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容:“统计”章头图和章引言,“随机抽样”的节引言和案例.章头网和引言中概述了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及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  相似文献   

2.
张林 《物理教师》2000,21(4):12-12
现行物理教材必修本(第二册)第八章“光的本性”中的第一节“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是较难教的一节内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条:(1)本节内容基本上是叙述微粒说和波动说的发展史,没有练习量,课堂时间显得多了,出现“没事干”的现象.(2)有些教师不重视本节内容的教学,认为各类考试根本不会考查这些内容,因此上课时照本宣科,上不出新意,从而心理上惧怕上这节课.(3)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不足,甚至把本节课当作是听历史故事,弄不清楚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 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对本节课的处理出现了两…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这一节内容在新教材中的地位仍是十分重要的,它上承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的建立过程,下启有关速率、平衡的“综合图像”分析和等效平衡,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这一节内容.该节内容的重难点是理解并学会应用“勒夏特列”原理.会做“初级”速率、平衡图像.  相似文献   

4.
张芳玉 《科学教育》2004,10(5):59-60
1.1教材内容和地位“基因的表达”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的最后一部分,是对DNA的结构和复制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就能在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变异的实质及规律。这节课的内容既是前面所学的有关蛋白质基础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中第一节“函数与方程”的第二块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I后,研究函数与方程关系的内容,它是“函数与方程”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光的折射”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尝试活动实录如下,供同仁们参考.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六章第一节.  相似文献   

7.
1 “最后一节”现象 北师大版《数学》七至九年级的很多章的最一节内容在编写上显得很有特点.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教材中共设计了7节内容,第1节至第6节分别是“线段、射线、直线”“比较线段的长短”“角的度量与表示”“角的比较”“平行”“垂直”,而第7节是“有趣的七巧板”.应该说,  相似文献   

8.
1教材分析 1.1地位作用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和细胞”中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细胞的代谢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甲午风云》是一节可以上得非常丰富的课节,首先是可设计的“导学”内容丰富.学生可在归纳、收集、整合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完整丰富的知识内涵。完整地阅读材料:《甲午战争史》、《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前的中国军事改革》、《中日甲午战争一百一十年回首》、《中国人与日本人》等篇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与认识近代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以“泱泱大国”自居的清王朝败给“弥睨岛国”日本的史实,增强民族忧患意识,明了“落后就要思进、思变”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它包含“丰富的图形世界”“图形的变化”“展开与折叠”“从三个方向看”四节内容.备课组活动中,教师普遍认为本章内容安排散乱,前后内容基本没有联系,尤其是“展开与折叠”的两课时内容不知该如何开展.于是,我校数学备课组统一了基本的教学素材,让教师各自准备,四天后笔者连续听了三位...  相似文献   

11.
房之华 《数学教学》2004,(4):6-8,46
设计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案,是当前教育探讨的热门话题.而概率又是新增加的高中数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许多困惑,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并掌握,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案显得格外重要.笔者就概率中较难学习的一节内容“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给出教学方案的一个设计,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姚君强 《时代教育》2007,(8Z):113-113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而不知其所意言”的层次,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教师也感觉这节内容多而杂,不容易上“活”。这个学期再次实施此教材,笔者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理顺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教学环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2010年4月有幸承担了一节区公开课,课题为“微积分基本定理”.此节内容是从高等数学移植到新课标教材中的,内容抽象,讲解过程比较“繁”“难”和“乱”,学生不易理解.笔者对这节课的讲授,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案情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位年轻教师的新授课,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光的折射”.本节内容探究性强,与生活联系密切.在导入课题进行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探究时,这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笔者有幸代表宁波市参加了浙江省第二届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上课的内容是“等差数列(第一节)”概念课的设计与形成过程,与同仁共同探讨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数学概念课教学.  相似文献   

16.
王阳迪 《物理教师》2000,21(4):8-29
1重点与难点的形成 “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内容。它是对前一节中“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理解的深化;是电学实验的重要器件之一;是正确研究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关系的不可缺少的电学原件;也是很多电学实验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由实验得出的物理规律的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教学过程中发现“滑动变阻器应如何接人电路”这一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对“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后到底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阻时,滑片应处在什么位置”这些问题学生很难理解,也就成了教…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任务 “变压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第十七章第四节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数据处理、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获取新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9加几”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3~84页的内容,它是教学用“凑十法”口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本节课我尝试运用讲故事、编儿歌等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在“准备练习”这一环节中,我进行了如下教学:  相似文献   

19.
周素洁 《甘肃教育》2011,(14):76-76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原电池”属于电化学的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原电池”与物理学科中的电学、能量的转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实现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本质的拓展和应用。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的普遍规律后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把薄膜干涉时发生的色散、衍射时的色散和棱镜折射时发生的色散放在同一节内容中,是因为三者都有色散现象,而形成原理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现象的本质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