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年制第九册(六年制第十一册)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这三类分数基本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这节内容的教学,我尝试用整体结构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时,往往是依次进行,最后安排对比和综合练习。这样难免前后三种概念混淆,我采用整体结构教学,即同时出现三种应用题,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引入,从感性操作悟出含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它们的异同点,这样把“对比”贯穿于认识整体结构的过程中,减少了产生混淆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所要解答的刚好是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相反的问题。解答这类应用题需要逆向思考,学生往往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其实这类应用题除了需逆向思考外,题中的数量关系跟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 是多少的应用题实质上是一样的,与前面已经学过的比较两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是一组题。因此,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关 键是通过对比,与已学应用题建立起联系。对此,我在教学中是 这样做的: 1实物演示,揭示意义 先让学生在第二行摆出8个圆片,然后向学生说明:“第M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五册“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学习,由于学生理解不透彻,往往容易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相混淆。那么,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呢?经过自己...  相似文献   

4.
线段图就是用线段表示数量关系的图形。线段图简明、直观,便于我们分析理解题意和寻求解答方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解答应用题的辅助手段。那么,怎样教学生画线段图呢?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应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类型的线段图的画法,并初步学会利用线段图分析和解答应用题。我们知道,简单应用题共有十一种类型,即①求两数和,②求比一个数多几个的数,③求剩余,④求两数相差多少,⑤求比一个数  相似文献   

5.
在对比中揭示数量关系昆明市五华区红旗小学范淑敏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建立了“倍”的概念,学习了前两类倍数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新知识置...  相似文献   

6.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三种倍数应用题是同一组数量关系,但由于条件和问题变化,解题方法也就不同。学生在解题中往往会因为这些变化而出现错误,特别是求一倍数的应用题。教学“九义”六年制...  相似文献   

7.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恰好相反,解答时需要进行逆向思考。而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比较弱,这就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怎样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第四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既要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又要启发学生分析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的方法。首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建立“倍”的概念上。我在讲授第10页例8时,开始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先  相似文献   

9.
“九义”小学数学第三册的应用题主要是结合乘、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有关求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这五种简单应用题是乘、除法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乘除复合应用题的重要基础。通过复习,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一、弄清乘除法的内在联系,掌握计算式子的意  相似文献   

10.
倍数关系应用题题组对比教学福建省闽侯教师进修学校叶树恩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三册52页例5;练习册练习二十九第4-11题。教学目的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懂得用乘法计算的道理;比较熟练地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  相似文献   

11.
应用题教学集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十分积极的作用。简单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起始,在整个应用题教学中起基础作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精选了求总和、求几个相同数的和、平均分、包含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倍”、求“一倍数”、求剩余、求相差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11种基本数量关系作为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把简单应用题教学安排在第一到第六册内,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相似文献   

12.
我教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几倍求和》、《几倍求差》的应用题时,考虑学生已初步学过“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和”“求  相似文献   

13.
【导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22页例4是一道数量关系较复杂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即“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在例4学习之前 ,学生已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已会用算术方法解与例4相对应的顺思考的应用题 ,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例4如果用算术方法解 ,需要逆思考 ,思维难度大 ,“对于部分小学生来说 ,用算术方法解需要逆思考的应用题 ,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东北师大马云鹏教授语) ,因而通常不作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材编写时 ,将这类应…  相似文献   

14.
在比多比少应用题,特别是反叙应用题的教学中,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模糊不清,从而导致解答的错误。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如教学应用题:“果园里有苹果树312棵,比梨树少25棵,梨树有多少棵?”我先指导学生画一条线段表示苹果树的棵数,在画表示梨树棵数和线段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苹果树的棵数和梨树的棵数谁多谁少,因此表示梨树棵数的线段应比表示苹果树棵数的线段长一些还是短一些。通过分析,学生认识到应该画长一些。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设想,假如两种果树的棵数同样多,那么表示它们棵数的线段就应同样长,用虚线将表示苹果树棵数的线  相似文献   

15.
在使用通用教材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我总是根据课本的图示一次把线段图出示完,以进行应用题的讲解。这样做,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学得困难。 在教“九义”教材第四册第58页例8时,我重新设计了教学过程,把线段图改为分层出示,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效果较好。 例8: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 1.先让学生找到题中有哪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简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P_(88)至P_(89)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掌握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继续学习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 教材先通过例3指导学生操作,从中抽象出“求  相似文献   

17.
同步教学要点1 目标同步 :(1)学生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初步认识“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 ,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并会分步列式解答。(2)使学生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会书写答案 ,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分析的综合思维能力。(3)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2 情感同步 :复习旧知 ,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引出新问题 ,激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求知欲 ,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和谐。3 思维同步 :从学…  相似文献   

18.
加强实际操作建立“倍”的概念栾淑珍,慕淑清佳木斯市第五小学“倍”概念的建立,统编教材是在第四册出现的。义务教材把应用题进行分组教学,因而“倍”概念提前到第三册。统编教材中关于“倍比”应用题只有两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而义...  相似文献   

19.
有关说明 在统编教材第四册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安排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之后。而儿童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又总是试图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因此,不少学生在解题中常见的错误就是见到有“倍”字的应用题就用乘法计算。针对这些问题,按照义务教材的思想,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倍”的正确概念,突出“倍”的概念产生于两个数相比较,是经过“比”所得到的结果。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与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算的道理。 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两种简单的倍数关系应用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很广泛,同时也是几倍求和、几倍求差等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这两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材把这两种应用题与乘、除法计算结合起来,分别编排在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两种简单的倍数关系应用题,教学中应解决好下述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