体育学院留学生群体的观察和访谈,探究了造成留学生来华后出现跨文化不适的原因。基于跨文化适应模型,作者针对留学生群体的跨文化适应,从高校管理者和留学生两个层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帮助留学生更好适应来华的留学生活。  相似文献   

10.
英语口语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虽然新课标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读写能力大大优于听说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对英语教学的实践,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中产生焦虑心理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主要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结合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分析,掌握研究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产生焦虑心理的第一手资料,并选定个体进行追踪性研究,通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的观察、指导和研究,探求小学生在英语口语中焦虑心理的成因,研究发现焦虑心理对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起着不同程度地抑制作用,当他们要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时,口语的交际性、灵活性和出错的公开性使学生产生的焦虑程度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中国和泰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CALL”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态度.以凯里学院和泰国苏南拉里理工大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围绕中泰两国大学生对“CALL”的应用态度展开对比研究,结果证明:中泰两国大学生对“CALL”的应用态度具有显著性差异.最后,探讨了中泰两国呈现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对研究结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有着非常紧密关系,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转变对文化教学的观念和态度,积极研究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和跨文化问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不同方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以增强英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国际学生有着学生和外国旅居者的双重身份,本研究主要关注其作为学生在大学校园中的跨文化适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国际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性可分为交际适应性、环境适应性和认知适应性,适应性的水平主要受到与中国师生互动情况的影响。国际学生与中国师生互动越好,越能更好地完成社会文化适应。研究结果还显示,较之来自西方国家的学生,东亚地区的留学生在文化适应上遇到更多的困难。此外,满意度可以作为预测社会文化适应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高职新生在大学基础英语学习方面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提出教师应适时的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将英语学习与专业相关联,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舒大平  李勇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5):87-89,96
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以实际调查材料为佐证,指出了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问题,并分析了缺失的原因.阐述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减少语用失误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汉语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随之而来的是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方式的适应问题。此研究以一位来华泰国留学生为例,以叙事的方式,详尽展示了来华留学生在华期间对日常生活、课程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具体适应状况,并进一步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来华留学生及其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校生死教育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编的问卷,以对待生死的总态度、对待死的态度、对待生的态度、与死亡有关的特殊问题探讨、对生死教育的需求以及课程设置等6个方面为内容,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重生轻死”的历史文化传统深深地影响着国人,人们较少讨论甚至回避死亡话题;大部分人为死亡所困扰,对死亡普遍有一种恐惧心理;许多学生缺乏对自杀的正确认识;等等。高校学生对生死教育有着较大的需求,在高校开展生死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今后应加强对生死教育课程的研究,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开展生死教育。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外经贸往来的增多,特别是在中国政府国家奖学金项目的大力支持下,来华土库曼斯坦留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这部分学生在中国的情况怎样?能不能适应当地的文化?什么因素影响了他们的适应?文章结合问卷调查,从8个方面略作分析:1、对异文化的态度;2、对异文化的期待;3、对生活变化的敏感程度;4、社会支持来源;5、时间因素的影响;6、文化距离与歧视偏见;7、应对策略;8、个人因素。结合问卷调查及采访,试图评定留预科学生在中国遇到的文化冲击及适应情况,以期对土库曼斯坦留学生管理及教学提供有益的启发与帮助,从而加速他们对中国学习生活的适应。  相似文献   

19.
以在苏州高职院校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从气候环境、饮食习惯、公共服务、学习适应、消费观念等社会文化适应维度,以及思乡情绪、过度关注、语言障碍、心理落差等心理适应维度,对苏州高职院校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苏州高职院校留学生跨文化不适应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从建设师资培训平台、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跟进软硬件配套支持等角度提出了苏州高职院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