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如今在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一些教育流行语,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解读这些教育流行语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人们认识到了教师对学生发展、成才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许多学生因为教师的素养差而发展不理想,因此做出断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其实,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激动人心,但是有些偏激,它成了戴在教师头上的紧箍、套在教师脖子上的枷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其实,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好。“被教好”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发展符合包括学…  相似文献   

2.
一 次参观一所名校,一进门我就被一则“没有教不 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标语给震住了。 近年来,虽然事实已证明该校教育成果辉煌,但这则标语至今仍让我心里犯嘀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吗!”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就学生的学习而言,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只是促使学生变化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若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理念之下,学生的进步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则学生的学习势必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教师也只会是一味地去教。这种失去了学生主体能动作用发挥的教…  相似文献   

3.
朱先明 《教师》2010,(5):1-1
人是要有一定精神支柱的! 教师需要有对教育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就能够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不会教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有人称洋思教育是一个奇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洋思中学独创的极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并由此衍生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一口号和昭示。乍一看,很不容易理解。在赴洋思考察学习时,我们着重就其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作了一些探究,先是在主教学楼大门左侧的标语牌上发现了这句话,之后又查阅了一篇《洋思人也要学洋思》的报道,才得以明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与信念以及教师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放弃“教好”每一个学生,更要通过“洋思人学洋思”,不断地提高和增强能够“教好”的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5.
《教师博览》2003,(5):4-5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之后,被老师们广泛引用,而且出现了一些与这句话类似的说法:“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等等,表达的都是同一意思,就是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句教育界的“名言”在被广泛引用的同时,也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几年前,听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时,顿觉惭愧和震撼。惭愧的是,原来那些几乎个个都可以成材的学生到了我手里,并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6.
信息专递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之后,被老师们广泛引用,而且出现了一些与这句话类似的说法,“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等等,表达的都是同一意思。通俗一点说就是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句教育界的“名言”在被广泛引用的同时,也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一次大讨论,本期摘要编发,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能帮助我们对这句名言有更深刻的理解,让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来只是适合一时一地的经验之谈,被某些专家无限夸大,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量凡教育出点什么问题,就挥舞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这根大棒,把屎盆子一股脑往教师头上扣,指责教师没教好,而真正的始作俑者则往往躲在一边窃笑。[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晚上偶然看了一次央视的《大家》节目,对名特级教师霍懋征的访谈。我有时觉得,关于教育,我们的言辞已经几乎“无所不用其极了”,太过“花言巧语”,充斥着件、充斥着媒介,既保持着“政治正确”,又颇具语言感染力。访谈中所提及的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其实都一点不算是新鲜词句了,估计全中国的老师和家长们都明白得通透无比。如果没有见到行动,大概谁都不大容易受感动了。但在访谈中,  相似文献   

9.
申时芳 《贵州教育》2011,(5):25+38-25,38
如今,教育圈的“行话”——“赏识教育”、“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此起彼伏,从“尊重学生”演变到:“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  相似文献   

10.
人们认识到教师对学生发展、成才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许多学生因为教师的教育素养差而发展不理想,因此做出断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这句话听起来激动人心,但细细推敲起来,却未免过于绝对化。  相似文献   

11.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最初接触这个教育命题时,对我的触动很大,它鼓舞我去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激励我去培养、塑造将来我所要面对的学生。可当我有机会与许多来自教育一线的老  相似文献   

12.
最近常见报刊杂志谈及教育时引用孔子的名言“有教无类”,以此证明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多想办法,多花精力,可以教好每个学生。每见此类文章,总想说上几句。  相似文献   

13.
人是要有一定精神支柱的!教师需要有对教育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就能够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不会教的老师。  相似文献   

14.
汪庆荣 《师道》2021,(4):39-39
2021年2月25日,天津市的一位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说:“你爸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这位教师的言语背后流露出满满的歧视与轻蔑。作为老师应该怎样教育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有教育专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很多老师听了这话脑海中或许会浮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屡教不改”的“后进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教育行为、教育现象的评价有一种绝对化倾向,需要重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就是典型一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一句中“好”的标准是什么?是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还是身体素质?是审美能力、创新思维或者是技能技巧?一位知名校长著文说,他的3个孩子在小学读书时成绩均不理想,上中学以后,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引导他们,结果他们的成绩上得非常快,从而“开始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显然他是以升学考试成绩为坐标来定位这个“好”的。无论高考还是中考,都是选拔性考试,必然有一部分学生被淘汰…  相似文献   

16.
王峰 《中学教育》2006,(1):13-14
本来只是适合一对一地的经验之谈,被某些专家无限夸大,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其理,但凡教育出点什么问题,就挥舞“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这根大棒.把大帽子一股脑往教师头上扣,指责教师没教好……[编按]  相似文献   

17.
刘福学 《上海教育》2005,(5B):55-5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8.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得不好的老师,教得好与否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艺术。面对普及高中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学生生源质量下降的新情况,我们以任教的高2008届1班为试点,大胆对中学教育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本文通过对有关工作的总结,阐述团队精神和激励机制对中学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说法在教育界中用以责备教师在工作中的某些失败。这一句话在理论上肯定了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有其合理性,但在实践中,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遭到曲解,给育人行为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学技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