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小学语文教师除了上好习作课,激励学生学会观察社会、积累习作素材之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语文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必须熟谙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把握小学高年级习作的要求,根据学生习作的实际水平,采取实际有效的习作批改方式,根据批改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习作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周超平 《教师》2019,(3):28-28
习作评价永远是习作的起点而不是习作的终结,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欲望。在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中,教师应当注重使用多种评价方式,注意习作评价的多元性与互动性;把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及家长给予的评价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习作评价效率,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习作评价对习作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鼓励学生的习作、提高习作水平、改进习作教学方法及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习作评价与批改往往定位于教师和习作之间,是一种单向的评改活动。教师精批细改,耗时多,效率低,且不及时,每次作文要隔十天半月才讲评。教师的评价单一,导致学生的作  相似文献   

4.
糜彦彬 《辽宁教育》2014,(11):59-59
对作文,小学生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他们把习作当成—种负担,对习作缺少兴趣。习作畏难情绪的产生除了缘自小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日常积累等方面的因素外,还与教师习作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关。如果教师对习作教学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习作教学枯燥无味,也会导致学生对习作失去兴趣,进而形成畏难心理。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享受习作中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韦惠华 《广西教育》2012,(33):42+45-42,45
我们一直追求习作教学的快乐高效,希望学生都能乐写、会写。但事实上,许多小学生还惧怕习作,不善于习作。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束缚过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忽视了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习作教学依然高耗低效。对此,教师应当开放习作课堂,激活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6.
正习作教学是指导学生观察现实世界,进行思考想象,运用语言文字,学习创造性表达的过程。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对中年级习作教学认识模糊,加上重阅读积累、轻表达训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年级习作课堂往往变成由教师拟定习作题目或范围,提出习作训练的要求,而后对学生习作选材、段落结构、遣词造句等进行详细指导的模块组合。这种由教师向学生发出习作"指令"的教学行为,忽略了对  相似文献   

7.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不知从何写起;教师头痛,公开教学唯恐避之不及。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很多教师的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了习作教学中的趣味性和人文性。教师在习作课上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兴味索然,久而久之,对习作产生了厌烦心理。  相似文献   

8.
正习作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重要的内容,但我们教师普遍感觉习作教学难教。写作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三无"的状态,即教师教作文无法,学生写作文无奈,习作教学无效。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习作意识和读者意识的培养。教师的这种"忽略",直接导致学生错误观念的形成。这就是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习作的根源所在。教师的无法和学生的无奈直接导致了习作教学的无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呢?  相似文献   

9.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基于2011版《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习作的目标及要求,并结合这一学段学生的习作心理,教师可对当场习作前、习作时、习作后三个阶段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降低习作起步难度,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有效提高当场习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桥娣 《广西教育》2014,(41):32-33
正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与指导写作同等重要。但传统的习作教学往往重"写"轻"改",或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改习作。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习作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权呢?"习作教学应当把教师的修改转变为学生的主动修改,让学生在反复修改的实践中提升习作能力。一、示范评改《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生修改习作前,教师必须进行修  相似文献   

11.
习作作为一个大项被列入新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当中,可见习作的重要性,然而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却总会出现无处下笔、无事可写。出现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在习作指导上没做到位。而习作指导中,教师设计的习作要求更为重要,它是教师习作指导的风向标,是学生习作成文的铺路石。习作要求是习作课的灵魂,习作要求设计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学生习作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好习作要求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教师对于学生习作的评语对于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习作状态的反思,习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现实中,但很大程度上,教师的习作评语雷同,只关注工具而忽视人文,使得评语千篇一律,成为了学生习作水平提升的瓶颈。教师要强化三种角色,才能真正写好评语,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走出习作评改的“阴霾”——对小学习作评改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习作教学的一般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许多教师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收效甚微。长期在低效、甚至无效的劳动中耕耘,习作评改成了教师心中的“阴霾”。笔者对本校五年级教师和学生就习作评改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教案编撰和习作批改查看等。虽然调查范围不是很大,但笔者认为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仍然具有普遍性,现总结如下,以期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4.
1.赏识学生习作,满足其自尊心的心理需要。教学中,学生最珍视教师对习作的评价,教师赏识性评价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阅习作时应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理念,善待学生的每次习作。赏识的前提,教师必须明确两点要求:一是不擅自提高作文要求。  相似文献   

15.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的习作再现了真实的生活,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包含了学生创作的心血与汗水,只要是学生用心写的习作,教师都要给予赏识与肯定。教师在给学生撰写习作评语时,要做到以生为本,对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表示尊重,对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行关注,用"情感"化评语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16.
习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倘若想要提升小学生的习作质量,那么教师应当在上好习作课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积累各种习作素材,其中最为关键的流程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批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熟练掌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了解小学高年级习作的具体要求,并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恰当的习作批改手段,只有做到这些才可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学生习作兴趣不浓,习作中语句不够流畅、内容平淡肤浅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广大语文教师平时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注意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多观察,注意素材的积累;提倡学生多分享,注意习作的交流,从这些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的习作资源进行整合,适时开发学生身边的习作资源,挖掘并发挥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杨国秀 《教师》2010,(4):77-77
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这源于它复杂的、烦琐的教学过程。教师要教好习作,必须从字、词、句、篇、口语表达逐层打牢基础,最后方能进入到习作的教学。而学生学好作文,首先要有初步的语文功底,方能进入作文的学习。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是一个外化的教学.而学生的习作不仅需要外化,更需要内化为自己的习作精髓。  相似文献   

19.
正对作文,小学生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他们把习作当成—种负担,对习作缺少兴趣。习作畏难情绪的产生除了缘自小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日常积累等方面的因素外,还与教师习作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关。如果教师对习作教学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习作教学枯燥无味,也会导致学生对习作失去兴趣,进而形成畏难心理。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享受习作中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的目标是:"能具体明  相似文献   

20.
正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是初中教师需要考虑的,笔者认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习作,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为目标法,该种方法是教师确定一个习作目标,学生只要达到教师要求的习作任务即算完成学习任务;一种为过程法,该种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与他人共同商议一个习作目标,一起分工习作,一起修改习作,最后完成他们自己预定目标的一种习作方法。过程写作法的开放性极强,比如他的习作目标、习作过程、习作结果都具有开放性,然而正是这种开放性,它能让学生在习作时产生自主性。初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可以采用过程写作法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过程写作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